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自行车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有氧能力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观察了高原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最大吸氧量(VO_2max)和通气无氧阀(VT)的影响。3个月高原(1895m)训练后,男、女运动员VO_2max有不同程度提高,但无显著意义。VT-VO_2分别提高10.8%和12.4%,最大乳酸浓度(BLamax)下降17.9%和18.7%,较高原前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经高原训练,运动员在相同功率负荷时,无氧供能比例下降,从而提高了机体在乳酸堆积前的工作能力和氧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三.功能发育在儿童少年中,常用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及运动能力等项目反映人体生理机能发育状况。 1.心肺功能常用于反映心肺功能的指标有心率、血压、肺活量等,随着测定技术和食品的发展,有更多的研究应用极量运动负荷下的最大吸氧量指标,最大吸氧量(Vo_2max)能较全面地反映心肺及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3.
耐力训练对无氧阈、最大吸氧量和心输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纵向观察了10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耐力训练对无氧阈(AT)、最大吸氧量(VO_2max)和心输出量(Q)的影响,并探讨训练引起的AT变化与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游泳运动员经11周耐力训练后,AT时的吸氧量和功率显著提高(p<0.01,P<0.001);AT时的心输出量和每搏量明显增加,且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每搏量稳定时的强度与无氧阈强度密切相关(r=0.88,P<0.01),显示无氧阈不仅反映骨骼肌代谢能力,且与心功能也有很密切的关系。耐力训练后VO_2max无明显改善,提示,用AT评价耐力训练效果较VO_2max更为敏感、准确。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对最大耗氧量速度(vV。O2max)及其相关指标,最大耗氧量速度持续总时间(tlimvV。O2max),达到最大耗氧量(V。O2max)后持续的时间(Tlim)的定义、测试方法,在训练中的应用作了全面的分析比较,提出vV。O2max及其相关指标可以作为耐力运动员训练的参量指标,对评价耐力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此研究对象由24名11~12岁青春期前的儿童组成,其目的是为了探讨一个为期10W的有氧训练计划对青春期前儿童有氧能力的影响,尤其是对不同性别儿童的最大吸氧量(VO2max)的影响。训练组经过10W的有氧训练后,VO2max得到了明显的增加,这种增加在女童中更为明显。VO2max增加的比例和初始VO2max(ml.min-1.kg-1)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青春期前的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氧训练后,VO2max能得到增加,如果考虑到初始有氧能力水平,那么男女孩VO2max的增加将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儿童和少年的最大吸氧量(VO_(2max))比年长者高。青春前儿童随着耐力训练能否增进有氧能力是有争论的.成人为了提高VO_(2max),每周进行3~5次训练,每次15~60分钟,训练时心率为最快心率的60~90%是必要的。在检查儿童的训练方案时发现,如果不遵照成人的标准进行训练,就不能对有氧能力产生有益效果;遵照成人标准训练儿童时,则和成人一样显示出VO_(2max)的提高,尽管这种方案有严重缺点.根据目前的资料看来,在安排儿童少年提高有氧耐力的训练计划时,应当参照成人相应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7.
李开刚  洪平  尚文元  宗丕芳 《体育科学》2003,23(5):102-105,F003
采用实验法,利用跑台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测定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结果显示:1)VO2max平台持续时间(VO2maxPD)是另一个可以反映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的重要标识,只有把VO2max和VO2maxPD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反映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内涵;2)心率无氧阈(HR—AT)应成为游泳训练中控制训练负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儿童青少年最大有氧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大有氧活动能力是指机体在极量运动状态下吸收和利用氧的能力,反应这一能力的指标是最大吸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或Maximal Oxygen Intake,VO_2max).VO_2max不仅与循环、呼吸功能有关,而且与肌肉量及其活动状况、血液携带、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吸收和利用氧的能力有关,因而它能综合反映儿童体格及机能发育状况,是判断儿童体质及外环境对儿童体  相似文献   

9.
利用IST—Ⅱ型等动游泳训练测试系统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测定游泳运动员上肢最大有氧能力。结果表明:1)IST—Ⅱ等动游泳训练测试系统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测试用游泳专用测功仪,可通过递增负荷安全、有效地测定游泳运动员的上肢的有氧能力;2)VO2max平台持续时间(VO2maxPD)是另一个可以反映游泳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能力的重要标识,只有把VO2max和VO2maxPD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反映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内涵;3)心率无氧阈(HR—AT)应成为游泳训练中控制训练负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脂肪氧化动力及最大脂肪氧化强度(FATmax),探讨长期训练对脂肪氧化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训练和无训练健康女性各12名采用递增负荷模式完成跑台运动测试,测定每级负荷运动过程机体气体代谢指标,采用每级负荷后30 s气体代谢数据计算脂肪氧化率,通过3阶数多项式拟合曲线确定脂肪氧化动力曲线和FATmax.结果:运动强度和耐力训练对脂肪氧化率均有影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脂肪氧化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训练者脂肪氧化率在60%~70%VO2max强度阶段呈现相对较高的水平(12.20~12.84 mg/min/kg),无训练者脂肪氧化率在50%~65%VO2max强度阶段脂肪氧化率呈现相对较高水平(6.36~6.67 mg/min/kg).相同强度运动训练者脂肪氧化率高于无训练者,有训练者最大脂肪氧化强度和最大脂肪氧化率(MFO)也均高于无训练者(63.95%±3.16% vs 56.51%士2.50 %VO2max,P<0.001;13.04士1.82 vs 6.71士1.15 mg/min/kg,P<0.001).跑台运动时,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诱导脂肪氧化率达最大脂肪氧化率的95%以上的强度分别为57.14%~69.86%'O2max和48.21%~65.41 %VO2max强度范围.另外,最大脂肪氧化率、最大脂肪氧化强度、最大耗氧量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结论:1)相同强度(%YO2max)运动,训练者脂肪氧化率高于无训练者,训练者最大脂肪氧化强度和最大脂肪氧化率也高于无训练者,长期耐力训练可增强机体脂肪动员和氧化利用能力.2)跑步运动时,无训练者强度在50%~65%VO2max范围,有训练者强度在60%~70%VO2max范围均可促使机体脂肪氧化率达最大脂肪氧化率的95%以上.3)最大脂肪氧化率和最大脂肪氧化强度与机体耗氧能力和利用氧的能力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短期高强度训练对优秀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马冀平 《体育学刊》2002,9(1):40-41
为了调查短期高强度训练对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影响 ,对 2 0名 (男、女各 10名 )优秀篮球运动员 ,进行跑台渐增负荷运动直到力竭为止。同时测定气体代谢最大吸氧量 (VO2max)、通气量 (VE)、血乳酸(BLa)、心率 (HR)、血睾酮 (T)、皮质醇 (Cor)及血红蛋白 (Hb)。结果为 :1)短期高强度训练期后男、女两组无氧阈 (AT)值与训练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VO2max却未有显著性差异 ;2 )短期高强度训练期后男、女两组Hb值与训练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T、Cor在训练期前后却未有显著性差异。其结果表明 ,短期高强度训练并不能提高VO2max,而AT却明显提高。提示可采用AT值作为反映篮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有氧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我国235名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测定结果。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都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子高于女子;耐力性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如用相对值(%Vo_2max或%Wmax)表示时,则性别差异消失。提示:在运动中女子有氧能力的百分利用率与男子相近。把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相结合,对运动员的可训练性和易训练性进行评价,在耐力性项目选材中可能更为有效。本文提供了我国男、女少年运动员无氧阈的正常值,可供科学选材及运动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最大耗氧量速度(vO2max)作为中长跑训练的一个强度指标可以有效地用来制定中长跑间歇训练和持续训练的训练计划和评定日常的训练效果.研究目的:通过4周vO2max强度的间歇训练和持续跑训练的实效性研究,首先是验证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对于提高受试者的有氧耐力方面是否优于持续跑训练;其次来评价高强度的间歇训练跑30/15组与15/15组在4周训练后对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和3 000 m跑成绩的效果优劣.研究方法:男性田径运动员18名,随机分成3组:1)40 min70%vO2max持续跑训练组(A组);2)间歇跑15/15训练组(B组);3)间歇跑30/15训练组(C组).训练前、后测试指标:vO2max、O2max、3 000 m成绩测定.研究结果:1)O2max:间歇跑组(B组和C组)训练前、后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A组训练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2)vO2max:间歇跑组训练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的的提高(P<0.01),而A组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4)3 000 m跑成绩:C组训练前后有非常显著性的升高(P<0.01),A组和B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用vO2max作为强度指标进行中长跑训练,在受试者有氧能力的改善和3 000 m跑成绩的提高上,间歇训练优于持续跑训练,尤其是30/15组间歇跑训练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王跃新 《体育科研》2005,26(4):61-61
对教练员来说,了解年轻运动员生物年龄和生理年龄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教练员最大限度地挖掘年轻运动员的潜力。在年轻运动员的成长发育中,有3个主要生理指标可以衡量他们质(增加工作效率)和量(提高肌肉体积及能力)的变化。这3个指标是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和肌肉力量、爆发力及耐力。有氧能力:1.最大吸氧量,即摄入、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是用来衡量有氧能力的最常用指标。2.最大吸氧量对11~13岁女选手和12~14岁男选手来说会有一个显著提高的过程。在这个时间段中,当最大吸氧量显著提高时(我们称为敏感期)应在训练中最大限度地进行挖掘,目的是发展运动员的长期潜力。在敏感期,运动员的负荷能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黑龙江省24名男女少年滑雪运动员进行了PWC_(170)机能试验和最大吸氧量(Vo_2max)的测定,对其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少年滑雪运动员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的均值较高,而且冬季两项滑雪运动员的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明显较高。这是因为冬季两项运动员的胸肺发育完善,呼吸功能训练良好,通气能力较强。少年越野和冬季两项运动员PWC_(170)和最大吸氧量的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两个项目之间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差别不大。少年滑雪运动员PWC_(170)和Vo_2max的均值与国内耐力性项目的少年运动员相比,处于低水平,Vo_2max则明显低于国外少年越野滑雪运动员。这是我国少年滑雪运动员成绩不佳的原因之一。少年滑雪运动员的训练安排应符合他们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早期专项训练应着重全面身体训练及专项素质的训练,不要过早要求出成绩,以免影响身体发育和将来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花样游泳队40多名运动员为对象,测试运动员的最大耗氧量( VO2max)、通气无氧阈(VT)、腰腹肌屈/伸最大力矩、爆发力、肌肉快速起动能力、抗疲劳能力,并进行陆上、水上或专项测试,发现速度、耐力、力量素质及有氧能力与世界强队有不小差距,柔韧性和灵敏性与高水平队伍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ICER基因微小RNA结合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方法选择178名大学新生进行18周的长跑训练,测定训练前后最大摄氧量绝对值(VO2max)、摄氧量相对值(rVO2max);进行跑节省化实验测定12 km/h跑速下的RE各项指标;同时测定训练前后受试者心室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采用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检测DICER基因rs1057035位点多态性。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对rs1057035位点进行功能研究。结果 DICER基因rs1057035多态位点与VO2max、RE、心室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的初始值没有关联,但是与VO2max、心室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的训练敏感性有关联。长跑训练后,TC+CC基因型受试者VO2max和rVO2max变化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者;TC+CC基因型受试者心室结构指标ESD、IVSS、PWD、LVM和LVMI变化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者;TC+CC基因型受试者心室功能指标SV、EF变化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者,而T变化量则显著低于TT基因型者;经协方差分析,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基因功能研究显示,与rs1057035位点T基因型相比,C基因型显著降低DICER基因的表达活性。结论 DICER基因rs1057035多态位点与研究对象长跑训练后有氧运动能力表型存在着关联,长跑训练后TC+CC基因型者VO2max以及部分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显著高于TT基因型者,该位点多态性可以成为人群训练敏感性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18.
最大耗氧量速度运动时的生理负荷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国鹏  刘无逸  向剑锋 《体育科学》2005,25(8):59-61,70
目的:研究最大耗氧量速度(vVO2max)运动时运动员的生理反应,为中长跑训练处方的制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2名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一次最大耗氧量(VO2max)递增负荷跑台测试和一次vVO2max力竭性跑台测试,测试受试者的VO2max、vVO2max、Tmax和tlim。结果:vVO2max持续运动中达到的VO2max和递增负荷测试达到的VO2max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呈高度相关(R=0.857,P<0.01);vVO2max持续运动中,前60%Tmax时间内75%受试者摄氧量达到98%VO2max以上,部分受试者达到甚至超过VO2max。结论:vVO2max是一个有效诱导VO2max产生的强度,vVO2max、Tmax可以作为中长跑训练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跑节省化(RE)和最大摄氧量评价耐力训练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与分析耐力训练对跑节省化(RE)和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影响,探讨RE指标在表达耐力训练效果方面的应用价值.对42名士兵进行10周5 km长跑训练,测定训练前后的VO2max和RE,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耐力训练效果的指标进行相对重要程度的分析.结果显示:5 km长跑训练使普通人的R-VO2max增加了4.0%(P<0.01),RE各指标有非常显著的下降(3.0%~9.0%,P<0.05),提示RE在评价耐力训练效果方面较之VO2max有更明显的敏感性;在表达耐力训练效果方面,RE的贡献率和因子载荷均高于VO2max.研究结果表明,RE在评价普通人群耐力训练效果方面优于VO2max指标.  相似文献   

20.
结果发现,运动开始后,三组受试者的VO_2皆为逐渐增加达到稳定状态,VO_2的半时反应时间、氧亏、血乳酸的变化皆为有训练者少于无训练者,耐力训练者少于速度训练者。VO_2的半时反应时间与VO_(max)相关(r=-0. 732),氧亏与VO_(2max)相关(r=-0.608),血乳酸的变化量与VO_(2max)相关(r=-0.495),提示恒定负荷稳态运动时,VO_2动力学反应与机体的训练适应有关,其主要指标VO_2的半时反应时间的大小,反映个体的有氧运动能力,可做为评定有氧运动能力的指标。并建议以VO_2半时反应时间间接推测VO_(2ma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