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理解作为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和核心内容,对于德育具有直接意义上和间接意义上的方法论价值,前要求德育研究兼顾人性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后要求应用理解直接指导德育的理论和实践。这两种方法论价值可以具体体现于德育内容的确立、德育规律的探索、德育手段方法的择用等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本从分析高校德育现状及其相对失效的致因入手,提出了高校德育必须拓展目标、更新内容、变革模式、改进方法、优化环境等的理论构想,以加强物改善高校德育的功能,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陈艳 《教育探索》2002,(6):78-80
本从素质教育入手,针对我国学校德育现状,提出了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德育,系统地构建德育目标体系,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增强德育信度,提高德育工作自身素质,优化德育形式,营造德育氛围和建立健全德育网络等几方面改革的构想,以促进德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职学校要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应在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5.
德育对社会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存在?社会存在的必要性在那里?社会的现实是一个什么样子?这包括社会的结构、社会的制度、社会的规则、社会的主导价值、社会发展的前景等,也包括社会发展中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位置和发展态势。德育对人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人的本质和人的本性是什么?人的需要和人的追求是什么?人在宇宙和社会中的位置,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人发展的现状和人发展的未来。德育对人生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人生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德治”背景下高校德育误区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治”思想已渐成共识,高等院校也存在着“德治”问题。德育误区的分析,旨在为“德治”思想的贯彻实施提供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德育内化是德育内、外因的积极因素有机结合,或德育外因的积极因素有效地作用于德育内因的消极因互的结果,德育内化的一切有效策略都是基于对这一关系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素质教育、学校德育自身的的缺陷失呼唤德育创新,必须构建全面、主体、开放、现代、自主的德育新观念,促进动静、虚实、明暗,开闭,引灌结合,全面提高青少年一代的思想品德素质及学校德育的质量和实效。  相似文献   

9.
论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对德育的借鉴意义,素质教育主导理念对传统德育的理性反思,素质教育思想对新世纪德育建构的指导,都昭示着德育需要在素质教育的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对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教育的重点。明确德育概念,认清德育关注生命成长的功能.建构多层次的教育目标.把握德育内容的时代性,选择生活化的德育方法.才能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德育分为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只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而忽视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作用。隐性德育作为完整德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特点表明隐性德育也是一支重要的德育力量。学校德育要实现既定目标,必须使两者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2.
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是指,德育传导者的德育情感在德育过程中,具有促进德育对象接受德育传导者所传导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作用。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具有内在的机制,表现为人格导向、动机激励和环境感染等作用。德育工作者应通过培育自身德育情感,充分展示德育情感,巩固德育情感的德育功效等途径去发挥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德育工作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在当今时代里应如何加强高校的德育建设的问题。即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德育工作应具有针对性;德育工作应注重实效性;德育工作应具有主动性。从这四个方面上下功夫,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对道德现实的社会建构、道德权威的产生以及学校德育的社会建构、学校德育系统的形成、学校德育的社会化功能、教育权威与教育意识形态、研究者的立场与道德批判的困境等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我们对道德教育理论问题的理解,从而走出道德批判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德育资源与德育环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环境和德育资源,是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探索所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高职院校德育的资源和环境如何,不仅从根本上反映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成熟度,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的效果。文章从高职院校德育资源滞后表现成因以及高职院校德育资源的开发、管理,德育环境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实和未来两个维度出发 ,分析了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及原因 ,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 2 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重大意义 ,进而提出德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即确定现代化的德育观念、坚持生活化的德育价值取向、建构个性化的德育模式、创立科学化的德育方法、构建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设计渐进式的德育内容、建立完善的德育网络、开展积极的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7.
学校道德教育是实现道德控制的根本途径之一。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的优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尊崇理性主义传统;道德教育的目标及内容明确而具体;道德教育的方式符合本国国情等。借鉴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的优点,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学校道德教育模式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道德教育的理念应适应时代要求;道德教育的内容应体现层次要求;道德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育基础;道德教育的方式应尊重学生需要。  相似文献   

18.
德育效果从根本上说,是德育力的问题。德育力在于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体系把握实践的力量。在于思想道德实践关系的力量和德育者的教育力。德育力从实践活动的整体分析,可分为社会德育力和学校德育力。由于青少年时期道德成长的重要性和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因而提高学校德育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力必须通过德育的专业化方能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9.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我国德育实效低下的三个原因学校德育的苍白无力;家庭德育的漫不经心以及社会的不良影响.同时尝试着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三者结合,实现德育的整体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