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旨在通过对OCW和MOOC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的对比,探索开放在线课程在由"重资源"向"重服务"变革的过程中,其教学方法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文章通过四个常用的开放在线课程搜索引擎,随机抽样出51门OCW课程和51门MOOC课程作为研究样本,并从课程说明中获取课程周数、建议学时、学习方式、教学手段等信息。结果表明:与OCW相比,MOOC建议以较短的周数、每周投入较多的时间来完成课程,以提高课程完成率;少量课程采用了基于项目、基于研究和基于团队的学习方式,但MOOC环境下的在线协作学习仍存在难度;在线论坛和讲座视频是MOOC中使用较多、发展较成熟的教学手段;社会媒体和位置地图等则是OCW中未出现而在MOOC中发展形成的。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学习者元认知作用机制:面授与远程学习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重点探讨了面授学习者与远程学习者在元认知作用机制上的差异。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建立起预设概念模型,分别向面授学习者和远程学习者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24份,然后通过责任教师取得研究被试的课程成绩,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分析方法比较面授学习者与远程学习者的元认知活动对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效能感的作用和影响,最后提出对远程学习者进行元认知支持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教育协同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的关键议题和重要途径。但因诸种原因,港澳与内地的教育协同迟迟没有质的突破。综合考虑粤港澳三地在教育体制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异同,STEAM教育可以视作三地教育协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和突破口,有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重融合。如何在粤港澳三地STEAM教育现有协同发展路径基础上进行机制创新,是推进三地STEAM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关键。基于原有协同模式经扩展而建构的USERS框架,既是一种历时性的系统演化模型,也是一个共时性的生态发展模型。该框架能为统筹三地"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促进系统各要素充分流通,打造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STEAM教育协作平台,以及为开展STEAM教育资源库建设、STEAM教育指导纲要研制、STEAM教育评估等提供指导。USERS框架的落地不仅能助推粤港澳三地STEAM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大湾区建设者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文化本位的跨学科学习立足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我国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育人需求,是对本土化STEAM教育在文化意义层面的进一步发展。该文首先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方法创新三方面阐述了文化本位的跨学科学习的内涵,然后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从分学科的文化融入、文理科内部跨学科的文化融入、文理交叉的跨学科的文化融入逐步深入地分析了文化融入学科教学的思路,再介绍了相关课程与广域课程两种文化本位的跨学科学习模式,最后就其中典型的广域课程模式的开发设计路径提出了金字塔模型及其应用的实例和相关保障措施,以期明晰STEAM教育本土化的方向,奠定文化本位的跨学科学习的理论基础,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面向文化传承的学科融合教育(C-STEAM)是一种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导向,同时强调面向真实情境融合学科知识技能进行问题探究与解决的课程形态,更加贴合"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标主张,具备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素养与跨学科创新素养的双重功能.本研究以在广东佛山地区开展C-STEAM教育的中小学为分析样本,尝试调研佛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英国爱丁堡大学为例,介绍英国大学信息教学服务体系的总体架构,从教学目标设置、实施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中英信息技术服务体系进行分析比较,并就高校计算机教学提出分层次多样化教学的方法和实施策略,以求对国内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课程质量评价模型:感知维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知维度下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有助于从微观角度把握网络课程质量改进的关键要素。在仔细梳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教育领域应用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焦点小组调查和AHP层次分析法构建网络课程感知质量评价模型(OCPQEM),并通过对模型指标权重的计算和分析,提出提高网络课程感知质量的资源策略、过程策略以及人员策略。  相似文献   
8.
柯蒂斯.J.邦克(curtis J.Bonk)是印第安那大学(Indiana University)教育学院教学系统技术系(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 systems Technology)与信息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cs)双职教授,曾获得印第安纳大学信息技术协会授予的数字化新星奖,美国远程学习协会授予的最佳成就奖,印第安纳州远程教育教学创新奖等.邦克曾在世界各地进行了800多次有关网络学习的演讲,发表和编著了200多篇文章和图书章节,主题涵盖了在线教育、大规模多人在线游戏、页面、Wiki图书、博客、开源软件、协作学习技术,以及同步和异步计算机会议等.他于2006年编著出版了<混合学习手册:全球化视野、本地化设计>(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Global Perspectives,Local Designs)(2006)、<授权在线学习:关于阅读、反思、展示和实践的一百多个学习活动>(Empowering Online Learning:100+Acdvities for Reading,Reflecting,Displaying,and Doing)(2008)、<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是怎样革新教育的>(The world is Open:How Web Technology is Revolutionizing Education)(2009).邦克教授有着多方面的学术背景:他本科毕业后曾担任美国的注册会计师、研究生博士学位获得的是威斯康辛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工作后他建立了商业网站courseShare and surveyshare并一直担任总负责人,现在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由于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学术背景,他常常能从交叉和创新的视角理解教育技术领域的问题.混合学习是人们对传统课堂上的面对面教学和远程在线学习进行深刻反思后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理论起点处于"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的集合处;而实践起点则源于企业培训.目前混合学习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并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ASTD)将混合学习列为知识传播产业中涌现的最重要的十大趋势之一;sloan consortium等研究机构也将混合学习作为重点研究项目进行了多次广泛调研;2009年,美国教育部通过对1996年到2008年间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实证研究数据进行元分析,发现:与单纯的课堂面授教学、单纯的远程在线学习相比,混合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混合学习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学习方式,美国学者是如何界定它的,又是如何运用它的? 目前混合学习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它将如何发展下去?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与邦克教授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基于小世界网络的Web2.0教育传播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线性教育传播网络已不能很好地分析具有高度交互性、共享性、社会性以及去中心化的Web2.0教育传播网络,有必要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在论证Web2.0教育传播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基础上,以小世界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和集群系数来表征Web2.0教育传播网络节点间的交流频率和集聚度,提出用小世界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L集群系数C等数量特征来描述和分析Web2.0教育传播网络的特征,随后从断键重连、添加长键、建设关键节点、保持较小概率等角度提出了优化Web2.0教育传播网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网站可用性问题近年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求提高网站可用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着重讨论了网站可用性的三个热点问题:一是可用性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二是可用性研究的经济效益问题;三是可用性研究和用户使用经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