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性别大学生幻想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自责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求助与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幻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年级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更多运用幻想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5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各因子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四个应对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主观幸福感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并存在显著年级差异.(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289,P0.001),而且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97,β=-0.366,P0.001),其中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7%,不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付方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应付方式问卷,对377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焦虑、抑郁与“解决问题”、“求助”应付因子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付因子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开展大学生焦虑、抑随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应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龚勋  汪伦  周芳  喻玲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104-106
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对湖南省2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感总分与人格特征中精神质、神经质因子成正相关,与内外向、掩饰性因子成负相关;大学生心理压力感与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等消极应对或中间型应对呈正相关;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与现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较同龄人高,特殊信任年级差异显著(F=5.164,P〈0.01),普遍信任专业差异显著(F=3.551,P〈0.01);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女生的E、P分高于常模(P〈0.01),L分低于常模(P〈0,01);男生的P分高于常模(P〈0.01),N分高于常模(P〈0.05),L分低于常模(p〈0.01);神经质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正相关,掩饰性、内外向维度与人际信任有显著负相关。高校要客观看待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格和人际信任的特点,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三地三所地方高校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成就感低上差异显著(P〈0.01),体艺专业与文科专业学生在行为不当、情绪低落上差异显著(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能力追求、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等维度上差异显著(P〈0.01);学习倦怠与求知兴趣、能力追求、利他取向及内外学习动机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减少大学生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7.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甘肃省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甘肃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2)甘肃省大学生采用的应对方式最多的是解决问题,然后依次是合理化、求助、幻想、自责和退避。(3)解决问题和求助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新疆伊犁师范学院320名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进行了测查分析,结果显示,与全国常模及本校同年级汉族学生样本进行比较,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适应问题比一般大学生严重;问题较突出地表现在焦虑、恐怖、强迫、偏执等方面;少数民族贫困生在解决问题、求助、积极应对因子上显著优于汉族非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相比在解决问题、自责、幻想、消极应对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少数民族贫困生SCL—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总分具有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总分无显著相关;SCL—90各因子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具有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具有显著正相关。为此,高校要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营造团结互助,扶贫帮困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各种应激的能力,促进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丛中、高文凤自我接纳问卷、交往焦虑量表和拒绝敏感性问卷测量了632名大学生。结果显示:①大学生自我接纳、拒绝敏感性及社交焦虑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②自我接纳与社会焦虑呈负相关(r=-0.359,P〈0.01),与拒绝敏感性呈负相关(r=-0.449,P〈0.01);社会焦虑与拒绝敏感性呈正相关(r=O.319,P%0.01);③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当拒绝敏感性进入回归方程时,自我接纳对社会焦虑的预测效应从-O.359降到-O.270,拒绝敏感性在社交焦虑自我接纳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高校毕业生的自尊、应对方式和择业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运用自尊量表( 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择业效能感量表(CDMSE-SF)对河南省不同高校的178名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择业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性别、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无显著差异;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与自尊呈正相关(r=0.487,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64,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65,p<0.05);高校毕业生的自尊(t=0.39,p<0.01)、积极应对(t=0.44,p<0.01)可以正向预测择业效能,而消极应对(t=0.22,p<0.05)可以负向预测择业效能;自尊在应对方式与择业效能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2, P<0.01;β=-0.13,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道教学员的人格特征,及其生活满意度状况,通过对比为现代人生活提供借鉴.方法:采用16PF人格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湖北武当山道教学院33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道教学员在16PF的9个维度均与大学生样本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B(t=3.92 p〈0.00)、C(t=2.76 p〈0.01)、F(t=-3.19 p〈0.00)、G(t=2.67 p〈0.05)、H(t=2.80 p〈0.00)、L(t=-3.86 p〈0.00)、Q1(t=-4.58 p〈0.00)、Q2(t=-2.91 p〈0.00)、Q3(t=4.07 p〈0.00);同时道教学员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样本(t=2.95,P〈0.01);道教学员的积极情感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t=3.55,P〈0.01),其消极情感与大学生群体无显著差异.结论:道教学员人格特征在多个维度与一般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生活满意度水平和积极情绪均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体育舞蹈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随机抽取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6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20周的体育舞蹈锻炼,对其锻炼前后进行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体育舞蹈锻炼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人际关系”、“抑郁”、“敌对”、“焦虑”等项因子的健康水平异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通过随机选取的60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经过10周的实验,探讨有氧无氧组合练习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部分指标的影响,求证其对改善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塑造体形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有氧无氧组合练习,女大学生体重、围度(上臂围、腰围、大腿围和小腿围)指标均有所下降,并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臀围指标有所下降,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方面,趋近于健康标准的人数增加。证明有氧无氧组合练习对改善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军 《宜春学院学报》2013,(11):155-158
通过抽取江西2所高校660名大学生,运用BECK绝望量表(BH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对其进行,以期了解在校大学生绝望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自杀预防与干预提供参考依据.调查结果显示:①73.5%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绝望感,绝望感水平在性别、年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绝望感组在生活事件及各因子上得分高于低绝望感组,而在内、外复原力上得分低于低绝望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生活事件既可直接影响绝望感的产生,又可通过心理复原力间接影响绝望感的产生.因此可以得出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绝望感,心理复原力在生活事件与绝望感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和卡特尔16PF量表,对随机整群选取的W市三所大学的28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有24名大学生为网络成瘾者(IAD),IAD发生率为8.4%;在IAD者中,男生比女生要多,且存在显著性差异;IAD组和非IAD组在人格特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怀疑性、忧虑性、试验性、自律性、紧张性等几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人格特质中的忧虑性、乐群性、怀疑性、紧张性等四个特质纬度对网络成瘾具有较好的预测力.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8.4%;大学生网络成瘾人数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专业、年级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组与非网络成瘾组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怀疑性、忧虑性、试验性、自律性、紧张性等几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忧虑性、乐群性、怀疑性、紧张性等人格因子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付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针对3所大学的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文章使用阶层回归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方面,两个区组的模型整体上都显著。背景变量阶层的△R2=.137(F(3,142)=7.530,P=.000)。在控制了性别、文化程度和年级后,座对方式阶层的增加解释力不显著,但幻想变量达到了显著水平(Beta=.243,t=2.594,P=.011)。(2)在调节生气和易怒情绪自我效能方面,两个区组的模型整体上都显著。背景变量阶层中性别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背景变量阶层的△R2=.075(F(3,142)=3.814,P=.011)。在控制了性别、文化程度和年级后,应对方式阶层的增加解释力不显著,但性别的作用进一步增强(Beta=-219。t=-2.620,P=-010)。在调节生气和易怒情绪自我效能方面,女生相对男生要差一些。大学生的性别和幻想应对方式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和探讨初中学生孤独感现状,采用中学生孤独感量表方法,对川渝两地286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与城镇初中在孤独感的“对自己社交能力的知觉”(P<0.05)和“对重要关系未满足程度的知觉”(P<0.01)2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初中学生在“对重要关系未满足程度的知觉”因子上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P<0.05);初中学生的孤独感水平在各维度上均存在年级上的显著差异.因此,认为改善初中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保持亲子关系的完整、强化心理疏导、关注关键期教育,有助于降低或减少初中学生的孤独感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知足、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编知足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重庆大学、重庆警官职业学院、重庆通信学院和重庆教育学院等四所学校的28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有积极的亲密关系支持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得分高于没有亲密关系支持的大学生P<0.001;知足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率为40.5%,同时领悟社会支持的直接效应仍然显著(β=0.285,P<0.001).表明积极的亲密关系支持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知足可以很好地预测主观幸福感;知足在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教学实验法、观察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工程大学公共排球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实验组男、女生垫球达标成绩与对照组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男生的发球、传球达标成绩与对照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女生的发球、传球达标成绩与对照组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一传的到位率方面,实验组的成功率与对照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发球成功率和扣球成功率方面,实验组的成功率与对照组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