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缄默知识习得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个案,分析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缄默知识习得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技能人才缄默知识习得的改革路径为课程目标多样化、内容设计项目化、实施途径畅通化和学习评价真实化。  相似文献   

2.
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不仅要重视显性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缄默知识的传递。缄默知识视角下的高职人才培养的探讨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重视缄默知识的课程设计,完善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柔化课程评价;二是重新审视实践教学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职业的社会维度的学习和建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三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一体化,对基于缄默知识传递的高职生的素质素养进行全面设计和规划,充分发挥高职校园文化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缄默知识是不可言说、难以系统传授的知识,但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缄默知识的获得取决于个人生活的环境,若想获得缄默知识,必须营造适合其传授和显现的环境。导师制和师徒授受制是获得缄默知识的重要途径,相比之下,导师制为学生习得缄默知识提供了更为开放和有益的环境。牛津、剑桥大学的导师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导师的缄默知识,让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锻炼了从新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牛津、剑桥大学的导师制因其独特的教育形式弥补了正规课堂教育的不足,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自身成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55位大国工匠的样本为分析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技术技能领域的缄默知识及其习得问题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技术技能领域的缄默知识主要分为认知缄默知识和技能缄默知识两类,它们对于职业技能养成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师徒学艺中的观察模仿、工作场所中的实践锻炼和工作环境中的非正式学习,技能学习者可以习得技术技能领域中的缄默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技能学习者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自身原有缄默知识的排斥以及技能学习情境不佳等因素会对相关缄默知识的习得产生不利影响。为此,营造有利于缄默知识获得的技能学习情境,加强师傅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技能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储备及知识应用能力,加强技能学习者的实践训练和非正式学习,将有助于提升技能学习者习得缄默知识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论文从“缄默教育知识”的角度对我国当前的师范教育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 )教育学课程 :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尝试问题解决”,发展师范生的缄默教育知识 ;(二 )教学法课程 :采用“临床教学研究”,通过“活动分析”,整合师范生的缄默教育知识 ;(三 )实践性课程 :通过教育实习 ,习得实习指导教师的缄默实践知识。以期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使师范教育能够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6.
论从“缄默教育知识”的角度对我国当前的师范教育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一)教育学课程: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尝试问题解决”,发展师范生的缄默教育知识;(二)教学法课程:采用“临床教学研究”,通过“活动分析”,整合师范生的缄默教育知识;(三)实践性课程:通过教育实习,习得实习指导教师的缄默实践知识。以期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使师范教育能够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培养工匠精神提升到国家层面,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之魂,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理应承担培养工匠精神的教育责任。作为一种"不易被察觉"的知识类型,缄默知识以其独有的可支配性等特质,涵养了工匠精神的形成。缄默知识和工匠精神只有在实践性教学中才能得到最大"释放",现代学徒制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展示"平台与场域。为发挥缄默知识的优势资源,提升工匠精神的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致力营造倾听、平等与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自主、合作与反思的新型学习方式,以期满足缄默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教育诉求。  相似文献   

8.
探讨波兰尼缄默知识理论引发的对知识结构、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以及缄默知识理论视阈下的知识与学习的重构,以期为当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这个实践活动提供全新的视野.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实践育人,在师生教育教学实践中使学生的缄默知识显性化.  相似文献   

9.
缄默知识是不能或难以用文字、言语或符号表达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或技能技巧中,关注缄默知识,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缄默知识对高职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洁莹 《职教论坛》2004,(36):47-49
缄默知识指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缄默知识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实践教学具有双重作用.笔者认为,为提高高职实践性教学质量,一要重新审视"实践性教学的价值";二要实现教师观、学生观的转变;三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缄默知识显性化;四要在教学评价中重视学生相关的缄默知识的评价.本文从缄默知识的理论出发,试图探讨提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缄默知识深刻影响我们的行为,在市场营销职业活动中尤其如此。在以往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忽视了缄默知识的重要作用,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本文从营销职业出发,分析营销职业活动中的缄默知识,及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在职业教育中的相互转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教育分级制的教学设计中,应把握缄默知识结构,探索缄默知识显性化,通过"课相"实现知识的整合及知识的内溶化,从而破解市场营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困局。  相似文献   

12.
缄默知识区别于显性知识,是人类知识中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楚的知识,它是制约教师教学、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生物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利用,学生习得缄默知识,能潜在地丰富阅历、提高认知能力。本文主要从缄默知识的定义、特征、来源及其在生物学中的教学策略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缄默知识区别于显性知识,是人类知识中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楚的知识,它是制约教师教学、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生物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利用,学生习得缄默知识,能潜在地丰富阅历、提高认知能力。本文主要从缄默知识的定义、特征、来源及其在生物学中的教学策略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在聚拢松散资源过程中将会改变学生技能习得所处的情景,学生技能习得方式势必会发生变化。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在技能习得过程中所处的任务情景、工作情景与职业情景滞后是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重要困境。从合法的边缘参与的技能习得理论视角出发,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技能习得可以分为任务熟练阶段、工作胜任阶段、职业系统阶段。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技能匹配,需要专业群从过程性人才培养标准制定、符合实践逻辑的职业知识挖掘以及对应组群逻辑的专业资源空间整合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实践知识具有“缄默”的本质。教师知识缄默性的生成是由“内隐学习”的存在、教师作为实践者的角色以及实践知识本身的特征决定的。促进教师实践知识的习得对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借助自己的缄默知识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也要不断地揭示实践过程中生成的缄默知识,使其显现出来,达到系统化、明晰化。  相似文献   

16.
论专家型教师缄默知识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家型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教学实践领域里获得并拥有了丰富的缄默知识。我们从专家型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札记入手,分析专家型教师缄默知识的构成,包括有关教育教学内容的缄默知识、有关教育教学观念的缄默知识和有关教育教学机智的缄默知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确运用缄默知识,促进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缄默知识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类型,也是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的知识形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类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在"干中学"是获取该专业缄默知识最有效的途径,缄默知识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显性知识获取、实践技能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今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不能充分一致的现象迫使我们去研究真正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因素——教师的缄默知识。文章从缄默知识的角度来阐释教师教学中存在大量的缄默知识以及教师缄默知识的特征,并阐述了教师的缄默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号召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大量的缄默知识并不断反思自己的缄默知识,从而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当今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不能充分一致的现象迫使我们去研究真正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因素--教师的缄默知识.文章从缄默知识的角度来阐释教师教学中存在大量的缄默知识以及教师缄默知识的特征,并阐述了教师的缄默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号召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大量的缄默知识并不断反思自己的缄默知识,从而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缄默知识视角下的认知学徒制——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性和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典型特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薄弱直接导致了高职学校培养不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本文从高职传统实践教学困境出发,以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为依据,探索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实施认知学徒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