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当前教育界的头等大事。教育部部长周济说“: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有效解决当前众多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是教育政策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目前众多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最终都可以还原为政策和制度问题。”因此,在公平、效率、自由等重大的教育政策目标之中,教育政策应把公平作为基础性的政策价值目标,承认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之间教育权力博弈的合法性,建立起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之间公共教育权力的制衡机制,让有志于兴办教育的个人或民间团体拥有公平的创业和发展环境,这样,才能进一步向教育公…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政府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目益凸显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但是,结合高等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分析,以及借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看,我国既需要完善已有的高等教育公平政策,更需要制定新的政策保障高等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教育问题关乎千家万户,而教育问题中最突出的是教育公平问题。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同样必须满足公平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制度问题导致了现实中的不公平。高等教育公平有赖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政府要依照公平原则制定公共教育政策,从宏观层面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4.
从较深层次分析了高等教育城乡不公平的问题,并且对教育公平观念的发展给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在认真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城乡不公平问题的影响因素的同时,指出了保障教育公平是现代政府最重要的基础性职能,政府是推进教育公平的主导力量,并且提出了政府在转型时期解决教育公平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择校热"问题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公平政策探讨的难点。这一问题集聚了当前公民受教育权利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均衡等现实状况。然而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为受教育者提供同等受教育机会,使其公平享用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反思择校问题治理政策是解决当前择校问题的关键点,也是关乎教育公平发展的决定因素。为此,从教育公平的视角上看,必须重新审视政府的教育公平责任;必须公平分配中央和地方教育财政;必须建立合理的教育资源流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农村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农村教育(主要指农村义务教育)相对于整个教育均衡发展而言,有关教育公平的问题最突出、矛盾最集中。同时教育政策是政府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一种积极作为,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本质属性。从教育政策的视角来关注教育公平,能更好体现人类对公平诉求与政府责任的内在统一性,从而促进“教育公平”理念在教育领域最大程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李淼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5):76-81,124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诉求,而政府主体在教育政策中所起的作用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分析城乡教育政策落实的偏差,从政府公共职责缺失、教育政策的民主性有待加强、教育法制存在的问题三个角度剖析当前政府决策机制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对教育不公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教育问题关乎千家万户,而教育问题中最突出的是教育公平问题.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同样必须满足公平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制度问题导致了现实中的不公平.高等教育公平有赖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政府要依照公平原则制定公共教育政策,从宏观层面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它的实现有赖于政府相关部门对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加分政策作为教育政策的一种,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了象征执行和附加执行等问题,严重地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要实现教育公平,可以从政策科学性、政策监督机制和政策执行人员等方面对加分政策执行进行分析,逐步改善加分政策执行的效果,以期待进一步的教育公平,进而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创新的公平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义务教育改革实践的梳理,指出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中凸现的教育公平问题,揭示导致教育不公平的政策与制度性根源,指出在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创新中的应坚持公平价值取向,且政府在实现教育公平目标中承担重要责任。论文以文献和数据分析为基础,同时选取具体的政策和制度为案例进行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坚持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创新的公平价值取向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政府在实现教育公平目标过程总具有重要责任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公平的视角看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公平应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应体现在受教育者个人、教育消费者家庭、教育者教师、提供教育服务的学校和政府等多个方面。民办高校的发展与以下不同层面的教育公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角色的责任公平;政府政策与法规的公平;社会大众心理的认同公平;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公平。政府和民办高校两方面都要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从而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考移民”国际化与教育公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生招录的低标准化,政府、高校相关政策制度的欠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让“国际高考移民”应运而生。“高考移民”国际化的实质是教育公平问题。加强政府政策管理、跟进高校审核制度、完善招生考试办法、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以维护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育这一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促进教育公平是政府的天职。因此,政府必定成为推动教育公平的主体,对教育公平的促进起到主导作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的首要议题。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出台了种种新措施新政策,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但是要想从根本上长远地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必须从指导思想、理论基础、运行机制等各个重要环节予以改革,而不是实行短暂的政策补救行为。必须制定相关的周密、科学、可操作的实施步骤,以保证良好的政策得到良好的预期。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与意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政策的有力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政策执行过程就是将政策的抽象规范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解释、组织和实施是政策执行中三种最为重要的行动方式。其中解释为政府推进教育公平奠定了思想基础;组织为政府推进教育公平在组织机构和策略上做好了准备;实施则从执行机构提供服务、设备和经费的角度为政府推进教育公平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公平失衡问题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就业公平失衡并非单一性的简单问题,一旦出现不测,就会引发连环问题出现,甚至引发社会骚动,最终对社会稳定和政府执政能力构成重大威胁。从家庭社会资本差异归因、制度惯性归因、用人单位选择偏好归因、政府治理责任归因等方面入手,诊断和把握现有大学生就业公平失衡的现象及表现,进而从个体人力资本效率损失、家庭利益损失、社会排斥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公平失衡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危机演化路径。从法治与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视角为政府化解就业公平失衡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希冀就业公平失衡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应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具体体现在受教育者个人、教育消费者背景、教育执行者和教育执行机构等多个方面。民办高校的发展与以下不同层面的教育公平有着密切关系:历史角色的责任公平;政府政策与法规的公平;社会大众心理的认同公平;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公平。政府和民办高校两方面都要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才能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平与效率是一个经典的公共政策目标的权衡问题。同样,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也是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在政策选择上的主要依据或追求目标,因为教育领域的任何改革必然会涉及公平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探索学前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学前教育的伦理学公平即受教育权利公平,法学公平即机会与规则公平,而经济学公平则是强调起点与结果公平的统一。这需要政府的有效介入,通过采取相应的经济、法律与政策手段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应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具体体现在受教育者个人、教育消费者背景、教育执行者和教育执行机构等多个方面.民办高校的发展与以下不同层面的教育公平有着密切关系:历史角色的责任公平;政府政策与法规的公平;社会大众心理的认同公平;教育资源配置与服务的公平.政府和民办高校两方面都要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才能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教育不公平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问题。教育政策制定是国家引导和干预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政府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一种积极作为。围绕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教育政策的理念变革与机制建设能更好体现人类对公平诉求与政府责任的内在统一性。为此,教育政策必须要在理念上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城市中心”转向“均衡发展”、从“市场产业化”转向“公共利益性”;在机制建设上,完善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机制、建立教育资源优化的配置机制、建立弱势群体的补偿机制、完善教育政策公平的评价机制、健全义务教育责任追究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