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教师教育在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而构建适应教师专业化的课程体系则是演好这个角色的关键.因此,要想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程度,必须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者是教师的教师。国外教师教育者专业化发展研究包括教师教育者专业化标准研究、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研究、教师教育者角色研究、教师教育者发展途径研究等几个重要方面。国外相关研究表明:1)教师教育者与普通教师存在区别,其专业化标准远远高于普通教师;2)教师教育者专业化发展研究目前还未受到普遍关注,学术界对其专业化发展过程了解不足;3)目前教师教育者专业化发展包括自学研究专业化发展、培训课程专业化发展、学位课程专业化发展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3.
依托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教师角色发生了转换,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认真探讨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是教学实践面临的紧迫任务。笔者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认为,我国目前教师专业化基本途径有院校奠基、校本培训、课题带动、行动研究、教学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供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4.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是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实践教育公正的需要、教育活动超越性需要和教师专业化三个方面探讨了教师知识分子角色归位的现实基础,并且从发展教师的批判意识和能力、赋权增能和调整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知识分子角色归位的.-j-~g途径。  相似文献   

5.
专业化发展亦是教师获得自我角色认同以及他者对教师角色之认同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寻求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成为悖论性的主体,他们虽然希求主体性角色的获得,但却对支配性文化有着一定的依赖.这使得“依附者”成为教师的常规性角色.在专业化风潮的卷动下,教师虽然也被期待着成为“积极的行动者”,但是已被现实条件“框定”了的教师专业化,往往难以真正成为此类角色的滋养体.要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本真性追求,围绕“专业化”确立的制度、文化及教育氛围等,便应淡化支配性色彩,真正有助于教师个人发展积极意愿的确立、自主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变的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新课改下,教师要关注自我形象的塑造,关注教学观念的更新,更要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成长。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自己在新课改中的角色转变,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要从内外多个角度出发,将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相结合,将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相结合,将更新观念与加强职业道德相结合,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建立教师角色转换的外部支持系统,从而培养适应新课程体系的"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8.
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内容,课程比例及课程结构设置的优化和完善,对师范院校所培养教师的质量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教师教育课程的调整意见。新课程设置在内容上呈现出广域化、模块化、时代化与专业化的特点,在结构上具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学科课程与研究课程的有机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的有机结合等特点。最后,提出师范院校教师要通过转变教师角色、教师职能、教师教学方式和自身观念来适应教师教育新课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潍坊市"小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表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有效途径,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在追求优质的全球性教育变革浪潮中,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成为教师专业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向。目前,现实中教师专业化教育在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性因素,如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的联结失效;实践主体社会化和个性化角色的整合失重;实践体系中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的衔接失空。因此,教师专业化教育要针对这些障碍性因素采取相应的现实策略,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以新角色出现,要与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要求相契合。本文阐述了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要走教师专业化道路的策略,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工作作为专门化职业得到确认。教师专业化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也提高了,尤其对教师角色的转换:从权威者到参与者、合作者,从“说教者”向学习的“促进者”,从教育者到终生学习者等。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角色的转换,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更利于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从角色这个社会学视角检视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轨迹,就会发现世界教师教育四十年的运动与改革经历了基于受雇者角色的教师被动专业化和基于教育者角色的教师主动专业化的发展阶段。文章试图通过这样的特殊角度分析为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提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教师角色价值主要是以外在取向为主,教师只是按照社会规定或期望的角色规范进行职业行为,这种规定性的角色地位不利于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自我潜能的实现。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角色只有从“规定”走向“赢得”,即达到一种自我取向的价值,教师的职业实践才会具有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既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一方面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专业知识的拓展以及能力的增强,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新课程,并以新课程为指导进行适应性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6.
教师角色:从"规定"走向"赢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教师的角色价值主要是以外在取向为主,教师只是按照社会规定或期望的角色规范进行职业行为,这种规定性的角色严重抑制了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自我潜能的实现,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羁绊.在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下,教师角色只有从"规定"走向"赢得",即追求一种自我更新的价值取向,教师的职业实践才会具有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弱、可替代性强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教师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是分不开的。校本课程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角色,使得课程模式多样化,对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进行了很好的补充,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教师角色价值主要是以外在取向为主,教师只是按照社会规定或期望的角色规范进行职业行为,这种规定性的角色地位不利于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自我潜能的实现。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角色只有从“规定”走向“赢得”,即达到一种自我取向的价值,教师的职业实践才会具有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谈不上课程改革的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的理念、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以往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这对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将主要从教育理念、教师角色、知识储备、专业能力、教师专业化发展五个方面来应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教师专业化:历程、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历史经历了从兼职到专职再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在世界教师专业化浪潮的驱动下,我国开始大幅度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目前,在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专业技能本位的教师专业化认识误区、学科课程本位的教师职前培养困境、学历晋级本位的教师职后培训的形式化偏向。为综合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除了进行教师教育的改革以外,还需要确立教师的"精神导师"的角色意识,促使教师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体,并以行政权力向专业权利的让渡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