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喜欢这句话:“路,没有错,错的只是选择;爱,没有错,错的只是缘分。”其实习练太极拳何曾不是?学练太极拳也有个选择问题,选对选错,结果不同。练好太极拳要选好方式方法,才能达到健身防身、养生益寿的目的。我在练拳.传拳中经常有人提出练习太极拳的困惑问题,下面就太极拳习练的关键问题提示如下,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佟德 《武当》2013,(7):22-23
所谓"盲练",就是太极拳爱好者在掌握了套路之后,闭上双眼或以物蒙住双眼,形同在黑暗中进行套路习练。"盲练"具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好处。"盲练"可以更好的练"意"太极拳是内功拳的一种,也可以说她是"意拳"。而内功拳首在练意。从古到今,所有的太极拳理论无不强调"以意领先",无不强调"用意"的重要。太极拳  相似文献   

3.
隋振江 《武当》2013,(2):23-24
古人云:"拳不敌法,法不敌功。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习练混元太极拳必须拳功合一,只有拳功一体,才能将练太极拳升华到练太极功夫的高度。注重太极拳的内涵、质量及功夫的研究与提高,而不在套路多少,架子高低和动作规范与否。只有拿住丹田练内功,才能练出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  相似文献   

4.
祝大彤 《精武》2003,(4):36-37
太极拳讲究体用结合,体,即练拳、打拳与盘拳;用,即推手和技击。凡习练太极拳的人,练几年拳后都想着学练推手,那么为什么练拳者多喜爱推手、技击呢?  相似文献   

5.
刘月兰 《武当》2015,(1):30-31
习练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有不少人在学练太极拳时却一味地贪多求快,甚至把太极拳演练成了广播操、柔软操,给太极拳固有的"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技法蒙上了阴霾,使太极拳失去了她固有的光辉。那么怎样才能学好练好太极拳呢?现将我多年习练太极拳的亲身感悟和体会阐述如下,以资共勉。大家都知道"名师出高徒"的道理,各个学术领域要造就人才,都需要"高人点化"。有一句话叫做"学拳容易改拳难",拳路错了,基础功架歪了,那就如同顽疾,难治也难改。幸运的是,我于1991年一开始学习太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习练太极拳人群主要以健康、健身、防病、治病为目的。60岁以上老人占7成,平均拳龄8.1年,每周习练3次以上者为100%;拳式主要以简式、杨式和吴式为多;患有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者习练太极拳后,病情有不同程度好转;大部分人已不用药或停止治疗。表明,太极拳练习能促进中老年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胡伟容 《武当》2005,(9):15-16
太极拳是内家拳,拳谚云“内功拳首在练意”。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如何加强意识的修炼、如何用意识指导实践,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习练太极拳,“意”是很重要的。故前人有“凡此皆是意”之说, 而拳论中“有意却无意,无意出真意。”孙禄堂大师《拳意述真》中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  相似文献   

8.
周世勤  周梦华 《精武》2007,(11):I0001-I0002
李式太极拳是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宗师和好友王兰亭等,在陈式和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集多种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的。李式太极拳又称太极五星捶、刚柔太极拳,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一带广为流传。早年,李瑞东宗师从好友王兰亭(杨禄禅宗师的弟子)习练太极拳,从李老遂宗师习练戳脚翻子拳,还习练过少林拳械、八卦掌、心意拳等。李瑞东宗师以老架太极拳的肘底捶、撇身捶、指裆捶等捶法为基础,揉入太极十三式和八卦掌、形意拳的一些手法,创编出李式太极拳。在动作和技击的方法上,吸收了多种门派拳术的手法。尤其侧重刚柔相济,以体松缓慢、连贯灵活、意念引导动作为基本原则。李式太极拳讲究练"理"、练"势"、练"气"、练"机"。以"理"为主导,认为:明"理",才能"势"正、"气"畅、"机"灵。李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体松舒展,刚柔相济,连贯灵活,体用兼备"。  相似文献   

9.
陈式太极拳发祥地——河南温县陈家沟,流传着两句朴素而又贴切的拳谚:“如想练好拳,首先圈练圆”;“要想拳练好,必须圈练小”。虽然是两句极为普通的谚语,却道出了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与前提,又道出了阶段过渡升华的原则。由此可见,陈氏太极拳运动既要有全身划圈锻练的表现,又要有以圈大小程度  相似文献   

10.
赵云峰 《精武》2010,(5):61-61
一、架势紧凑圆活大部分习练太极拳者都讲究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拳架一般先练大开大合,逐步练至开中寓合,合中寓开。而武式太极拳就不同了,一般初学先从中架练起,适当把拳架放开,动作要求快慢相间,体现缩小软绵巧,圆活、紧凑、连绵不断,不用丝毫之拙力。整套拳动作精练无华,被人们称之为"干枝老梅"。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考察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的作用,为太极拳作为中老年人适宜的锻炼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太极拳晨练的中老年人进行访问,并记录相关的结果.研究结果:长期坚持练太极拳的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功能比不参加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人要强.因此,长期坚持练太极拳的中老年人比不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的心肺能力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当今世界武术类运动中协调性最强的项目之一,练习难度非常大,很多人数年习练不见寸进,关键在于对太极拳松功的理解和掌握不得法、不全面、不到位,本文从理念、原理、方法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太极拳松功的核心要义,旨在对太极拳爱好者提升功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与音乐相结合,更好地彰显太极拳的自身魅力,突出太极拳特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教学实践等方法对太极拳和音乐结合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节奏吻合是太极拳与音乐结合的重要内因;太极拳与音乐结合对太极拳演练有积极效用。在此基础上对选择太极拳配乐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太极起源于((易经》,而太极拳则是由太极演变而来。太极拳讲究的是阴阳相生、刚柔并济,同时也很重视气的修炼,御内气循经脉运行,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保持正常的人体生理机能。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太极养生在白领阶层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认为白领阶层工作压力大,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习练太极拳可以调节工作压力、缓解精神紧张,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生活、身体状况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根据太极拳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特点,分别从各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太极拳运动的健身作用和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效,得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预防和减轻慢性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从而为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群机体健康和抗病能力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中老年为研究对象,来证实太极拳可以有效的预防和缓解慢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太极拳的研究大多围绕教学展开,缺乏在社会背景下对于太极拳传承的专门研究。笔者以文献研究法、走访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对城镇化建设中太极拳的传承进行研究,针对太极拳传承中出现的危机,提出对策:通过新媒体传播太极拳;政府鼓励企业定期举办太极拳赛事活动;加强城市宣传力度,推广太极拳;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就业岗位,正确传授太极拳拳理及技法;正确引导人们的健康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功能、健身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的有效举措,可以有效推进亿万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目前,太极拳已经列入国家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对太极拳也作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编写了一系列规范、统一的教材,有配套的太极拳书籍、挂图、音像制品等,使太极拳在发扬传统、百花齐放的基础上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的现代体育道路。文章着重分析了如何进行太极拳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练习太极拳来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兴趣,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将太极拳锻炼后的老年人与基本不锻炼的老年人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对各组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探讨太极拳锻炼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太极拳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建议在社区体育中,大力开展、普及和推广,来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科研方法,针对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基础套路课程中学生在练习太极拳中存在的呼吸与动作配合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太极拳呼吸与动作配合教学中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进行反思。提出:(1)强调民族立场,深化太极拳文化研究与理论阐释,构建太极拳文化学术体系;(2)扎根中国大地,全面打造太极拳文化品牌并宣传推广,搭建太极拳文化服务平台;(3)强调立德树人,全面开展太极拳文化课程与教学改革,重建太极拳文化教育体系;(4)优化产业布局,全面振兴太极拳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建设太极拳文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