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调查研究,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实施中还存在着对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未能突出"身体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对体育与健身课程还缺乏"大课程观"的认识,难以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规定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身体锻炼的因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身体锻炼的效果受到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应正确理解体育与健身课程目标和形成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大课程观"等观点,强调在体育与健身课程中要重视学生身体锻炼、合理安排运动量负荷、提倡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吃苦精神的培养以及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广东省6城市"空巢老人"的体育健身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空巢老人"的体育健身状况受经济情况、居住结构、居住环境、社会支持和社区健身服务状况的影响。针对"空巢老人"体育健身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完善"空巢老人"体育健身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社区体育健身服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全民健身视域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情况、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现状、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冲突"与"共融",以及高校培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策略等展开深入调查与研究.研究认为,全民健身开展催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需求,高校为迎合全民健身发展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是适应社会体育发展需要的,但目前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冲突"大于"共融".高校在培养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过程中应加强市场调研,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改革,加强学科研究,提升办学水平,为全民健身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4.
对西部不发达地区下岗失业女性参与全民健身的调查表明,该群体总体参与全民健身计划的水平很低,下岗后参与体育活动时间显著减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与体育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研究发现下岗失业女性群体参与体育健身和全民健身计划主要受精神压力、经济状况、价值观念、性别角色差异以及基层社区体育开展状况等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通过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阳光体育"精神实质的辨析,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对学校体育课程本质的再认识,分析认为,学校体育具备很多的功能,在当下学校体育应突出"健身教育",即"使身体健康的一种教育",这是建立在"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获得"基础之上的,得出"学校体育——运动技能习得基础上的健身教育"这一即时性观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广东地区大学生的体育健身价值观与健身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广东地区大学生体育健身的首位动机是“增强体力与健康”,其体育价值观的核心是“健身健心、增强体质”;大学生对体育健身的认识与实际行动尚有差距。据此,从提高大学生对健身意义的认识,拓宽体育教学思路,充实健康形象教育内容,加快体育场馆、器材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体育健身基础的薄弱:即社会认识存在偏差、相关政策的不完善、特殊体育教育匮乏、健身服务不到位以及家庭社区支持不足等;提出了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科学健身应以特殊体育教育生态化理论为指导,建立学校体育行政支持、特殊体育教育支持、健身志愿者服务支持和家庭社区协助支持等体育健身保障体系网络,最终实现自我支持.保证特殊学生群体最大限度地获得体育健身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市直辖以来健身俱乐部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虽然直辖以来重庆市健身俱乐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组织管理较差、市民对健身认识不足、体育活动发展较慢等问题,文章还对重庆市今后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河南城镇老年群体的体育健身现状。研究表明,河南省城镇老龄人口基数大,人均公共体育资源少,老年人健身活动场所匮乏;老年人通过体育锻炼进行健身防病的需求强烈,但对科学健身的认识不足,部分老龄群体健身行为缺乏必要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源介入,多渠道募集资金,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老年健身格局;建立社区老年人健康知识信息平台,加强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推动"体医结合",推广"太极拳"等常见运动方式,让体育健身成为促进老年群体健康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城市与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全省全民健身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城市与农村两地人口间在健身认识、健身的组织形式、健身场所的选择、健身项目的选择、一次健身的持续时间以及受教育程度与健身活动之间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结论是缩小城乡社会体育发展的差距,使体育经费、场地设施、体育社会指导员等资源合理分布和使用,提高整个浙江的群众体育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课余集体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设计了适用于大学生的“课余集体体育锻炼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结果证明,采用课余集体体育锻炼的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效果优于一般的体育锻炼形式。分析表明,课余集体体育锻炼的形式对诸多的心理健康因子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儿童锻炼的心理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身体锻炼的心理前因、身体锻炼与儿童体能、自尊、应激的关系等方面。大部分的研究表明 ,尽管儿童身体锻炼的动机存在着文化差异 ,但获得愉快感是儿童参加身体锻炼的主要动机之一 ,同时 ,内部动机是儿童坚持身体锻炼的重要因素 ;身体锻炼可能是造成儿童体能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合理身体锻炼可以提高儿童的自尊或自尊的某一维度 ;儿童应激反应存在“过度反应模式” ,身体锻炼可以降低儿童不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本文运用“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的理论,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有体育锻炼习惯者较少,大部分的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养成习惯;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大学生中存在随年级的增长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同时增加的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加强北方高校冬季课外体育活动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孟光  王晔 《冰雪运动》2008,30(2):80-82
以北方高校冬季课外体育体育活动为研究内容,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北方高校冬季课外体育活动状况,提出加强新时期北方高校课外体育活有效途径建议方案,目的在于真正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和“奥林匹克教育”,挖掘具有北方特色的、丰富新颖、轻松愉悦的冬季课外体育活动,尤其要注意开发冰雪运动教育,使学生对冬季课外体育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和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工作全面、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苏城市居民体育锻炼意识及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照宇 《体育科技》2010,31(4):95-98
对江苏的南京、无锡、盐城三城市居民体育锻炼意识、动机和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南京、无锡和盐城三市居民体育锻炼意识较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防病治病、调节情绪、娱乐身心;但是体育锻炼明显不足,表现在体育锻炼频率较低。散步、跑步、羽毛球是常选锻炼项目;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形式以与家人一起锻炼为主。建议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增加适合城市居民身体锻炼需要的体育设施和场地,为城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认知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身体认知观念,具身认知的思想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关于身体认知的研究开始朝向具身化方向转变。从人体运动场域的视角,探讨身体运动与身体认知具身性转向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研究认为,身体运动在身体认知与被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中介和调适作用,身体运动的方式可以映射出身体认知过程的具身性变化。身体运动可分为客观身体运动与现象身体运动两种类型,它们对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起着不同的推动作用。身体运动特有的行为模式反映了身体认知与周围环境的关联性,身体运动的限制作用体现在身体认知表征的特性与范围方面,身体运动的分派特征对身体认知转向中的构成性角色具有证实作用,身体运动的调适功能是身体认知与具身行动之间协调性存在的重要保障。在身体运动对身体认知具身性转向的解释方面,要求身体运动应在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中保持主动,重视身体经验的投射功能,关注身体运动的物理属性与运动方式的决定性作用。将身体运动的相关研究融入到具身认知的范畴,形成完整而有序的研究范式,将有助于解决身体认知研究领域中出现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医务工作者体育锻炼特征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南、广东两省各级各类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体育锻炼的特征,结果显示:医务工作者体育锻炼情况与其对体育认知度、文化层次、知识结构、收入水平等明显背离,体育人口比例仅为12.5%;他们在主观上更多的将不能坚持体育锻炼归因于精神压力大、累、工作忙等因素;客观上不规律的作息,场地、器材的短缺使他们的体育锻炼难以形成动力定型;他们更多的将食补、睡眠作为消除疲劳、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所谓循环练习法,就是把单个的身体练习手段,按一定的要求组合成套,然后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不停顿地进行练习,我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课证明在体育课中合理地组合循环练习,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身体素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体育技能和技术。  相似文献   

19.
周顺锡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2):21-22,55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进入“休闲时代”,体育活动代替了“娱乐活动”,健康更是人们的需求,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通过现象和有关数据的分析,从本质上认识休闲体育和全民健身,从而更加促进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产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体育,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世界通用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及自编《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对云南红河哈呢彝族自治州13市县城镇60至69岁哈尼族、彝族老年人随机抽取350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体育锻炼对少数民族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习惯、每周活动频率、每次活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对SCL-90量表诸多因子有显著影响。结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增强幸福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