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杨涛 《图书馆学刊》2014,(11):55-59
通过问卷调查了用户对自助服务优点的认知和用户对各种自助服务项目的需求,分析了影响用户认知与需求的因素。结果表明,用户认同自助服务的多数优点,用户倾向自行解决使用自助服务时出现的问题,用户对绝大多数自助服务项目存在较强需求。身份、专业是影响自助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根据用户需求大力拓展自助服务的范围,管理好用户的首次体验,做好自助服务的规划工作,切实发挥自助服务的优点,做好自助服务的保障工作,根据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个性化自助服务等图书馆自助服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助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自助服务的需求,根据读者需求和自身特点,在实施了统一用户认证信息库、公告发布系统和电话咨询系统的基础上,提供了自助借还书、24小时自助还书窗口、自助缴纳超期罚款、自助文印服务、自助机位管理系统、自助研读间预订、自助阅览座位管理和开放密集架书库等服务,尝试构建一个以自助服务为导向的现代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图书馆自助服务的发展概况,论述了图书馆自助服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其自助构架,如自助查询、自助借书、自助还书、配套设施等,同时也指出了自助系统的局限性,对自助服务系统正常运作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述了广州图书馆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应用情况及服务效益,分析了自助借还书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参考性建议,旨在为图书馆自助服务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实现流通环节自助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一种趋势。在实现初期,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按照"局部"实现的理念,先选择较易实现的业务流程进行自助化。在引进自助借书系统过程中图书馆需要考虑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充分认识自助服务的特点和自身的需求,掌握好两者的契合点,通过改进业务流程、加大用户的培训力度、消除馆员的排斥心理等方式将自助服务系统整合到原有的图书馆业务流程中去,真正发挥其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节约用户时间、实现用户自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自助服务已成为各行业的创新服务模式,其中,自助图书馆服务也在快速发展。本文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探讨了自助服务环境下加强用户体验的原因,分析了影响用户体验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构建图书馆自助服务的六点建议,以期推动自助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功"与"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助借还系统就是允许读者在图书馆内利用机器设备自行借阅或归还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而不需要经过馆员手工作业的一种自助式服务方式。在条码识别模式状态下,自助借还书系统在图书馆工作中可增加图书馆借还书时间、馆藏文献流通量、增添人性化的服务手段、使图书馆把工作重心转向深层次的服务上、为培养学科馆员创造有利条件。但该系统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投入成本偏高,存在安全漏洞,容易发生图书错、漏借事件,对图书加工要求较高、易造成拒借率上升。据此,相关措施被提出以应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用户自助服务已经成为当前图书馆用户服务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但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发展程度的图书馆在实现自助服务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每个图书馆都应该根据自身的馆情,拓展现有的自助服务领域。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图书馆,为了营造本馆的自助服务环境,从引进和开发自助服务系统、整合各类文献信息资源、设置用户自助管理区域以及拓展用户自助服务的资源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自助借还书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助借还书系统是指由读者自行办理借还馆内图书资料手续的自动化工作系统."节约人力成本"、"不用排队"是对其作用的两种错误认识.该系统的使用能有效延长图书馆的借还书时间;降低流通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也存在拒借拒还、识别读者违规行为的功能有限、工作效率受制于读者使用系统的熟练程度等不足.  相似文献   

10.
自助借还机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颖 《河北科技图苑》2009,22(5):48-49,29
以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当前应用借还机的利弊情况。针对使用实践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由于技术、经费、管理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自助借还机真正走上全面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可以预言:自助借还机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自助服务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选取深圳图书馆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浏览深圳图书馆网站、访谈自助图书馆项目组成员、对自助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分类统计等方法,重点探讨自助图书馆在促进公共图书馆之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智力资源和开展社会教育,搜集、整理和传递信息等社会职能中的作用,最后总结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助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服务领域的创新模式之一,它采用新技术嵌入用户环境,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在近几年来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自助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系统构成、优势与意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从用户视角分析图书馆帮助民众有效消减信息搜寻焦虑的作用机理,自下而上地评估图书馆在信息社会化进程中为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成效。[方法/过程]通过对708位图书馆用户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个体特征、图书馆使用行为、图书馆使用体验和信息搜寻焦虑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个体的教育、经济差异通过中介变量对信息搜寻焦虑产生显著影响,表现为教育水平较低、经济收入较高的两组群体焦虑感更强;图书馆使用体验越好,越有助于消减用户日常信息搜寻活动中产生的焦虑感;图书馆使用行为对信息搜寻焦虑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其子维度认知能力障碍与信息利用障碍存在间接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用户群包括关键的少数用户和相对次要的多数用户,少数核心用户被称为大用户.图书馆通过基于学科馆员制的服务架构为大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并对大用户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划分大用户和普通用户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关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图书馆有限的资源和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购买的主要电子图书资源,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了用户对这部分资源的了解、利用和需求情况。分析了用户对电子图书资源了解程度不高、利用率较低的原因。结合用户对电子图书的需求,提出了图书馆应在资源建设中充分考虑和吸收用户的建议,继续增加电子图书种类和数量,同时整合检索途径,加强宣传和引导等促进电子图书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读者参与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读者参与的学科服务模式,结合北大图书馆近期的相关实践,提出读者是高校图书馆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无论是教师读者还是学生读者都有着可被挖掘的巨大潜力。建议高校图书馆突破现有的学科服务模式,主动与读者进行多层次的创新合作,通过整合读者群体中的各种资源提高学科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针对已有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之间的不一致问题,对该领域相关实证研究加以梳理和再分析。以明确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一般性因素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方法/过程] 利用元分析方法,通过系统收集与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梳理和识别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关键因素。从移动图书馆的知识内容特征、技术媒介特征、用户个体特征和接受情境特征等4个维度构建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因素模型。[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影响我国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感知有用性、任务-技术匹配、感知质量、感知易用性、便利条件、个体创新、自我效能、社会影响、主观规范和感知成本等10个因素。其中,感知成本和任务-技术匹配对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个体创新和自我效能对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最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是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最显著的变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助图书馆服务理论与实践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助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服务领域的创新模式之一,它采用新技术嵌入用户环境,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在近几年来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自助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系统构成、优势与意义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移动图书馆WAP和APP用户检索行为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对比用户在使用WAP和APP这两种方式访问移动图书馆时的检索行为,为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对某高校图书馆OPAC系统移动端日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搜索会话、查询式、高频关键词以及检索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发现用户更多地是使用WAP访问移动图书馆,相比之下,在使用APP访问移动图书馆时,用户更倾向于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少的查询来结束搜索会话;使用这两种方式查询的高频关键词所属领域有很大的相似性,中文检索多集中在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简单检索是用户访问移动图书馆时使用的主要检索方式,通过WAP访问的用户选择其他检索方式的比率要大于通过APP访问的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