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杂地表条件下的成像研究是一直困扰地球物理学家的难题,对于该问题的一般做法是在解决静校正问题的基础上,在浮动基准面上进行成像。这种从浮动面开始偏移的方法,一般很难获得准确的速度模型,并且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在复杂地表条件下,无法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准确成像。真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为此,针对我国西部某复杂构造区,我们对真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偏移过程直接解决静校正问题。应用真地表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偏移处理,与老资料对比认为:在成果道集和成果剖面上反射波归位更准确;剖面波组特征清楚自然,构造成像清晰;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分析,真地表直接偏移方法消除了由于静校正不合理造成的构造抬升,与钻井吻合,真地表偏移对复杂断块区小断裂的刻画能力更清晰,伴生断裂识别较好。综上认为,真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在复杂构造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龚剑 《内江科技》2016,(4):38-39
STN探区具有横向速度变化明显,信噪比不高,断裂系统复杂的特征,共炮域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被认为是复杂构造区地震偏移成像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该技术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利用单程波动波动方程的检波点和炮点波场进行向下延拓;第二步为成像调整。结合Kirchhoff积分法偏移具有精细速度分析能力的优势和波动方程能够产生高精度成像的优势,并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  相似文献   

3.
串联偏移是目前较先进的叠后时间偏移方法,特别是对有陡倾角复杂大断面、地层埋深较大、构造复杂的潜山构造以及速度横向变化巨大的资料,效果尤为突出。串联偏移是多步完成的偏移方法,首先利用有利于陡倾角构造偏移归位的STOLT偏移进行最小速度偏移,将主要的陡倾角构造偏移到位,然后再更换偏移方法进行剩余偏移,进一步进行修正归位,以达到准确偏移归位和成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能量补偿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彩霞 《今日科苑》2009,(13):131-131,130
地震数据的振幅信息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提高地震勘探精度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已开始大规模实行,地震信号能量的均一化和保幅处理对成像精度的影响极大。为了解决能量不均衡问题,球面扩散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剩余振幅补偿三种能量补偿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波动方程辛几何算法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流程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述具有二阶精度的三维波场延拓保辛算子,结合复杂介质地震成像的实施流程,着重阐明:(1 )地震资料的相关预处理;(2 )2 5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估计;(3)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实现。还给出对SW地区 1 2 6km2 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的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流程实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复杂地区典型特征往往表现为近地表地质结构复杂,纵向、横向变化大,地下地质构造破碎,大倾角老地层出露。介绍了该类地区地震资料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处理好该类地震资料起决定性作用的静校正、去噪技术、频率补偿及偏移成像几个重要环节,并指出了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康勇  冯万馨 《内江科技》2008,29(1):107-107,150
随着石油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些复杂的构造隐蔽油气藏受到广泛重视和关注,与此同时偏移方法由叠后向叠前发展。本文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的常见三种实现方法:克希霍夫(Kirchoff)法、有限差分法和傅立叶(Fourier)变换法,对它们的原理做了简要讨论,并进行了优缺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疆淖毛湖矿区深部构造复杂区段,应用三维地震叠前偏移技术实现了复杂构造的精确归位,提高了资料解释精度,使最终的地质成果可靠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复杂断块油藏勘探开发的深入,简单、直观的断层解释技术逐渐不能满足需求。针对复杂断块区地震剖面断点不干脆、低序级断层难解释的问题,本文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了两个系列的技术:地震剖面断点解释处理技术、平面断层精细刻画技术。在常规地震资料基础下,相位转换体、带宽截频体、地震瞬时相位体等地震解释处理技术能够改善复杂断块的断点显示,沿层倾角和方位角扫描技术能够辅助解释低序级小断层和理清复杂断层间的组合特征。在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综合应用两套技术系列解决了复杂断块构造解释的难题,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苏里格气田为一大型的低渗透气田.其中盒8和山1是气田的主力气层,盒8~山1段为辫状河沉积-三角洲沉积.苏里格地区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储层横向变化大,有效储层薄,利用常规地震勘探技术无法满足储层预测需求.近几年以AVO分析、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弹性阻抗技术和弹性参数为代表的叠前地震描述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综合配套利用地震预测技术,从地震资料中获取更多的包含流体和岩性等多种地质信息,是低渗透气藏勘探成功的关键,其研究对于低渗透气藏的解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苗东宁 《中国科技纵横》2010,(2):209-209,178
随着各个领域对石油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油气田的勘探、开发逐步向复杂构造地区延伸。早期的采油厂厂区多分布于地势较为平坦地区,浅层地质结构较为简单,厂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油库的建设对浅层构造的考虑较少。随着一些复杂区域大型油气田的发现,采油场区建设中浅层构造问题凸显出来,断层裂缝的发育严重的影响了厂区的建设,本文旨在探讨综合地震勘探技术,在采油区复杂构造背景厂区地基勘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层倾角较大的地区是地震勘探中经常遇到的,但是在采集过程中很难得到较好的数据,目前并没有彻底解决该问题的成熟方法,本文利用勘探生产中的实例来说明大倾角地区地震勘探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一些具体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永华 《内江科技》2012,(2):110-111
我国山地地区成为当今地震勘探的重点。但该区地表条件及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倾角陡,新老地层倒置,甚至出现双重构造,使得该区干扰波十分发育、信噪比极低。因此,该区采集到的资料品质差。为获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本文在总结已有采集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山地干扰波发育规律及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因素,提出一套适合在复杂山地进行地震采集的方法。该方法包舍了盒子波调查、组合激发、宽线大组合接收等。经现场采集实践发现该方法可明显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邓金华 《内江科技》2014,(1):68-69,71
<正>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已成为实现复杂隐蔽构造精确成像的重要手段,速度分析及速度模型建立是叠前时间偏移的核心。本文分析了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的原理及优点,总结了常用的几种速度分析方法及不同方法的优点和适用范围,提出要加强地质认识,综合运用多种速度分析方法来提高速度分析精度。分析研究了速度内插及平滑参数的作用及影响,对做好叠前偏移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项目立项不久,为验证所开展理论研究的有效性,从各课题优选内容,提出直接介入大庆外围及深部油气储量预测工作的额外研究内容,旨在提升本项目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1998年研制集群计算机、研发叠前地震资料并行处理平台及辅助软件包,促成本项目与国际同步(2000年)生成“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算法及软件,提升了我国在勘探地球物理研究领域地震成像的能力。1999年,在大庆组装8个节点集群机,处理150km地震资料,在82线的深度剖面上,发现“凹中隆”内部结构和断裂特征。后经部署三维地震勘探及多项研究,大庆决定钻探“徐深1井”并获得重大突破,揭开了大庆发现大气田的序幕,极大地显现并提升了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分别在北京和大庆两地设立“油储地球物理研究中心”,业已表明,合理的科研组织思路及举措,有利于重大项目成果的集成与应用,以及形成研究团队的群体突破态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发展,各种勘探难点也不断出现,尤其地质条件复杂区,面临的难点更多。东欢坨矿区,属于地质条件复杂区,地表障碍物密集,采集难度大;可采煤层多,间距小,干扰严重,有效波信号弱。通过在资料采集、处理、解释过程中,采用一些针对性的创新技术,如在厚沙土覆盖区应用大吨位可控震源,采用特殊观测系统获得障碍区地震资料,采用波阻抗反演技术对煤层进行精细化分,采用属性体技术分析煤层的赋存形态及构造发育情况等得到了良好的勘探效果,证明所采用的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下构造复杂,地表地震条件不好,地震资料品质差的复杂地区,如何确定地震构造样式、落实构造圈闭,一直是复杂构造解释的难题。应用模型正演技术,通过设置观察系统、地质建模、速度建模,利用射线追踪或波动方程模拟地震成像。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拉阿特山构造带的应用表明,该技术有助于勘探初期地震解释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前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难题:一些大的主要油田新增可采储量逐步减少,寻找并开发剩余油气资源已经成为一个主要方向;大规模整装油气资源已经非常匮乏,大型油气田的发现可能性较小,目前的勘探主要面向低渗透、隐蔽型、裂缝型储层和小幅度构造;复杂地表区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低信哚比资料准确成像也面临精细油气勘探的新挑战;全球油气资源匮乏,寻找常规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新的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赵忠泉 《内江科技》2012,(8):106+93
井约束地震反演和频谱成像的综合应用能很好地解决复杂地区的储层预测与成像任务,其不但能很好地预测出储层,而且能很好地预测出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从属性剖面图(反演及频谱成像)和平面图(目标构造图及目标储层反演厚度图)上可以分析砂体在纵向和空间的分布与发育情况以及与构造的关系,综合平面和剖面的分析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