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后建  郭安达 《科研管理》2022,43(11):182-190
探索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新路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求。本文利用四川省种植业农民合作社的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考察了聘用职业经理人对农民合作社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聘用职业经理人后,农民合作社的管理创新与营销创新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提升。而这一积极作用会由于土地经营规模与合作社等级的差异而有明显的异质性。稳健性检验表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最后,通过检验潜在机制发现,互联网应用程度、组织学习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等变量在聘用职业经理人和农民合作社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上述结论意味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聘用职业经理人对促进农民合作社创新,实现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宛秋  张潇天 《科研管理》2022,43(6):142-151
跨界技术并购已渐成潮流,然而,企业能否真的从中获益,往往取决于并购后的技术吸收和整合。论文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的跨界技术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创新倾向、既有技术资源和并购后内外部创新投资对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与探索式创新倾向相比,企业的利用式创新倾向更能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同时,企业的技术资产专用性会弱化利用式创新倾向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但若并购后企业加强内部创新投入或对外创新合作则能减轻技术资产专用性的负面效应。论文拓展和深化了吸收能力、资产专用性等相关理论,同时,为企业跨界技术并购的相关决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选择2007—2016年A股市场制造业板块的1 72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第一大股东和资产专用性对企业风险互动效应。研究发现,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资产专用性比例将会降低企业风险,但两者互相制约,对企业风险互动效应是排斥效应。进一步发现,当第一大股东股权为国有股时,这会增大"排斥效应",强化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同时,在第一股东持股比例和资产专用性对降低企业风险的效果,中央企业比地方国有企业时更显著,中央企业的排斥效应程度比地方国有企业的更小。  相似文献   

4.
代际传承与治理转型是困扰我国家族企业的重大现实难题,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以控制权配置理论为基础,构建博弈模型揭示了法律制度、经理人市场和企业技术能力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选择和动态演进的影响机理,并利用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宏观层面的法律制度、经理人市场及微观层面的技术能力均对家族企业治理转型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具体来讲,家族企业所在地区的投资者保护越完善,经理人市场越发达,创始人家族越倾向将控制权让渡给职业经理人;反之,则更倾向选择子女接班。此外,企业技术生产率越高,家族企业治理转型对制度环境的依赖性越弱,越容易实现由家族治理向职业经理人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5.
王雷  朱莹  王圣君 《科研管理》2021,42(1):156-167
本文从知识复杂度出发,探索代工专用性投资类型(资产类专用性投资和人力资本类专用性投资)与治理机制的匹配关系对海外知识获取的影响。应用AMOS17.0和SPSS16.0对229个中国代工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显示:(1)不同治理机制对不同类型专用性投资与海外知识获取关系具有不同的调节效应。具体来看,合同治理与资产类专用性投资的交互作用对海外知识获取有积极影响,关系治理与人力资本类专用性投资的交互作用对海外知识获取有积极影响,而不合理的匹配关系(即合同治理VS人力资本类专用性投资;关系治理VS资产类专用性投资)对海外知识获取的影响是不显著的。(2)专用性投资类型与治理机制的匹配效应随知识复杂度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来看,在知识复杂度较低的情况下,合同治理与资产类专用性投资的交互作用对海外知识获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知识复杂度较高的情况下关系治理与人力资本类专用性投资的交互作用对海外知识获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上述研究阐明了代工专用性资产类型、治理机制和知识复杂度的匹配关系对海外知识获取的影响,有助于指导代工企业依据专用性资产类型和知识复杂度选择适宜的治理机制,进而获取更好的海外知识获取绩效。  相似文献   

6.
美国企业在内在需求驱动与外在市场压力双重作用下,经历了业主控制型治理期、股权逐步分散下引入职业经理人治理期、股权分散下职业经理人控制治理期、股权结构机构投资者集中下职业经理人控制治理期。美国企业所采取的市场监控型治理是与美国治理文化、伦理相匹配的,在渐进式治理演进中由股东主导逐步向尽力平衡各方利益演进,蕴涵着和谐治理的理念。中国企业应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治理环境、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的融合,实现和谐演进下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丹  杨建君  王婷 《软科学》2016,(10):83-86
明确经理人创新胜任力的组成,通过个体和组织层面的组织承诺与组织学习分析经理人创新胜任力对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路径。以全国182家制造及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进行调研,运用多元回归等方法统计检验。研究表明:由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空间组成的经理人创新胜任力越强,企业越倾向于采取突变式创新;组织承诺和组织学习在经理人创新胜任力与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创新文化越强,经理人创新胜任力越需要通过组织承诺和组织学习传递其对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分析,提出只有对职业经理人采取一系列有效激励方法和手段,才能建立起民营企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才能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程度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企业核心能力的前提条件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职业经理人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元素,势必对企业核心能力产生巨大影响。从目前来看,严重制约中国企业自身竞争力提高的一个非常普遍的因素,是中国职业经理人群体的非职业化。本文分析了职业经理人市场化程度对企业核心能力持续经营的影响,并通过对职业经理人的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三个雏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程度是企业核心能力构建、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龙淋 《科技广场》2012,(4):204-207
职业经理人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在家族企业的决策经营与内外资源配置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现有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激励机制理论的基础上,采取系统思考研究方法,探析了目前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激励存在的问题,并对经理人薪酬决定的评价因素及变量进行分析,构建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激励机制的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从职能错位和人才缺乏两方面,分析"轻科技管理专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从企业科技创新基本内涵和企业科技管理职能角度,阐明科技管理专家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要因地制宜选择所需专家.  相似文献   

12.
杨水利  姚瑶 《预测》2012,(1):27-33
企业经营者薪酬兑现制度是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重要内容,其即时性可以实现对企业经营者的短期激励,滞后性有利于经营者的长期激励和约束。本文选取我国部分国有控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营者为研究对象,以经营者行为作为中介变量研究薪酬兑现方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期兑现对经营者短期导向行为有显著影响,对企业运营绩效有正向影响;延期兑现对经营者长期导向行为有显著影响,对企业成长绩效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对于选择适合的经营者薪酬兑现时机及兑现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蓓佳 《现代情报》2017,37(5):98-104
遵循"前因-过程-结果"的分析思路,在整合使用和满足理论与技术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使用意愿影响机理模型,运用结构模型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需求、社交需求、便利需求和经济需求能够通过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企业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使用意愿;而娱乐需求和便利需求则可以通过感知易用性对企业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以上5个维度的心理需求变量对企业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使用意愿的总影响效用从大到小依次为信息需求、便利需求、经济需求、社交需求及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主流的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拥有货币资本的家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拥有人力资本资源的职业经理的参与,职业经理是企业中最主要的人力资本。实现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有效融合的关键是双方之间的相互信任。在此前提下,合作双方才能取得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家族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5.
徐海波  李怀祖 《软科学》2007,21(1):37-39,52
从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顺序的角度设计在经理人薪酬、在保证股东满意收益的基础上,再支付经理人人力资本的报酬,经理人实际上具有最终的剩余索取权。并从相机治理理论、风险分配与在职消费控制三个方面对该薪酬制度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知识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冲突管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员工之间的冲突是禾可避免的,采用以消除员工冲突为目标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并不一定合乎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单一代理人模型,对知识密集型企业员工产生冲突行为的期望与约束条件进行了规划并分析其最优化过程.将代理人扩展到两个类型,对员工间的冲突行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以静态博弈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将代理人的类型扩展为多类型、多策略博弈关系,来逐步分析,为员工的冲突管理机制提供可行性理论依据.通过数学模型的推导与构建,在理论上形成一个冲突与管理机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构建平衡性企业培训评估钻石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员工培训工作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要求,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如果培训评估工作不甚完善就会影响企业的培训工作。认为对于培训评估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平衡性评估分析,从不同的侧面全面衡量培训所带来的各方面变化,并在现有研究理论基础上首次从平衡分析的角度构建了培训评估钻石模型,希望对企业的培训评估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发电企业经理承担着降低发电成本和减排成本两个任务,经理在这两项任务上的努力结果关系着企业效用的实现和自身的报酬。发电企业作为委托人,企业经理作为代理人,建立了多目标、非线性的委托—代理模型,设计了发电企业为激励经理努力工作的合约,并通过求导计算及MATLAB7.1软件作图,分析了影响经理分享企业产出比例的因素,得出委托人的效用与代理人两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不是严格上的一致,以及努力成本系数对激励水平的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易余胤 《预测》2008,27(2):62-67
考虑了两家企业1和2,其中仅企业1雇用企业管理者管理企业,企业2的所有者就是企业管理者。运用博弈论研究网络外部效应下企业管理者的激励问题。研究表明,当网络外部性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随着产品间相关性的变化,激励参数的改变对企业1和企业2的产量和价格决策将造成不同的影响。网络外部效应、产品间的相关性以及单位成本的改变将影响最优激励参数。其中,网络外部效应越大,则最优激励参数越小。网络外部性总是提高均衡产量和利润,而均衡价格可能提高、减少或保持不变。网络外部性还将进一步加大由于企业管理者决策目标不相同所带来的企业之间的均衡产量、价格和利润差距。  相似文献   

20.
依据委托代理理论,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经营者业绩评价方法主要由客观业绩评价和主观业绩评价方法组成,客观业绩评价在经营者业绩评价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