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科学与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所有这些都是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多种"不可持续因素"互相叠加,引起共振效应,使世界即将步入"最狭窄环境通道".人类应共同面对这一现状,因此,在高职生物学教学中通过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的教育,宣传、贯彻、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方而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宜于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人的世界”,另一方面由于受狭隘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使,对自然界实施了野蛮的榨取行为,破坏了人与自然界和谐、协调的关系。人类要真正求得良性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活动唯一正确的选择。可持续发展观警示人们,必须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环境权利与环境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保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理环境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地理课程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程是渗透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5.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门科学。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地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  相似文献   

6.
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当前,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由于人类在人地关系上的无知、缺乏自觉的环境意识,使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不断困扰着人类,环境问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人类利益又不损害环境的地理行为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地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的最有效载体.在当今世界入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之时,地理科学以及地理课程的改革成为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①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地理区域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②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及独立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问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人对国情、国力、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④深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7,(10)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地理科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众多学科,对地理教育教学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不但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还要有科学的持续发展观;懂得人类发展是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的协调发  相似文献   

10.
环境哲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经济技术盲目发展造成人类生态环境危机的境况下产生的新兴哲学应用学科之一。环境哲学在以往人类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全面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位置与价值,探讨人、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发展的内在关系,力图构建一种全新的、更为科学的、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攸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薛莉 《学周刊C版》2011,(8):160-160
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地理学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正确认识国情,了解世界,把握国家与地区间的关系成为必需,而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不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关系到人类的未来生存发展。正因如此,以人地关系的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地理学在国家建设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突出,如在国土整治和措施、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规划与布局、城市发展与规划、商业贸易与旅游发展、灾害防治与气象监测等多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2.
一、加强地理素养教育的意义1.地理学科之属性与发展决定了地理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地理课是中学各学科中唯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学科。地理教育还肩负着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育人导向功能的重任。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届国际地理学会的主题,就可  相似文献   

13.
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系统观、发展观和生态观,为园本课程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方向。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构建园本课程,课程体系应呈现出"同心圆"结构,课程资源应具有丰富的"生长点",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课程环境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陈波  舒俊 《地理教育》1998,(4):12-13
1.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线陆地环境是人类的“第一环境”。人类赖以生息、繁衍,生产的各种自然资源绝大多数要从陆地环境中获取,同时,人类对陆地环境的影响也最明显、最强烈。据此,教材紧紧抓住可持续发展主线,突出陆地环境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题,树立学生对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和永续利用的观点,趋利避害,使资源和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煤”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传统的以资源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可取的和不可持续的,这一发展模式已为历史所否定。人类为了解决当前面临的全球性资源和环境问题,使子孙后代能够健康正常生存和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即人们在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同时,必须为后世子孙的生存提供机会,而且追求代际公平,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顺应世界潮流,我国已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煤炭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科学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人的类存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走进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上,首先应当厘清"人类中心主义"概念的特定含义,跳出孰为"中心"的思维误区.所谓"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完全无视人对其他生命的依赖性,完全不考虑环境承受能力的生存观和发展观.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阈值是:不能毁灭可再生资源的再生条件,这个极限使人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界中心.人在自然面前应持"人的类存在主义",它是以自然界的存在为基础,在自然、社会、思维三个领域实现自由的生存观和发展观.其实现路径是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继在物种关系方面实现从动物界的提升之后,完成在社会关系方面从动物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着眼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整体、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类的今天和明天,提醒人们既要考虑到自身的生存,又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生存;既要顾及眼前的发展,更要顾及长远的发展。人类只有认清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与环境和谐共处,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今天的幼儿是未来的建设者,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未来的行为,直接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  相似文献   

19.
张干 《教育导刊》2002,(8):82-83
这世界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既受着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改造着环境和世界.如果人类按客观规律办事,人类生存的环境就会越来越好.当今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公害,因此,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十分必要.只有人人重视保护环境,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日常工作,才能实现"人-社会-自然"的系统协调发展,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拥有一个优质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关键是环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的冲突产生环境危机 ,要消除这种危机 ,应采取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我国环境现状应有充分的认识 ,只有转变观念 ,改变人类的生存观和发展观 ,建立起符合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协调发展的新观念 ,坚持以发展为中心的全面协调 ,依靠科教兴国 ,政府宏观调控与群众教育相结合 ,才能改善我国环境现状 ,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