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77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对山东省竞技武术套路专业运动员再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主要问题在于,繁琐的运动队事务管理造成再就业服务工作不细致,缺乏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导致运动员再就业态度过于保守,缺乏可持续的退役保险制度等。建议与时俱进构建科学化的再就业服务政策体系,提高重视程度形成合理的再就业服务机制,结合武术项目特征强化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转变观念引导运动员向健身及其他体育行业领域拓展就业,建立运动员创业基金鼓励运动员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行专业运动员退役生活保险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82.
试析竞技武术套路观赏性降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竞技武术套路比赛形成与发展。并对竞赛规则和裁判、套路编排的创造性、武术的本质特征、武术套路市场化运作、观众的武术套路审美心理等五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就其套路观赏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3.
竞技武术套路的美学赏析与创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美学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式美、意境美和技击美,并从服饰和音乐等方面对竞技武术套路的美学创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武术竞赛规则》进行研究,对竞技武术套路规则提出设想,试图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制定不同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同时建立评论机制,来进一步推动中国竞技武术逐步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5.
高校武术教学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访谈、座谈等形式,对江西等7省市的武术课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不喜欢武术课的原因在于武术课内容的空洞和脱离实际,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太单调,教师要加强“打”和“练”的结合,在套路课的内容中注重动作攻防含义的讲解,通过讲座、讲解、座谈、作业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武术观。改革过长、过于繁琐的套路,把套路和散打尽量统一到教学中。主管部门应该建立武术教师的交流、培训机制,不断深化教师水平。  相似文献   
86.
Routines are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family life and functioning in families with young children. Common daily routines such as dinnertime, bedtime, and waking activities are powerful organizers of family behavior and may be instrumental to children and families during times of transition,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ntry. Daily routines were examined in 132 families with children entering kindergarten.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families reported regular daily routines for their children, parents anticipated that their child’s daily routines would substantially shift upon kindergarten entry, including changes in children’s sleep habits.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hild and family routine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adjustment difficulties during kindergarten transition.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aligning family daily routines with kindergarten expectations. Furthermore, educational professional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elementary school can partner with families to promote seamless kindergarten transitions for all children.  相似文献   
87.
学者们指出网络惯例是维持并协调技术创新网络运行的关键因素,但是网络惯例形成等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主要研究不同信任情景下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合作创新的调节定向行为对网络惯例产生的影响。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将组织间信任分为基于认知的信任和基于情感的信任两个维度,并按照高低程度不同,划分为四个不同的信任情景,分别提出调节定向对网络惯例影响的理论假设,以西安市高新区高技术企业网络等技术创新网络的现实存在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元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研究结论包括,不同信任情景下合作创新的调节定向行为对网络惯例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除去情景2中预防定向不利于网络惯例的形成之外,调节定向与网络惯例之间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层次揭示影响网络惯例形成的因素,增强对技术创新网络运行内在规律的理解,对企业从更深层次上把握网络合作创新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目的/意义] 为更好地发挥组织惯例的作用,提高知识管理绩效,针对惯例的知识属性,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概括惯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析惯例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构建惯例演进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模型。[方法/过程] 通过梳理国内外惯例研究与知识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献,从个人惯例、团队惯例、组织惯例3个层面,分析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惯例形成机制,并结合知识获取、知识转移、知识整合以及知识利用等4个知识管理流程,分析惯例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通过知识管理模型的构建和知识管理措施的提出,为组织实践提供管理启示。[结果/结论] 惯例的演进是通过组织学习来实现的,作为知识的集合,惯例在演进的过程中,先分解为搭载了隐性知识的惯例模块,经过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信息传递,完成隐性惯例到显性惯例的转化,并以此规范成员的活动行为。同时,不同层次的惯例在知识管理的不同阶段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有针对性的知识管理措施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9.
本文研究技术创新网络惯例各维度对关系机制的影响。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291家国内企业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合作创新行为默契和创新网络规范共识有助于提高企业间共同信任,促进关系承诺。但创新网络规范共识降低了关系嵌入水平,合作创新行为默契与关系嵌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0.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lived experiences of adjunct teaching staff during the introduction of automated student messaging services in a UK Business School. With cost-orientated moves to expanding online provision through emergent technologies and the growth of alternative HE strategies, traditional group-orientated student and tutor interactions are developing into a continuum. Automated messages aim to increase retention, and standardise the student experience in terms of academic qualification communications. These messages, however, have necessarily required tutors unlearning previous pedagogical support routines, thus changing academic roles and in consequence impacting academic identity processes. The investigation adds to emerging literature by examining the impact on a group of adjunct faculty staff during change introduction. Study into these changes to academic routines has value, as much existing retention literature privileges the institutional or student experience, and much of learning/unlearning literature is in a non-educational set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