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是复杂的,机体往往因应激源的种类、刺激强度、持续时间、被测个体差异等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免疫应答.在应激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神经系统的异常变化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主要中介.身体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心理应激反应.本研究试图采用免疫学、神经内分泌学手段,通过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探讨中等负荷身体锻炼应对心理应激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有效控制“非典”进一步流行的重要途径是预防。而保持平稳心态,加强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及免疫力,可以起到积极预防“非典”的重要作用。在“非典”疫情下的体育锻炼应注意以下事项:1.要因人而异,适量运动。体育锻炼以运动量适中、休闲、健身性运动为宜,其目的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和免疫力,而不是提高运动技术或运动技能;避免超负荷运动,如剧烈运动、极限运动或运动量过大等,以免导致过度疲劳,反而使机体的抵抗能力、免疫力下降;尤其是平时不常运动者,开始运动时更应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逐步增大。2.要注意运动项目的…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参与适时、适量、适宜的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机能的成长都极为有利.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如果在炎热的夏季里依然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青少年的体质、促进健康,还能提高机体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热应激能力,非常有利于青少年阶段的身心发展.但是在炎热的夏季,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如何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从而避免中暑、热疾病等不良反应的产生呢?  相似文献   

4.
国外的研究表明,妇女在怀孕期间从事体育锻炼不仅有身体上的益处,而且也有心理上的益处,包括降低身体的不适感,改善情绪,提高自尊心以及减少分娩时的应激和痛苦。临床医生和心理学家应鼓励无绝对禁忌现象(如无严重的高血压、传染病等等)的怀孕妇女参加体育锻炼,并向她们推荐一些适宜的的体育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5.
过去几十年,人们心理应激水平显著性增加,甚至儿童和青少年也报告出较高的心理应激水平,心理应激已成为人类身心疾病的重要诱因,如何有效缓冲心理应激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日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是否能够调节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危害?目的:为了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水平在心理应激与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身体活动记忆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和疾病严重性等级量表,对405名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应激水平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体育锻炼水平的界定根据身体活动记忆量表的测量结果折算成代谢当量。采用纵向研究设计,追踪测量持续1年时间,每3个月测量一次,采用层次线性模型分析评估数据。结果显示,基线测量时的疾病状况与心理应激呈显著正相关(r=0.26 ,P<0.05),体育锻炼与疾病状况(r=0.06,P>0.01)以及体育锻炼与心理应激之间相关性不显著(r=-0.04,P>0.01)。多层线性模型分析表明,心理应激(β=0.23,P<0.01)和体育锻炼(β=1.54,P<0.01)对疾病发生状况预测作用显著,体育锻炼水平与心理应激的交互作用显著(β=0.05 ,P<0.05)。结论:体育锻炼在心理应激和疾病的发生之间起调节作用,能够减缓心理应激对健康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佩杰  章建成  皮衍玲  庄洁  任杰  张剑 《体育科学》2003,23(1):99-101,104
本文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后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应激后神经内分泌反应。以马腾斯的运动竞赛焦虑量表(SCAT)为依据,将32名经过SCAT问卷测试的男子运动员分成高焦虑组和低焦虑组,每组再随机分成心理行为干预组和时照组。采用放松训练和表象训练时心理行为干预组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行为干预,观察心理行为干预后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跳高技评应激后神经内分泌反应。结果表明,心理应激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变化,其中高焦虑组受试者应激后神经内分泌反应高于低焦虑组;时不同特质焦虑类型运动员,心理行为干预均可提高他们对应激的承受能力,协调应激时机体神经内分泌反应。  相似文献   

7.
翟一飞  颜军 《体育科学》2005,25(5):50-54
方法:将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组、电击组、心理应激组、30min运动组、应激 30min运动组、60min运动组、应激 60min运动组。进行8周游泳运动,并在后2个星期施加心理应激。结果:1)心理应激对大鼠免疫功能的抑制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血清IL-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皮质酮、pEP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运动作为一种降低心理应激的手段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十分明显。与应激组相比,运动 应激组IL-1水平升高,且β—EP和皮质酮含量均有所下降。结论:心理应激作为一种应激源,引起大鼠较强的心理反应,从而使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并抑制了免疫功能。中等负荷运动在应激状态下对大鼠机体功能的保护非常显著,比小负荷运动更能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8.
《拳击与格斗》2020,(5):4-4
体育锻炼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强健体魄,提高机体工作能力,消除疲劳,调节情感,防治疾病乃至提高和改善整个民族体质,都有着重要作用。1、坚持体育锻炼能提升免疫力体育锻炼能使免疫功能细胞总数升高,从而有利于身体消灭侵入的病原微生物。运动能让体温升高,这对增强细胞对病毒、细菌的吞噬效果及抑制其在体内繁殖和扩散大有裨益。长期的规律性运动,能增强免疫功能活性,提高安静状态下免疫功能细胞的数量。因此,体育锻炼能加强身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紫外线照射矫正免疫功能和降低运动员的发病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紧张的体力负荷(包括重大比赛时的心理情绪紧张状态)条件下,影响免疫力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四个:1) 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平衡;2) 内部环境深刻的代谢变化(PH、尿素、乳酸水平等的极大变化);3) 相对的或绝对的营养不足及与其有关的对免疫系统的能量供应、代偿性供应或基质供应的不足;4) 由慢性传染病灶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中小负荷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免疫功能若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中小负荷运动对心理应激下大鼠心理神经免疫若干指标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对54只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身体运动,并在身体运动后期施加心理应激,测定下丘脑及血清中β-EP、皮质酮、IL-1β和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等指标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心理应激组的血清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3^ 、CD4^ 、CD8^ 虽无显著性变化,但有下降的趋势,而皮质酮、β-EP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心理应激组相比,运动 应激组的IL-1β水平和CD3^ 、CD4^ 数目显著升高,对CD8^ 的影响不显著,而β-EP和皮质酮含量均有所下降。中等负荷身体运动在应激状态下对大鼠机体功能的保护非常显著,比小负荷运动更能提高机体应激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通过特质焦虑量表测量的24名不同特质焦虑类型的体院男生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了不同心理状态下20min的篮球对抗赛,并就运动免疫学研究争议较多的IL-1、IL-2、免疫球蛋白,分别对其安静时、运动前即刻、运动后即刻采集血样,经化验和统计分析发现:(1)心理应激对运动员血清中IL-I和IL-2水平都产生影响,尤其对IL-I影响显著。(2)高特质焦虑运动员在心理应激和运动负荷后血浆IL-1和IL-2活性的变化水平比低特质焦虑运动员更为明显。(3)心理应激、急性运动对运动员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个案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新冠肺炎疫情下普通高校体育课在线教学的实施。研究认为: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在线教学面临课程资源短缺、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常规教学计划难以在线实施、学生居家锻炼条件受限并对在线体育课存在疑虑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体育教学理论、学校师生现状等情况,提出体育课在线教学实施的具体策略:成立疫情防控期间教学指导小组开发优质体育课程资源,培养与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统一体育课教学进度安排,贯彻体能锻炼主线;利用智慧课堂平台灵活开展在线教学;构建多种交流对接平台,保证教学渠道畅通;视疫情发展分阶段推进计划预案。实施效果: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了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掌握了较多的体能训练方法,实现了体育课在线教学系统的有序开展,达到了新冠肺炎疫情下教学目标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后疫情时期体育学科开发与运用在线教学资源的发展方向,指出了常规体育教学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为普通高校疫情及后疫情时期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主要调查昆明市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和心理活力状态的现状,分析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心理活力状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昆明市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一般,总体来说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不是很好;二、大学生的心理活力状态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指数成正相关,体育锻炼与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认知活力、情绪活力、行为活力、动机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育锻炼指数越高其心理活力越高,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活力状态。  相似文献   

14.
居家体育锻炼作为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重要形式,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特殊天气条件下大众的主要锻炼方式。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47所高校4 416名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行为,结果显示:(1)82.98%的大学生达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男生居家体育锻炼频率、强度、时长均显著高于女生,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华中地区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频率和时长均最低,力量练习、跑步、跳绳是大学生主要的居家体育锻炼项目;(2)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知行不一的现象仍普遍存在;(3)内部动机是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外在因素是阻碍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学校体育教学、网络媒体、运动APP和公众号是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认知的主要途径,基于网络课堂的居家体育学习方式中,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学习的效果最好,网络直播效果最差;(4)父母与子女间的居家体育锻炼行为具有较强的代际互动关系。建议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家校社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Recommendations to maintain immune health in athle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umerous studies over the last 35 years report an increase in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URI) symptoms in athletes during periods of heavy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Challenges athletes face such as heavy exercise and life stress influence immune function via activation of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and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nd the resulting immunoregulatory hormones. Both innate and acquired immunity are often reported to decrease transiently in the hours after heavy exertion, typically 15–70%: prolonged heavy training sessions in particular have been shown to decrease immune function; potentially providing an ‘open window’ for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Whether the observed changes in immunity with acute strenuous exercise or periods of heavy training account for the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URI symptoms remains contentious. Nevertheless, 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URI symptoms hinder athletic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underpinning the need to identify the prominent risk factors and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Recent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prominent risk factors, including: intensified training in the winter; long-haul travel; low energy availability; high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Given the shared pathways and effector limbs for the body’s response to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llenges, it is logical that psychological strain influences immunity and illness incidence in athletes under heavy training; indeed, stress and anxiety have recently been shown to modify the immune response to exercise. This mini-review provides new insights and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coping with the various challenges that athletes encounter on immune health, including: heavy exercise; life stress; sleep disruption; environmental extremes and nutritional deficits.  相似文献   

16.
少年儿童锻炼心理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综述了少年儿童身体锻炼的心理前因、心理效益及与心理效益有关的身体锻炼方式,分析与讨论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少年儿童锻炼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心理弹性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理统计法等方法等探讨其在身体锻炼对心理应激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最终得出理弹性在身体锻炼影响青少年心理应激中的调节效应成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归纳等方法,对老年人尤其高龄老年人特殊的身心特征、健身运动的特点及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探讨空气负氧离子对人体健身锻炼的有益效果,旨在为老年人尤其高龄老年人健身锻炼环境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研究认为,老年人体质下降明显,尤其心肺功能的明显下降往往致使他们在健身锻炼过程中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进而影响健身锻炼的效果,而负氧离子又称空气维生素,高浓度负氧离子的吸入可以弥补人体氧供应的缺失和不足,有益于提高健身锻炼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长沙市高校高级知识分子进行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研究分析,调查结果不容乐观,长沙市高校高级知识分子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或病变。主要体现在:多数高级知识分子具有多种职业病;超重情况比较严重;各系统无患病情况的只有12.1%。影响长沙市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生活方式(饮食无规律;睡眠时间不足;缺乏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男知识分子不良习惯;)、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因此,建议有关单位和部门积极关注知识分子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把提高知识分子的健康水平纳入工作日程,高校体育俱乐部要全面指定出符合其需要的、适合其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We examined the hypothesis that congruence between motivational dominance and state results in optimal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and performance during exercise. Twenty participants (10 telic dominant and 10 paratelic dominant) rated their stress at 5 min intervals as they cycled on an ergometer at gas exchange threshold for 30 min in both telic and paratelic state manipulated conditions. Participants then performed a test to exhaustion at a resistance equivalent to 110% of VO(2max). The hypothesized interaction between condition and dominance was significant for internal tension stress, as paratelic dominants were more stressed than telic dominants when exercising in the telic state and telic dominants were more stressed than paratelic dominants when exercising in the paratelic state. Similarly, the condition × dominance interaction for internal stress discrepancy was significant, as paratelic dominants reported greater internal stress discrepancy exercising in the telic compared with the paratelic stat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reversal theory for understanding stress responses during aerobic exerc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