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性战略举措,是全世界职业教育的共同取向.企业作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利益主体,了解其参与意愿、动因及影响因素是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对浙江省221家与中职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在对企业参与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意愿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基础上,对其合作办学的动因和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研究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经济欠发达地区江西省的70家企业为样本,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意愿程度、动因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较为强烈,其参与校企合作主要基于企业人才需求动因,而对企业自身利益受损的担忧及相关政策制度的缺失也是影响欠发达地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两大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存在明显的学校"一头热"现象,企业缺乏积极参与的内驱力,热情不高。为了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国政府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学的经验,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由于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到位、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文章在分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与障碍的基础上,从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政策上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进行积极引导、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法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几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的核心是企业与职业学校密切配合,企业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了双赢.分析、了解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对探索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国应依法落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加强宣传,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学校应主动配合企业,保障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应以能力训练为本位,实际训练、实景操作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是最佳选择之一.文章剖析了校企合作现状,从校企追求利益、合作观念和缺乏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管理机构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搭建合作新平台、建立运行保障机制、情感建设、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利益诉求实证调查,总结分析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利益点,提出了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对策:明确政策,创新机制,提升内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坚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回归本真的必由之路。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热情,多数合作仅限于表象的浅层次。从现实影响和限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出发,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有必要建立系统完善的激励机制,保障企业积极、有效地参与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前,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由于在合作中对企业利益不够重视、政策保障不完善、院校自身吸引力欠缺等因素,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热企冷"成为现代学徒制顺利推广和实施的最大阻碍。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因及制约因素,通过凸显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地位、完善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顶层设计、加强高职院校的自身能力建设等措施,发展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情况的现代学徒制。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制约因素与保障措施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企业可以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发挥资源优势,全方位、多层面参与职业教育。目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还存在企业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内驱力和缺乏约束力等制约因素,需要完善法律政策,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强化行业监督职能等,以促进企业的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0.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理想的办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但现实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存在一定障碍,从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因及障碍因素的调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陕西和宁夏320位电子信息类企业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动因及障碍因素。研究发现: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动因主要是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其次是短期利益,最后企业才会考虑长远策略;管理和指导学生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时间安排、学生安全和经费问题是制约大多数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主要因素;企业秘密、学生产出少、员工编制、合格学生和设施及场地等问题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很多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之一,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的不二选择.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境遇来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实难以让人乐观,利益的分化,政策、法规缺乏操作性,影响了其应然功能的彰显;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导致了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体现了“惰性”的特点.针对此而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补偿机制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和宁夏320位电子信息类企业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动因。研究发现: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动因主要是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其次是短期利益,最后企业才会考虑长远策略。同时,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企业的动因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能够为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不过,目前学者们对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模式和内容方面的研究,如果能够深入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成本效益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将能更好地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通过展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和产生的收益,并建立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成本效益模型,计算现值,分析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成本效益。这虽然不能精确地计算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和收益,但是它能更深层次地触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国外企业如何参与职业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历史悠久,动因多样.国外企业以其特有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广泛而深入地参与职业教育,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和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出现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职业教育中企业的角色定位随着社会发展与经济体制变迁整体呈现出"钟摆式"的变化.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然视角而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与职业院校人力资本、知识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进行互补.然而,基于四川省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调研发现,校企合作仍停留在投建设施基地、接收实习实训、企业定向培养等浅层次模式.虽然企业希望在人力资源长线供给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获利,但在参与校企合作的实际过程中却面临政府统筹力度不足、企业利益保障不够和对职业院校依赖度不高等困境.为保障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亟待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支撑保障制度体系、构建基于企业参与内在差异化的政策体系、形成与行业标准引领对接的技能供需机制.  相似文献   

17.
德、日两国的产教结合模式分别为"双元制"、"合作教育"与"企业内教育".两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态度都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影响企业态度的因素主要有经济、企业、政府、国情等,但最终决定因素是企业的利益目标.我国的职业教育应当在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前提下促进企业的参与,走产教结合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重要一环,因而系统考察校企合作主体参与合作的动因是至关重要的。文章在分析我国现阶段作为校企合作主体的企业与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基本动因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企业与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动力不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是影响校企合作的关键。从对杭州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和校企合作相关企业的调查入手,分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现状,探讨了制约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因素,并从政府、学校、企业层面提出了增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本文在对北京部分大型企业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北京大型企业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但只涉及内部员工培训尤其是高管培训,而对职业院校的学历性教育缺乏兴趣,主要表现是不愿意和职业院校进行深度合作;造成这种现象既有体制内的原因,也有体制外的因素;建议从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培育中介组织、加强职业教育研究等方面构建一个有利于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