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 为解决审稿专家信息更新不及时、编辑凭经验送审等因素导致拒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VSM)和余弦相似度的稿件精准送审方法。【方法】 首先,结合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送审情况分析拒审的关键原因;其次,在中国知网中获取该刊审稿专家(155人)近5年发表的全部论文(1805篇),并使用词频-逆文档频度(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医学科技期刊稿件的专家外审结论与定稿会结论的一致性并探讨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方法】 对比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中华神经科杂志》6次定稿会讨论稿件的专家外审结论与定稿会结论之间的异同。【结果】 各类稿件的专家外审结论与定稿会结论的退稿一致性均较高,而录用一致性均欠佳,专家通过定稿会集体讨论得出的审稿意见比外审意见更为严格、科学和全面。【结论】 在稿源充足的条件下,若稿件的外审意见不佳可直接考虑退稿,缩短审稿周期,提高稿件的处理效率;而有必要将外审意见良好的稿件提交定稿会进行再次讨论,为稿件的学术质量进一步把关。通过对比外审结论与定稿会结论的一致性,也可甄别审稿专家的审稿专业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审稿专家的评价进而提出优化审稿专家的措施。【方法】 选取《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1—2015年267位审稿专家7756条审稿记录,统计267位专家的审稿数量、审稿时滞及审稿结论。【结果】 通过统计和分析,5年间审稿篇次>31篇的66位专家是期刊的核心审稿专家,其中,审稿时滞在3周以内的专家占92.5%;审稿时滞上,就所有专家而言,74.2%的能在3周内审回稿件;审稿结论上,拒审占5.0%,无具体审稿意见或审稿意见过简无针对性的占10.5%。【结论】 要保证期刊的核心专家队伍,必须从专家和编辑两个层面进行改进。对专家适当取舍,保证核心审稿专家的数量;同时编辑应做好服务工作,重视专家的知识回报。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核心期刊外审过程中的真实数据展开量化分析,为社科期刊完善审稿制度、提升办刊质量提供启示与借鉴。【方法】基于国内核心社科期刊外审工作的实践,分析当前专家外审制度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内在原因和破解思路。【结果】专家外审制度的主要问题在于审稿周期较长、审稿意见质量不高、作者与专家对话机制不完善。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是因为专家的劳动价值与报酬不匹配、稿件送审不够精准、期刊与专家联系不够、期刊制度完善动力不足。【结论】要破解上述难题,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审稿专家数据库,鼓励编辑与专家加强线下交流,强化对专家的评价与激励,同时加强期刊间合作,从而形成互助共享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外审专家信息更新方法,解决稿件送审困难的问题。【方法】 通过分析编委对期刊提出的意见,确定外审专家信息缺失是影响编委送审的主要问题,得出外审专家信息维护的必要性。通过对获取编委信息渠道的讨论及对微软办公软件的研究,提出外审专家信息更新维护的方法。将提出方法用到2013-2014年为IJAC审理过稿件的外审专家数据库上。【结果】为了评估提出方法的性能,定义了信息缺失率和期刊退回率。数据表明,通过提出的信息更新方法,外审专家的信息缺失率为9.14%,即90.86% 的外审专家信息不缺失。IJAC为这90.86% 的外审专家寄送样刊,期刊的退回率仅为0.99%。可以看出,提出的外审专家信息更新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外审专家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结论】 面对外审专家信息缺失的难题,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信息缺失导致的稿件送审难题,进而促进期刊稿件质量的提升和编辑部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预防医学》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审稿行为,为学术期刊提高同行评议管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预防医学》杂志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导出实际完成时间为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同行评议记录,对审稿数量、审稿时间、超时审回和拒绝审稿数量等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审专家超时审稿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送审稿件1000篇,涉及评审专家137人,评审专家审稿最少1篇,最多48篇,中位数5篇。审稿数量不同的评审专家审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444,P>0.05);不同稿件质量的审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7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审稿超时与审稿数量、稿件质量存在统计关联(P<0.05)。【结论】 学术期刊应保持一定数量的评审专家人数,控制好稿件送审数量和节奏;编辑部应加强初审把关、及时更新评审专家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尝试探索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审稿的实践经验,为同行期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以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为例,从前期准备工作、选送国际审稿人、及时催审和增审、完善审稿人数据库、激发审稿人积极性等方面详细描述了英文科技期刊开展国际审稿的具体实践,以实例阐述了国际审稿对期刊的影响。【结果】 国际审稿有助于在国际上宣传期刊、提高期刊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组建一支庞大的国际审稿人队伍和编辑借助稿件采编系统送审稿件是期刊国际审稿行之有效的途径,但国际审回率偏低是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结论】 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应当重视国际审稿。提高送审稿件质量、提升编辑业务能力、多渠道开展期刊国际宣传有利于提高国际审回率,推进期刊审稿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原理的科技期刊稿件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分析科技期刊编辑控制稿件质量的关键步骤以及可行措施,为提高科技期刊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HACCP体系的危害分析原理梳理科技期刊编辑处理稿件流程中初审、送审、编辑加工和出版4个环节中影响稿件质量的主要因素;应用关键控制点判断树法分析稿件质量控制的关键点;探讨编辑在稿件处理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 编辑控制稿件质量的关键点是送审、编辑加工和出版3个环节。编辑在稿件处理流程中控制质量的主要措施包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层次初审方式,从源头上控制稿件质量;多渠道筛选审稿专家,建立科学的评议制度,确保审稿质量;采用“三读四性”加工方式,从学术内容和编辑规范角度提高编辑加工水平;采用规范化的校对方式,提高出版质量等。【结论】 将HACCP原理应用于科技期刊稿件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控制和提升稿件质量,有助于促进期刊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科技期刊激励外审专家措施提供系统理论支撑。【方法】 依据扎根理论的思想,选择16名科技期刊外审专家进行访谈,对访谈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对比,找到影响科技期刊外审专家审稿意愿的因素,进行归类和关系确定后,构建科技期刊外审专家审稿意愿模型。【结果】 外审专家的审稿意愿受到效价性因素和成本性因素的双重影响,效价越高审稿意愿越强,而成本越高审稿意愿越低;效价性因素包括学术地位、学术水平、掌控感、启发思维、情感体验和社会贡献,而成本性因素包括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结论】 科技期刊应提高掌控感、启发思维等审稿效价并降低审稿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审稿人的审稿动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基于审稿人的审稿动因分析,探讨期刊编辑部送审工作的策略与方法。【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与逻辑推理法,系统阐释科技期刊审稿人可能存在的审稿动因并提出对策。【结果】通过分析科技期刊审稿人存在的审稿动因,提出期刊编辑部应选择审稿动力与学术实力平衡的审稿人;应主动将审稿人和稿件分类,寻求稿件与审稿人的最佳搭配;应及时传递期刊进展,做好审稿意见反馈工作,增强审稿人对刊物的认可等。【结论】在充分考虑审稿动因的基础上合理送审,有利于保持审稿人的积极性,避免审稿时滞长、审稿人敷衍完成任务等问题,以实现审稿工作预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学期刊编辑对诊断筛查试验类稿件的审查要点,以提高编辑对诊断筛查研究的认识。【方法】通过文献审读和学习,梳理编辑工作经验,总结诊断筛查试验类稿件的审查要点。【结果】在诊断筛查试验类稿件的审查中,对于研究设计、评价指标和结果报告3个方面,编辑应审查作者是否合理选定“金标准”、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和估算样本量、进行同步盲法比较、正确使用预测值并注意区分准确度和符合率、保持评价指标名称前后一致、准确制定诊断临界值、报告指标值所用原始数据和区间估计值,以及正确比较指标值的差异。【结论】医学期刊编辑应加强诊断筛查试验类稿件的审查,以进一步提高审稿能力和诊断筛查试验类论文的出版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同行专家审稿行为的后评价工作,防范审稿失范行为,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方法】 通过对同行专家的审稿行为进行调研,探究同行专家审稿行为后评价的评价指标、评价途径和评价方法。【结果】指出审稿行为后评价工作应基于评价指标,通过编辑、其他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直接或间接评价来完成,并应重视影响评价效率和评价质量的相关工作环节。【结论】建立规范的审稿行为后评价制度对防范审稿行为失范、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同行专家审稿行为的后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探析同行专家审稿行为的后评价工作,防范审稿失范行为,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方法】 通过对同行专家的审稿行为进行调研,探究同行专家审稿行为后评价的评价指标、评价途径和评价方法。【结果】指出审稿行为后评价工作应基于评价指标,通过编辑、其他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直接或间接评价来完成,并应重视影响评价效率和评价质量的相关工作环节。【结论】建立规范的审稿行为后评价制度对防范审稿行为失范、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其他英文科技期刊编辑选择合适、准确的审稿专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中国化学快报》为例,介绍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快速选择合适、准确的"小同行"评审专家的途径和原则。【结果】通过选取编委/青年编委、利用已有的审稿专家库、利用网络数据库、作者推荐、其他专家推荐或者学者自荐等途径,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可以为稿件选到合适的专家审稿。【结论】建立并及时维护审稿专家库,全面掌握审稿专家信息,可以提高审稿效率和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综合分析在医学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工作中使用中国知网研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时需要谨慎判别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合理处置。【方法】 结合在医学期刊登记稿件及审稿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概括分析医学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及处理。【结果】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不合理运用,在稿件学术行为鉴定中会导致优质稿件的流失及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为最大限度地预防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不仅要总结工作经验,科学有效地利用AMLC,还要在编辑出版全过程中进行有效预防。【结论】 坚决抵制任何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责任编辑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职责,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同时更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大力加强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根据待审稿件的学科方向与内容,为其选择匹配度较高的审稿专家。【方法】 从文献数据库中选择与待审稿件学科方向相同的文献,优选其中合适的作者作为审稿专家,并依次通过采编系统的审稿专家库、国家和国家各部委基金项目数据库、专家所在单位官方网站验证审稿专家的各项信息。【结果】 选择与待审稿件学科方向相同的文献作者作为审稿专家,审稿结果更为科学合理,审稿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结论】 选择审稿专家不能仅仅依据其一级学科方向从审稿专家库中简单选择,还需要从文献数据库、基金项目数据库和专家所在单位官方网站三个维度验证专家所在研究方向与待审稿件学科方向的匹配度,满足条件才能作为审稿专家。  相似文献   

17.
怎样组织学术期刊稿件外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学术期刊审稿是保证刊物质量的关键措施.为提高稿件外审质量,缩短审稿周期,应重视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打好基础,严格把住初审关;二是有的放矢,准确选定审稿人;三是因稿而异,求解疑点难点;四是周密审慎,妥善处理送审前后有关事宜.  相似文献   

18.
影响科技期刊论文专家审稿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晓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369-1372
为了解科技期刊专家审稿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编辑遴选优秀审稿专家提供依据,选取《广东医学院学报》160篇论文送予89名专家进行审稿,并以问卷形式对审稿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教授与副教授的审稿率、审稿时间和审稿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岁以下专家的稿件审回率最高且审稿质量最好;60岁以上专家的审回率则最低,但其审稿时间亦最短,且其审稿质量仅次于40岁以下的专家;审稿方式、审稿制度、个人素质、审稿人身体状况和审稿心理均是影响专家审稿质量的因素。建议编辑在遴选审稿人时应根据稿件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专家的特点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9.
eLife期刊特点及其学术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更好地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包括OA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从e Life网站导出其创刊至2014年的文章数据分析其发文量及发文学科,电话采访e Life作者、审稿编辑了解其审稿流程及特点,挑选30篇文章请6位专家评价其学术水平。【结果】e Life审稿特色在于审稿人之间可以交流互动,审稿编辑归纳最终的评审意见,送审至接受平均时间在90天之内,其发文学术水平相当于PNAS。【结论】e Lfie采用专家办刊模式,调动科学家的积极性,为作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打造了简单实用的期刊平台,但其花费巨大,后续如何维持其可持续性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科学的办刊措施,预防互联网时代频发的伪审稿事件。【方法】 确立期刊的稿件评价标准,明确符合评价稿件的同行专家资格,在互联网投审稿平台系统各个环节中执行稿件的评价标准。【结果】 期刊疏于管理将引起伪审稿事件;为了淘汰低劣稿件,期刊编辑既要博学,又要善于管理和使用网络平台系统及各种先进的防伪工具;为了公平公正的评阅稿件,编辑必须以稿件评价标准严格初审稿件,充分权衡同行评审意见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结论】 同行评审是学术期刊出版的基石。预防伪审稿必须严格执行期刊的稿件评价标准,杜绝第三方代投、代评和代写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