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托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理科基地建设,通过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制定科研训练规章制度、引导开展科学研究训练等4个方面的工作,构筑高素质化学创新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近几年实践证明,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理农结合 科教融合 培养生物学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出发,积极探索培养具有农科特色的生物学创新人才的新思路.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理农结合,科教融合,构建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研训练、管理保障"四位一体"的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丰富的办学成果.  相似文献   

3.
拔尖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现阶段国家理科基地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基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和特点,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国家理科基地一直努力探索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机制、模式与途径。文章探讨了该校多层次、多平台、多阶段的科研训练体系,同时对该体系的不足进行了完善。实践证明,这一模式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提升了本科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与传统培养体系相比,创新人才的培养更侧重实践能力的训练。现以生物学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开放实验室为例,通过探索和实践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的理科创新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构建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科研创新实践模式,帮助学生切身体验科研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全过程。在完成科研训练实践和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出发,以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为目标,提出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与科研相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相结合的主旨,建设以"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三个实验教学层次以及"科研训练计划、课外基地实践和创新实践竞赛"三大实践教育机制为核心内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浙江大学国家理科基地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大学基础医学专业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第二批医药类五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基地的培养目标为 :培养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科学研究、教学以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地建点招生 4年来 ,积极利用四校合并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和资源 ,大胆探索 ,深化教学改革 ,立足创新教育。在课程设置改革、实验教学重组、强化科研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科教融合是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生物学国家理科基地作为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科研训练体系、共享科研支撑体系等方面,注重将教学和科研有机融合,强化教学和科研的教育性,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地学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2000年以来,南京大学地学院以强化“大理科”与“大地学”学科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依托综合大学学科齐全,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引入“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整合南京大学的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地理学理科基地和校内大气科学理科基地为南京大学“大地学人才培养基地班”,创建了以“三层次”课程体系、“三元结构”教学模式和“一整套创新训练机制”为特征的“三三一”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实验教学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实现学科资源高效整合、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理论和实验课程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多层次健全和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实现实验教学高效运行,提出了构建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构建了完善的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汕头大学基于学习结果的"先进本科教育"理念和相关政策支持下,对汕头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中心确立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可适应性的人才培养理念,把"注重实践,强调创新"定为改革的目标与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全面开放实验室和强化实习实践基地的创新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以协同创新思想为指导,将"学研教"的协同教学理念融入生物学实验教学,以开放式组织教学、以教师的科学研究为载体、以本科生实验综合创新能力提高为落脚点,实现"学研教"在实验教学上的有机协同,最终建立了项目化的"综合实验—科研训练—科研立项"分层次、分类的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实践证明,分层次、分类的实验教学体系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当今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本文介绍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开设研究型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尝试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方式,从本科阶段接触真实的科研实践活动,培养能适应学科发展具有创新科研思维的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沈阳药科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以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科研训练、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经过几年的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实验项目的模块化、实验方式的多元化、强化实验和科研紧密结合及网络教学平台等多个层面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创新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结合质量工程和学校“两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分制改革,分析了创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样板,创新实验教学,着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还深入剖析了学校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运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电气信息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创新人才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河海大学信息学院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及创新基地建设等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文章从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相融合、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科赛事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组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等4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电气信息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该体系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战略是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回顾了四川大学开展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思路、定位以及建设理科基地的做法和经验,重点论述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在课程设置、学生创新能力、师资建设、教材和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等方面的创新措施,同时提出了学校下一步改进和加强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存在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不相适应的现象,结合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和该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协同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程实验教学、实训平台建设、创新训练、协同培养等方面提出软件工程专业多维实践教学模式。课程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强化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建设软件开发实训室、软件研发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创新能力训练,开展各类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校企共建并应用实训创新平台,协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培养创新性安全人才是保障矿业安全的基础,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依托优势学科,通过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打通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壁垒,统筹实验室资源,建立工程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支撑体系。采用研讨式教学、本科生导师制、开放式实验教学、研究型实验、拔尖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构建了"寓研于教"与"寓创于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为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学生,对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从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实验课程教学方式和创新性实验课的开发和研究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突出了"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点,构建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理论课程密切相关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和科研训练,形成重在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教学实践、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