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级学科更名背景下,档案学科身处变革的风口,探讨档案学科发展应当何去何从具有重要意义。一级学科更名这一事件在为档案学科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拓展档案学科发展空间、优化档案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也使档案学科地位被边缘化、独立性被削弱、课程消隐泛化、生源危机加重。由此,本文提出档案学科守正与创新的发展路径。一则,应守学科之本,不断优化档案学科建设。即担当使命,回应并引领社会需求;正本清源,聚焦档案学科研究根本;立足本土,促进档案学科自主创新。二则,应借更名之机,谋求档案学科新增长点。即融合发展,拓展档案学科研究视野;协同开放,培育更广范围的学科共同体;着力长远,探索学科教育的新布局。  相似文献   

2.
学科服务的理念、方式、环境等的变化导致学科服务模式的转变。研究型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模式正从以馆员为中心向以学科服务平台为中心转变。此文梳理了学科服务平台的两个发展阶段——学科信息导航和学科内容管理的工具与系统,分析了学科服务平台对研究型图书馆学科服务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后,学科发展路径、策略等面临着新一轮调整。多元化发展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跨学科交叉融合中坚守学科内核、把握学科本质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基于对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和科研项目的研究人员学科分布情况,以及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等的调研结果,梳理信息资源管理跨学科发展现状与脉络,探究信息资源管理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边界,总结当前学科交叉态势及问题,进而提出以“固本、守界、拓域”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跨学科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指出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梳理国内外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相关研究和实践成果,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背景和概念、嵌入式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嵌入式学科馆员的职责定位以及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演变过程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嵌入式学科服务发展的特点和经验,以期对未来我国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云服务和大数据时代对图书馆人数据驾驭能力提出的挑战,基于ESI和In Cites数据库引文分析及跟踪,构建学科区位商模型,以上海12所高校为案例,计算其ESI中22个学科在全国各学科发展中的区位商,通过构建其与入围ESI世界前1%学科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上海高校学科结构,并进行学科集群识别,以期为学科服务、学科发展和学科布局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概述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的脉络,总结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在发展环境、理论研究、实践成果、技术应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对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在新阶段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与想法。  相似文献   

7.
论述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如何在梳理、评估、展示馆藏学科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资源评估和调研为采购提供信息,借助专业课程为师生整合资源,发掘免费资源补充馆藏,由点及面,逐步满足读者的资源需求。同时,介绍学科馆员跟踪学科发展趋势,为高校学科资源规划提供前瞻性建议,促进学科资源建设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动力,提出发展优势学科,挖掘潜力学科的绩效评价方法和流程。[方法/过程]采用定标比超方法确定优势和潜力学科的定标标准,并利用ESI和SCIE数据库对河南省3所高校的优势学科和潜力学科发展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纵向对比得出优势学科的排名、相对位置及发展趋势;横向对比找出与重点高校的差距;与全球前1%学科基准线对比,确定潜力学科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从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用户信息环境、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式学科服务和与院系的无缝对接等5个方面研究了学科馆员服务的新模式,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该模式进行实践,为高校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博客探索实践及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适应学科服务发展需要,清华大学图书馆进行新闻传播学科博客实践探索。新闻传播学科博客以类目设置为纲,在发布学科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科资源进行有效组织。从实际使用效果看,博客在及时性、累积性、共享性和操作性等方面较充分地发挥了博客所具有的优势,然而,学科博客在互动性上略显不足。对此笔者从博客的交流特性着手进行分析,并总结学科博客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学科服务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着手,基于实践工作,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在开展学科服务方面的概况,并从基础学科服务体系和深层次学科服务体系两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介绍了西工大图书馆学科服务层级体系,并提炼出其学科服务的特色,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从而为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学科馆员服务发展的分析可知,深化学科服务的前提是相对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与融入式的学科服务能力相结合。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仍受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因此,图书馆依托联盟优势,开展与教、学、研需求相匹配的服务,是提升学科馆员服务整体水平的有效措施。文章在分析学科馆员服务背景的基础上,阐释了学科馆员在联盟环境下提升服务效能的可能性,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学科馆员建设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耿磊 《湖北档案》2012,(4):17-19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应有其特有的逻辑起点,自然学科如此,人文学科亦如此,正如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其间包含着一个学科从其逻辑起点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的深刻道理。一、我国档案学发展历史回顾中国自古便有档案学的"种子"。  相似文献   

14.
跟踪国外档案学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可以为我国档案学发展提供参考。选取国外55所院校的档案学专业.运用网络调查和内容分析法,对其学科点设置、学位设置和重点科研发展领域进行分析。国外档案学具有注重学科融合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要导向、学科独立性较弱、广泛开展跨机构合作和开阔的档案社会化研究视野等特征。提出我国档案学学科建设发展的建议:加强学科融合发展,强化综合能力培养;重视职业导向教育.打造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发展中国特色档案学教育.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关注社会视角下的档案事业发展,增添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学科服务组——学科馆员发展的新模式及其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跃 《图书馆学研究》2011,(3):94-97,63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发展面临两个困惑,可以通过建立学科服务组这个新的模式来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图书馆可以建立学科互助组、互动合作组、创新服务组、全程支持组四种学科服务组。学科服务组的成立解决了学科服务发展的两个困惑,提升了学科馆员个人和团队的能力,提高了学科服务效果和水平。各个图书馆可以因馆制宜,设立适合自身馆发展的学科服务组。  相似文献   

16.
学科服务组——学科馆员发展的新模式及其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跃 《图书馆学研究》2011,(6):94-97,63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发展面临两个困惑,可以通过建立学科服务组这个新的模式来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图书馆可以建立学科互助组、互动合作组、创新服务组、全程支持组四种学科服务组。学科服务组的成立解决了学科服务发展的两个困惑,提升了学科馆员个人和团队的能力,提高了学科服务效果和水平。各个图书馆可以因馆制宜,设立适合自身馆发展的学科服务组。  相似文献   

17.
从学科馆员到学科团队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团队的服务能有效地加强图书馆各部门、图书馆与各学院之间的合作,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为保障学科团队服务的顺利开展,采取了加强学科团队的培训、建立学科团队评估和激励机制等措施.同时,指出了目前学科团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芳  李薇  杨错 《图书馆学刊》2013,35(1):127-130
以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年代分布、作者分布、文献期刊来源、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关键词统计等几个方面,对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发展研究的246篇文献进行统计.结合关键词频次和相关文献的内容,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为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探索优化管理模式和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以"走进学院、融入学科、嵌入科研"为目标,以嵌入式服务为发展方向,通过小而精的学科服务基地品牌开展多元化的学科服务。该创新实践获得了师生认可、为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作出了贡献,但学科馆员团队建设及绩效考评等方面尚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服务已经在高校图书馆发展起来,而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简称为SIC)环境赋予了学科服务新的内容,SIC的服务环境和理念又为开展学科服务提供了最佳平台。SIC不仅能为用户提供贯穿学习、研究活动全过程的学科化服务,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用户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的深层服务需求。文章从SIC学科馆员的建设、学科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高校师生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