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695篇
教育   1961篇
科学研究   244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17篇
综合类   10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43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651篇
  2012年   569篇
  2011年   650篇
  2010年   536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689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601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551篇
  2003年   481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345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Smart cities employ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its citizens, the local economy, transport, traffic management, environment, and interaction with government. Due to the relevance of smart cities (also referred using other related terms such as Digital City, Information City, Intelligent City, Knowledge-based City, Ubiquitous City, Wired City) to various stakeholders and the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its implementation, the concept of smart cities has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within multiple fields, includ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his study provides a valuable synthesi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by analysing and discussing the key findings from existing research on issues related to smart cities from an Information Systems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analys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focuses on number of aspects of smart cities: smart mobility, smart living, smart environment, smart citizens, smart government, and smart architecture as well as 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concepts. The discussion also focusses on the alignment of smart cities with 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is comprehensive review offers critical insight to the key underlying research themes within smart cities, highlighting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developments and potential future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992.
993.
本文以公益性专利运营机构的运营模式为研究对象,从资源能力论视角,通过文献研析推演探析公益性专利运营机构及其运营模式的特征、概念;以系统论、资源能力论等为指导,构建“运营基础资源-动态运营能力-运营竞争优势”的公益性专利运营模式系统结构图,探索结构模块-要素及结构模块间的作用关系;并提出将PPP模式应用于公益性专利运营的创新思索,为公益性专利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信息系统的创新性使用行为能够提高个体工作效率,更好的发挥信息系统的价值,提高企业效益。本文从个体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出发,结合个人创新特质和社会影响理论,构建了个体创新特质和社会影响因素对个体创新性使用的研究模型。采用实验的方法,以53个小组(221个个体)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体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社会影响因素中的主观规范和群体规范均对创新性使用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社会认同感没有表现出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来自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多地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的161个有效样本进行分析,证实了晋升机会缺失会对知识型员工的角色内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即当组织缺乏晋升机会时,组织内的员工会降低其在扮演工作角色过程中的产出;其次,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中介了晋升机会缺失对其角色内绩效的影响,晋升机会缺失对员工的“组织圈内人”身份形成不利,继而影响其工作产出;最后,组织中知识共享氛围水平越高,晋升机会缺失对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的负向影响越低,对晋升机会缺失及角色内绩效相关领域均具有了理论与实践贡献。  相似文献   
996.
知识产权对象与客体的界定长期无法达成一致,对知识产权法学的体系化具有不利影响。从传统民事权利对象的界定方法来看,知识产权的对象就是知识和信息,是有价值、可再现并与现有知识、信息相区别的知识和信息,具体包括作品、专利技术方案、商标以及其他未公开的信息。结合权利的本质可知,知识产权的客体就是利用这些知识信息所生之利益。权利客体的财产性和权利对象的独特性,是知识产权成为独立一类民事权利的二元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效率可分为价值形态效率和非价值形态效率,研究军民融合效率必须从非价值角度或从投入品和产出品价格相对不变情况下的价值角度出发。对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效率风险相关概念、根源等基本问题进行界定,从竞争与垄断、生产规模、分工、多元化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军民融合资源效率风险的关系和发生机理。为了规避军民融合资源效率风险,需遵循军民融合发展规律,健全融合管理机制,净化军民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998.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三地科技资源互补性强,“互联网+科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通过分析粤港澳三地的科技资源现状并从科技资源特点出发,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资源共享的标准体系结构和技术架构,探讨科技资源支撑科技创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9.
政府投资基础研究项目是提升我国基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项目参与主体利益目标不一致等引发冲突问题也不容忽视。基于第三方偏好信息,应用冲突分析的图模型方法即GMCR理论,构建分析模型模拟基础研究项目研发过程决策主体冲突状态演变与解决机制;通过稳定性求解,分析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决策主体不同偏好情境下冲突的个体稳定性和全局稳定性。研究为基础研究项目的多主体冲突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可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特色文献资源的文化学意义和符号学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标志,是衡量大学图书馆文化底蕴和社会影响力的集中体现。然而,人们对文献资源建设的认识是不够的,在理解程度、评价标准和研究方法上尚有不足,使得资源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力有限。该文从文化学和符号学角度探讨文献资源建设与发展的有关问题,力求突破传统图书情报学关于资源建设的惯常模式和理论方法,寻求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另一种理解和创新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