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针对客观知识体系中相邻的语义关系对组合的可能性问题即语义关系可组合性问题,以WordNet为背景,基于客观知识体系中概念间语义关系网的构架特点,设计了语义关系对可组合性函数,并通过统计实验获得了可组合性强度,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共现聚类分析,分析并得出了语义关系对可组合的一些结论和规律.这种组合后语义关系的相关性研究克服了语义关系对的组合爆炸现象,并为实现基于客观知识体系来研究语义关系间可组合的有效性、信息科学领域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体中同种语义关系间的可传递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语义传递是研究知识组织、语义相关度以及知识挖掘与推理等信息科学领域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缺乏语义传递判断的计算机模拟限制了其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应用.语义关系间的可传递性是语义传递判断的关键因素,其规律性特质反映出了语义传递的相对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使得语义传递判断的计算机模拟成为可能.本文主要围绕同种语义关系间的可传递性规律获取方法,基本获取方法的经典型语义关系的传递规律,规律检测以及传递规律应用四个方面展开了研究,目的在于为语义传递判断的计算机模拟以及语义传递在信息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知识网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文峰  杜小勇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0):64-67,135
面向信息资源管理和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域,讨论知识网格的有关问题。指出知识网格是网格、语义网和语义网格发展的有机融合和必然趋势;分析知识网格的基本内涵,揭示知识网格内容与功能方面的5个特征;对知识网格研究进行了定位,认为数字型客观知识是知识网格中主体知识,领域本体是知识网格中的知识组织体系,网格是知识网格中领域本体资源的整合器;提出立足整体、抓住核心、面向应用的知识网格研究思路,并给出当前知识网格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专题在梳理和总结数字资源语义互联的相关理论、方法、模型及其应用环境的基础上,立足于语义网格环境,从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系统构建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需求出发,基于元数据、领域本体、桥本体和本体解析体系为核心要素构建语义模型,以语义模型为核心,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的应用模型。综合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对医学领域的应用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了基于语义网格的、面向医学领域的语义互联原型系统(Medicine-Oriented Semantic Interconnection Simulation System,MOSISS)。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目前健康领域知识组织与服务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知识组织的方法应用探索和单一领域知识库构建,忽视了健康领域的知识服务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现实情况。本文旨在探索基于用户健康需求的领域知识组织框架与服务模式,以期提升用户获取健康知识时的体验和满意度。[方法/过程]在梳理用户健康知识需求以及当前健康领域知识组织与服务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明确了健康知识的分类和健康知识组织的定位与目标,并基于此构建了健康知识组织框架,该框架将知识组织的流程分为健康数据采集、抽取、表示、融合以及可视化五个阶段。在健康领域知识服务研究模块,本文着重探讨了用户需求与知识服务的语义匹配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健康领域知识服务的模式与流程框架。[结果/结论]文章将用户需求贯穿于健康领域知识组织与服务的全过程,并构建了健康领域知识组织框架以及知识服务模式。在健康知识服务模式设计中,增加了用户需求语义网构建以及需求与知识服务的语义匹配环节,以此为基础给出了健康知识服务的模式与流程。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后续健康领域知识组织与服务的实践工作,丰富健康领域知识组织与服务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选取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数据库作为检索数据来源,以2005—2010年间图书馆情报学领域所发表的关于语义网研究的相关论文作为分析数据,采用词频统计和共词分析的方法对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概括出国内图书情报学领域语义网研究的五大热点:基于分类法的网络信息组织、基于语义与网格技术的情报检索、语义网的关键技术、网络智能检索与语义相似度、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组织。  相似文献   

7.
知识组织系统中关系模式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医学数字信息资源知识组织为案例,对领域本体、目前常用的医学数字信息资源知识组织的工具《医学主题词表》和统一医学语言系统的语义网络进行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了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知识组织体系中的关系模式在知识组织中的应用特点。信息资源知识组织有赖于领域本体的完善,而领域本体高质高效的构建和应用需充分发扬和整合主题词表和语义网络的成果,即利用叙词表已经规范了的专业概念和语义网络定义的语义类型。  相似文献   

8.
网络知识组织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网络知识组织系统(NKOS)是网络环境下知识组织体系的电子化描述。它是在网络环境下对知识结构进行系统化描述和说明的。是用于支持网络信息的表示与检索等活动的知识组织系统。NKOS已逐渐成为信息科学领域一个新的、重要的研究领域。NKOS的研究主要涉及:NKOS的表示、互操作、标准化问题、生成与维护及应用等领域。NKOS的发展为图书馆传统的知识组织带来了生机,并推动了信息组织、信息表示、基于内容的信息检索等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义关系能够准确地描述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是客观知识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它的研究一直停留在隐性认知阶段.随着本体、语义Web和叙词表的语义化改造的深入研究和语义关系的不断丰富,需要对现有经典语义关系建立分类体系.本文首先定义了语义关系的概念,系统分析了语义关系的属性和性质,并依据前人的研究和语义关系自身的含义,通过定性分析建立了客观知识体系的经典语义关系的分类体系,最后与基于层次聚类所建立的关系分类树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分类体系的合理性.这为语义关系识别、归类、组合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分析知识组织体系与关联数据的区别与联系,介绍了可在不同层次进行语义关联描述的本体模型和专业叙词表。面向科研创新信息需求,应用通用本体和农业科学叙词表等知识组织体系,建立了覆盖知识组织体系、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等多类资源的多维语义关联描述框架,实现了从资源的外部属性特征到内容层面的规范描述与语义关联。最后,以农业领域的信息资源为例,基于开源工具D2R,完成了关系型数据库中多类资源向多维语义关联数据的语义映射、自动转化与关联构建。  相似文献   

11.
语义相关度算法在主题抽取中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相关度的计算方法在信息检索、文本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其算法种类很多,这些算法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具有不同的适用性.本文汇总了多种语义相关度的计算方法,首先全面地概括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特点,并以应急预案的主题抽取为背景,通过各种语义相关度算法在基于词汇链的主题抽取中的应用,研究了各种算法对主题抽取效果的影响,从而对各种算法在主题抽取中的适用性给出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主流语义Web服务匹配方法过分强调服务请求与服务广告的精确匹配从而导致用户在实际中难以获得真正所需要的Web服务、或在服务自动发现与集成任务中计算负荷过大的问题,本文把基于本体的概念语义相关性度量模型引入Web服务匹配,提出一个新的更"轻便"的语义Web服务匹配模型.该模型使用一系列概念组分别描述服务的服务类别、输入、输出、前提、效果等诸方面的语义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本体的概念组之间的相关性度量模型分别评价服务请求与服务描述在这些方面的语义匹配度.总体语义匹配度被定义为输入、输出、前提、效果方面的语义匹配度的加权和.基于这一匹配模型,本文进而研究了相应的服务匹配器原型.初步的数据试验表明,本文所提模型能较好地适应用户需求表述的模糊性,从而提高服务匹配的召回率;从计算复杂性看,本文所提模型也优于基于严格逻辑推理的语义Web服务匹配模型.  相似文献   

13.
以提高领域概念相关性判断的准确度为研究宗旨, 提出综合利用中文维基百科的分类体系结构和概念释义内容进行概念间语义相关度计算的方法.选取中文维基百科分类体系下的图书情报领域的概念为实验对象, 将基于分类信息和文本信息的加权算法与单独基于分类信息的语义距离算法和信息量算法, 以及基于文本信息的文本重叠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加权算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可为实现面向领域的信息检索、领域本体构建等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词汇链的应急预案主题抽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应急预案自动主题抽取的需求,采用词汇语义相关度计算的方法,构建了一个基于词汇链算法且符合人的主观感受的主题抽取模型.模型根据应急预案文本的特点,运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改进了原始的词汇链生成算法,提出了一种多因素词语权重算法.通过与人工抽取主题词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该主题提取模型在查全率和查准率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数字知识资源环境开放组织引擎项目的建设目标与技术路线以及目前已经实现的服务目标。作为一个知识组织工具,开放组织引擎提供通过Web Service接口,提供各类资源和服务系统动态调用集成知识组织体系,实现对资源的自动标引和动态的集成组织和检索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专利技术相关性研究对专利分析、专利管理等意义重大。综述专利技术相关性研究的典型方法,并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 在界定专利技术相关性概念的基础上,对专利技术相似性和专利技术互补性的研究方法进行调研、归纳与分析,评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专利技术相似性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基于专利分类、专利引证和文本挖掘3种,且各自有其优势和局限;当前专利技术互补性研究比较薄弱,研究方法有待丰富;专利技术相似性和互补性的协同研究不足;专利技术相关性的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归纳分析知识科学视角下国际知识融合研究主题和内容,探索其研究趋势,以期为图书情报领域开展知识融合研究,进而促进知识服务和情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系统梳理Web of Science中1990-2015年的相关文献,通过逐篇阅读、提炼和总结,从实现路径、评价、系统和应用研究4个方面进行主题分析。[结果/结论]知识融合的实现路径方面主要包括基于语义规则、基于贝叶斯网络、基于D-S理论和基于知识挖掘的知识融合;知识融合评价研究方面开发了具备属性值的融合知识测度和自适应评价机制;知识融合系统研究方面,在经典的KRAFT知识融合系统基础上,开发了KnoFuss等知识融合系统;知识融合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有面向网格环境、面向近似知识、面向网络文本和面向企业知识的知识融合。未来几年知识融合的研究趋势有:知识体系结构的优化,融合算法的改进,与相关学科的交叉以及结合大数据环境等社会背景和面向多层次、个性化、创新型知识服务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语义Web的质量知识管理系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管理是现代企业关注的热点,围绕知识的创新、加工、传播、共享和应用而展开的研究日益增多,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针对企业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从整个企业层面上的研究更为罕见。为此,本文从企业质量知识管理的需求分析出发,给出了基于语义Web的质量知识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从B S模式的三层结构(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及其关系进行了阐述;进而,从质量知识的加工和应用角度,提出了语义Web的质量知识管理的两个基本模型,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为企业质量知识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Employing attachment theory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this study argues that attachment style represents essential innate needs for social connection among individuals and an important antecedent factor in social media research. Thus, attachment style influences how individuals use Facebook for social interaction to satisfy their need for relatedness and achiev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e results from university and national samples showed that individuals with high secure attachment gain satisfaction of the need for relatedness and perceive positive well-being, individuals with high attachment avoidance do not use Facebook for need satisfaction and perceive negative well-being, and individuals with high anxious attachment gain a sense of community through Facebook but still perceive loneliness. Indirect analyses showed that individuals with high secure and anxious attachment dimension lead to higher Facebook use, which provides a higher level of satisfaction of relatedness needs and results in mor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outcomes. Additionally, communication with good friends on both Facebook and offline predicted higher well-being. These results successfully linked attachment theory to the self-determination process and extended both theories into the realm of social media. This study also provide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future studies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acebook use and well-being. After controlling for personality traits including extraversion and self-esteem, attachment style still had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howing that attachment style is a distinct factor in predicting variances in well-being and further showing that innate need for relatedness is important when studying the need satisfaction process in social media. Future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