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体育   136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武术的弱连带是武术的社会网络拓展形式,以W表示武术,以O表示其他领域,武术弱连带可以用模式表述为U=f(W,O),是所有与武术有联系的现象的集合。武侠类网络游戏、武打影视剧等都属于武术的弱连带。研究武术弱连带可以清晰地呈现促进武术发展的来自社会其他领域的动力,里面蕴含着可以触发武术快速发展的蝴蝶效应因素,如电影《少林寺》,并不属于武术的本体范畴,却引发了武术的发展风暴,创造了武术巨大的发展空间。武术走跨学科发展的路径亦是武术弱连带发挥作用的反映,一方面保留了武术学科核心内容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则避免了社会性孤立,使武术学科始终能够适应时代的潮流,保持蓬勃的势头。开辟武术弱连带的过程,是一个发现与创新的过程。武术的未来发展需要广泛构建武术弱连带。武术的管理部门需要重视武术弱连带。  相似文献   
62.
美国人类学家海威尔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除了不在我们手里,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63.
论武术的艺术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艺术化发展路径进行分析.认为:武术长期以来以"武"与"舞"的形式并行发展,而且愈接近现代,"舞"的表现形式愈明显.当代,无论在影视、竞技中,还是舞台、武术场更多地体现为艺术化、审美化发展趋势.提出:基于社会和谐、进步与发展程度的逐步提高,随着人们审美观的趋于成熟,武术的艺术性可能成为武术最主要的外显功能.  相似文献   
64.
武术特征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武术,以利于武术的国内发展和国际化传播,有必要从整体上总结武术在世界武技中的独树一帜之处.从外显的拳种流派、内含的武德修养、呈现诗意审美的艺术化倾向等三方面,探析了武术的文化特征及其形成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65.
武术段位制的指导思想及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现现有中国武术段位制的缺陷,并针对这些缺陷提出有效建立武术发展体制的建议,采用调查研究法与文献资料法对武术段位制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参照日本武道段位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武术虽已实行了武术段位制,却存在指导思想不明确、段位价值观错位、对象错位、考察内容不完整等缺陷;在实施过程中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行政味道大于文化魅力;人们对现有的武术段位制的认知与评价不高.建议可以参考日本武道的段位制思想及运行体制,进行系统的改革.  相似文献   
66.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文化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文化发展的视角对中国武术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揭示出中国武术在教育领域侧重于技术的继承和创新,对武术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的问题.研究认为文化传承比技术传承更重要,应注重文化传播的新理念和强化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强化文化意识,既顺应了当前社会对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和传承的潮流,也是面对全球化浪潮彰显民族文化自身特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67.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国学意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国学教育的视角来研究国学意识对重构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必要性.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文化界、教育界人士重视,而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和身份象征的中国武术却出现了自身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局面.通过对武术教育发展观念变迁的梳理,对当下武术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关系的剖析,以及对摆脱体育运动的思维定势,强化国学意识的阐释,得出武术教育在国学空间里会吮吸到更多的营养,走进一个完全属于自己文化的、身体的、艺术的多元空间.  相似文献   
68.
王伟  邱丕相 《体育学刊》2012,(3):121-124
竞技武术改革之后,竞技太极拳、剑的比赛率先得到了社会认可,其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冲突和认同。冲突在于竞技太极拳融入了长拳的难度动作,传统武术人士一时难以接受,并认为其偏离了太极拳的内涵;并且竞技太极拳基于赛场这一特殊的环境,潜在地调整了功能展示次序,突出了评判、表演,亦与传统认知相左。认同在于从观赏的角度,观众接受了竞技太极拳的审美超越;从传播的角度,竞技太极拳不时出现在电视节目中,散发影响力;从时间的角度上,大众逐渐接纳磨合了业内曾经的争议;而且,竞技太极拳的社会地位也在磨合中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9.
邱丕相 《体育科研》2013,34(1):47-49
从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出发,在全面分析德国留学生罗玲娜女士《中西文化比较视角下的中西武术及中华武术的西方推广》一文的选题意义基础上,对作者的研究方法、资料来源、研究结果等方面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学术价值性进行了客观准确的评价、指出:综观全文,可以说作者的研究是在一种全新理念、全新视角下的武术与西方武技比照、武术向世界推广的研究;论文特点在于资料丰富而准确、视角独特有创意、调查翔实而有观点,是一篇既有文化深度又有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70.
武术"文化空间"随人们文化需求日趋多元化。竞技赛场因为体制性、政治性而呈现出主导的态势,其在为一元化竞技武术提供了展示舞台的同时,亦成为承载精英文化传统武术的重要场域。但"舞与武的分道扬镳","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和传统文化流失很难使尚武者从赛场获取技术认同和找到昔日熟悉的"技术身影",终使竞技性武术"文化空间"门可罗雀。因此要坚持"技术自信",积极应对外来文化,变"冲击"为"动力";增加武术竞技赛场"文化软实力";光复文化传统,大力推进武术竞赛"城市化"与"农村化"道路的共存,积极到基层"寻根"和"采风";加强国民武术文化意识,举办"全国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