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原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茂名炼油厂附近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2株能够以原油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原油降解菌株,经鉴定分属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进一步研究了2株菌原油降解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株菌5d原油平均降解率分别为42.8%和44.7%;在pH接近7.0,NaCI的质量浓度为10g/L,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质量浓度为40mg/L时降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从堆肥中筛选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种,然后对筛选得到的菌种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得到生物表面活性剂.同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液进行萃取、柱层析等一系列的分离提纯,得到较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及一种较好的提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然后采用液质联用对提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堆肥中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其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鼠李糖脂.  相似文献   

3.
以(NH4)2SO4为唯一氮源,经富集培养、平板涂布分离及平板划线纯化、摇瓶复筛等方法,从当地养殖池水体中分离、筛选氨氮降解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对其进行归属鉴定,并研究其降解特性。通过对初步鉴定归属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sp),命名为N-2的氨氮降解菌降解特性的研究,得到其最适降解条件:N-2利用(NH4):S04作唯一氮源时,最适碳源为蔗糖,降解温度为32—37℃,pH为7.0。在最适条件下,当NH4+-N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时,该菌培养至72h氨氮降解率可达97.4%。结果表明,该菌为高效氨氮降解菌,这种土著微生物在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剂常规演示实验介绍不多,这里试作一点补充.1表面活性剂、乳化现象在水中加入少量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它可使与水基本不相混溶的油(如石油)以小油滴(直径为0.5~5μm)的形式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这种溶液称为乳化溶液.例如我们用肥皂洗手、用合成洗涤剂去油污都是乳化现象的实例,牛奶中含有脂肪(油)、水、蛋白质等,为什么常温下油水不分层呢?是在蛋白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形成了乳液.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含有亲水、亲油的基团,如十二烷基磺酸钠(合成洗涤剂)、高级脂肪酸钠(肥皂)都含有…  相似文献   

5.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4株对柴油、正己烷等烃类具有乳化作用的细菌。对4株菌的耐盐碱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4株菌株均能耐受较高的盐碱环境并产生生物乳化剂,其中菌株FB-8的乳化活性最高。将菌株FB-8进行发酵培养,采用盐沉法从发酵液中提取到生物乳化剂粗品,得率为1.62g/L,该物质能够在高盐碱条件下乳化柴油。分离到的4株菌可用于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法高温堆肥处理高盐、高油的餐厅垃圾,符合环保理念且能够变废为宝,因此迫切需要寻求耐高盐、高油、高温又能降解油脂的嗜热菌株,以用于资源化处理餐厅垃圾.选用从土壤中筛选出的嗜热菌Aneurinibacillus thermoaerophilus F3,首先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然后对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值以及其耐盐能力和油脂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F3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值分别为50℃和7.0.该菌的最高耐盐浓度为30 g/L,在发酵培养基(油脂浓度为15 g/L)中发酵72 h,油脂降解率为58.6%,脂肪酶活性为9.12 U/mL.  相似文献   

7.
为克服赖氨酸摇瓶发酵过程中流加氨水调节pH带来的技术难题,本文研究了在赖氨酸摇瓶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指示剂指导发酵过程氨水流加.结果表明,添加指示剂的实验组较对照组赖氨酸含量提高5.75%以上,平行样实验组相差不到1%而对照组相差2.45%.该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发酵的稳定性和产酸水平,而且简化了发酵操作过程,降低了实验强度和染菌几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具有食品安全性的亚硝酸盐去除方法,研究了深红酵母降解亚硝酸盐的工艺条件。通过摇瓶培养24h的实验,确定了降解亚硝酸盐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pH4.0,转速200r/min,接种量10%。在最佳条件下,亚硝酸盐降解率可达98.51%。  相似文献   

9.
从石油降解菌的作用机理、筛选和分离鉴定、降解性能分析和产表面活性剂方面阐述了石油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以紫外线为诱变剂,用庆大霉素产生菌JY1-12为出发菌株,选育出性能优良的菌株JY3-5.经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研究了最佳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使其摇瓶效价提高35.1%;30m3灌放大试验,比出发菌株效价提高19.2%.  相似文献   

11.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和乳化能力,并研究无机盐对混合体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m(SDS):m(CTAB)为8:2时,表面张力低至29.25mN·m-1,表现出较强的表面活性,且无机盐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对煤油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疏水蛋白是由丝状真菌分泌的具有特殊性质的蛋白质,在真菌的生长和繁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显著的物理特性即能够在亲水-疏水界面通过自组装形成具有两亲性的薄膜使其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有关疏水蛋白自组装方面的研究受到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酰胺降解细菌质粒抽提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研究的丙烯酰胺降解细菌经鉴定为不动杆菌属。本文采用5种质粒提取方法对2株丙烯酰胺降解细菌进行质粒的抽提,并通过凝胶电泳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抽提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适合丙烯酰胺降解细菌质粒抽提的方法是假单胞菌质粒制备法与改进的Kranstad法。  相似文献   

14.
LAS降解菌分离、驯化及降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从长期被洗涤涤剂污染的土壤中获得了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降解能力较强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测定了该菌种的生长情况及对LAS的降解能力.24小时内,菌体生长很快,40mg/ l的LAS的菌悬液的吸光度 (OD值) 达0.781,240mg/ l的OD 值为0.509. 在48小时内, 40mg/ l的 LAS 的去除率为 59.41%,高浓度的LAS(240mg/ l)的去除率为31.63%;240小时内,40mg/ l的LAS去除率为85.71%,240mg/ l的LAS去除率为 38.76%.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在50 m L三角瓶中定量添加毒死蜱药液和固定化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包埋条件对固定化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降解毒死蜱的影响,最后将固定化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的优化。结果表明,游离化菌体的菌龄为20 h对初始浓度为50mg/L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高。从降解曲线得出,海藻酸钠固定化菌降解毒死蜱的反应时间为24h时降解率达75.4%;菌体和海藻酸钠溶胶的包埋比为1∶20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高为76.8%;随着成型剂Ca Cl2浓度的增大,固定化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先上升后下降,Ca Cl2浓度为2%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大为82.6%,海藻酸钠溶胶浓度为3%对初始浓度为50 mg/L毒死蜱的降解率达最大为85.7%。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海藻酸钠浓度(A)、Ca Cl2浓度(B)和固定化时间(C)三者对固定化菌降解毒死蜱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影响次序依次为CAB,最优水平分别为海藻酸钠浓度3.0%、Ca Cl2浓度1.5%和固定化时间32 h。因此,固定化蜡状芽孢杆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率较高,在毒死蜱水体污染的降解去毒方面具有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级氧化法修复敌百虫污染的土壤,考察了pH值、Fe2+、H2O2、敌百虫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土壤中敌百虫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芬顿高级氧化法能有效地降解土壤中的敌百虫,最佳条件为水土比2∶1,初始pH值3.0,H2O2/Fe2+的物质的量比25∶1。采用间歇式加入过氧化氢的操作方法,在污染土壤中加入Fenton试剂,敌百虫的降解率达到可达99.3%,并且其降解速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从太湖中成功筛选出一株能够同时降解微囊藻毒素-RR(MC-RR)和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土著细菌MC-LTH11.经鉴定,该菌属寡养单胞菌属,并含有mlrA基因.在含有藻毒素粗提物的培养基中,MCLTH11能够在6 d内将初浓度分别为37.13 mg/L的MC-RR和18.49 mg/L的MC-LR完全降解,并且降解速度受到pH值、温度、初始微囊藻毒素浓度和培养基种类的影响.此外,MC-LTH11能够在1 d内完全降解太湖水样中的微囊藻毒素.研究结果表明,寡养单胞菌MC-LTH11具备对微囊藻毒素污染水体的修复能力,并可能是太湖水华爆发后微囊藻毒素降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methanethiol(MT)-degradation bacteria were cultivated by using MT, methanol and trimethylamine as carbon sources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batch bacteria used MT and methanol as carbon sources grew faster than those used trimethylamine. The enriched bacteria used MT and methanol as the carbon sources were respectively inoculated in different biotrickling filters. The biological conversion performance of MT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in biotrickling filt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iotrickling filter inoculated with the bacteria enriched using MT was better than that inoculated with the bacteria enriched using methanol. When the inlet concentration of MT was 0.005vol%(50,ppm), the empty bed residence time was 50 s, p H value was 8.0, and the flow rate of the nutrient solution was 10 L/h,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MT reached 95.3%. Adding methanol stimulated the growth of the biomass and the degradation of MT, but caused that some bacteria only degrading methanol outcompeted the bacteria only degrading MT.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bicarbonate in the nutrient solution needed to be controlled lower than 30 g/L, otherwise, it would be harmful to the degradation of M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