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深入分析生态学学科群的类型、发展演变和外延学科的基础上,对生态学学科群进行了研究;并以青岛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课程组织为例,对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学科群建设进行了探讨,为高等学校生态学专业学科群建设提供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2.
药学专业是医药院校发展的重要领域,开展药学专业课程建设是提高专业人才的有效方法。本项目从药学专业化学课程的建设方向,研究了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了化学课程学科群的建设,为专业的发展提供创新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我们所培养的博士生,要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坚定宽广的基础理论,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要做出有创造性的成果。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培养的博士生普遍存在着宽广不够,创造不够,严格要求不够,独立能力不够。这四个不够,直接影响着博士生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大幅度拓宽专业面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深化博士生改革、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需要。 实行按一级学科或学科群招收、培养博士生,改变过去按专业招收培养博士生的办法,大幅度拓宽博士生知识结构和知识领域,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有助于学科的发展,有利于新生学科的形成与成长。按照一级学科或学科群设置博士生入学考试科目,统一命题、考试,在一级学科内报名、录取。按照一级学科或学科群制定培养方案,设立  相似文献   

4.
正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最早开设环境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教学点之一,经过3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条件完善的专业教学学院。学院现开办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湖北省品牌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十二五"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被评为"十三五"湖北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此外,学院已建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的学科群建设同地方特色产业相互脱节的发展现状,提出嵌入地方产业特色的优势学科群的概念划分.按其与地方特色产业的协同发展关系,将优势学科群的成长周期划分为孕育期、萌芽期、发展期以及进化期四个阶段,并按照每个阶段的不同发展特点,论述包括人才培养层次、社会服务对象以及人才输出规格等在内的各不同阶段优势学科群应选择的具体发展模式和政府层面应给予不同的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工科类高校图书馆图书及文献建设工作,对建设理念和功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阐述了工科类高校图书馆图书及文献建设应围绕实现三个功能开展,即:育人、科研、社会服务;英核心实质应能实现文献建设与读者对象创新互动,并力求做到帮助工科类专业学生结合自身研究兴趣与学校的科研发展方向初步规划自身发展理念,应具有帮助工科类专业学生开发创造力的功能等观点;同时提出了立足工科类专业图书及文献建设,还应加强人文科学知识图书及文献资源建设,为促进工科类专业学生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构筑良好的资源环境;论文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立足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各项建设的龙头。黑龙江科技学院面向区域经济。加大科技工作力度,突出矿业特色,强化政策机制,实施人才战略,提升实验条件,研发科技成果,建设优势明显的学科群,实现了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比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以往的教学经验以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改革。自动化专业是目前的热门专业,也是与高科技密不可分的专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将对自动化专业信息类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如何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为以后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专业资料室如何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温汉生 《现代情报》2002,22(6):67-68
论文讨论了重点学科建设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相互关系,重点分析了专业资料室的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服务手段对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撑,并提出了资料室布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万祥云 《科教文汇》2012,(15):42-43
探讨了以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河南城建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以城建类学科群和地缘优势为依托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工程学科专业方向培养模式,并从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杜少霞 《情报探索》2015,(1):115-118
阐述了独立学院图书馆引入用户参与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的必要性。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图书馆为例,介绍了该馆的专业文献选审制度,对比分析了制度实施前后专业文献馆藏量及利用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用户参与的独立学院图书馆专业文献建设的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专业文献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通过计量学科的构成要素,判断计量科学的结构、演变及其关系。【方法/过程】量化已成为当 今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围绕计量活动也产生了一系列计量学学科,形成了计量学学科谱系。通过文献调查、比较 分析和逻辑思考,将计量学科分成自然(物质)计量学科群和社会(信息)计量学科群。【结果/结论】计量学学科谱系 围绕对自然现象(物质)和社会现象(信息)的量化特征进行计量,形成了两大计量学学科群,各自包含一系列分支 学科。计量学学科分支的结构维度都由计量单元、计量标准和方法三个核心要素以及计量领域、计量对象和计量 特征三个基本要素构成,随着核心要素和基本要素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计量学分支学科。【创新/局限】计量学科之 间的关系很复杂,还有一系列需要开拓的新的研究分支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分析学科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专业文献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芳梅 《情报杂志》2002,21(11):111-112
重点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服务,调整馆藏结构,加强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利用专业文献,开展特色服务,提高重点学科文献保障率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林产化工专业所面临的机遇和困难,提出改革林化专业课程,调整林化专业方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行业高校通过对学科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建设若干引领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高水平学科群势在必行。综观当下高校学科群建设面临学科各自为政、产教融合缺乏深度、管理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文章对此提出优化路径,以期对地方行业高校在“双一流”背景下实现突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利用网络调查的方法,对我国图书情报专业文献的开放获取可用性和引用优势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图书情报专业文献的开放获取可用性较低:OA文献的来源渠道多样化;通过机构知识库获取的OA文献比例低;OA期刊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OA文献具有明显的引用优势.还对我国图情专业OA文献引用优势与国外期刊相比不明显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对我国图书情报专业文献OA资源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宁  刘斌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10):104-107
对接产业链发展的地方高校学科群建设有利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学科内涵式建设、对标科技成果转化、聚焦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探讨学科群建设应坚持需求导向、开放多元、有机融合、重点支持、强化特色、创新引领六大原则;提出按照培养产业化的学科人才、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四个方面的建设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李宁  刘斌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10):104-107
对接产业链发展的地方高校学科群建设有利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学科内涵式建设、对标科技成果转化、聚焦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探讨学科群建设应坚持需求导向、开放多元、有机融合、重点支持、强化特色、创新引领六大原则;提出按照培养产业化的学科人才、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四个方面的建设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专利视角下高校学科交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专利为视角,利用网络分析法和Ucinet工具,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对其截止到2012年11月20日所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构造专利共现网络和发明人-专利2模数据的复杂网络,藉此研究学科交叉情况,并找到该研究领域的学科创新带头人,对于高校学科群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高校名牌专业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重 《情报杂志》2004,23(10):108-109
面对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要适应高等教育超常规的高速发展,要适应高校名牌专业、重点学科文献信息的需求,必须研究分析名牌专业、重点学科建设状况、专业、学科梯队群的建设、文献资源需求状况等方面的变化因素,才能科学地收藏文献资源,提高电子化、数字化服务与人性化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