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平昌冬奥会雪车和钢架雪车的赛况及主场优势,探索雪车和钢架雪车的发展规律,力求为我国雪车和钢架雪车项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收集整理雪车和钢架雪车项目基本信息、平昌冬奥会赛况、获奖运动员信息及主场优势。研究发现:平昌冬奥会雪车和钢架雪车项目获奖运动员身材高大、年龄偏高;雪车和钢架雪车项目运动员跨界、跨项比例非常高;初学雪车和钢架雪车的年龄与运动成绩无直接联系,有丰富运动经历、运动水平较高、年龄略小(20岁以下)的其他项目运动员(田径)可转雪车和钢架雪车,且运动成绩提升速度快,通常在训练两年后,可达世界高级水平;雪车和钢架雪车训练和比赛的赛道极其稀缺,有限的赛道集中在东道主国家,这些国家的运动员较其他国家运动员有更多的时间熟悉赛道,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获胜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试上海市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血清睾酮水平,比较各发育阶段血清睾酮水平的差异,探讨基层教练员利用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来预测睾酮水平的可行性。方法:对420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左手正位X线片的拍摄和血清睾酮的检测,按骨龄片中种籽骨形态的差异进行不同发育阶段的分组,从各组中随机抽取30人作为研究对象,男、女运动员分别进行组间血清睾酮水平的比较。结果:不同发育阶段男、女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血清睾酮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男运动员发育后阶段血清睾酮值是发育中和发育前的186%和1 187%,女运动员发育后阶段血清睾酮值是发育中和发育前的155%和329%;男运动员的睾酮水平与肌肉含量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875,P<0.01),与体脂百分比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312,P<0.01);女运动员的睾酮水平与肌肉含量、体脂百分比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774和0.463,P<0.01)。结论:男、女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整个生长发育阶段血清睾酮水平都处于显著增加的趋势,且每个生长发育阶段,血清睾酮水平都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男、女运动员的血清睾酮水平对身体成分会产生影响,且存在性别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通过监测雪车运动员完整睡眠过程、睡前自主神经状态和心境状态(POMS),探究雪车运动员冬训备赛期间,睡前自主神经和POMS对睡眠质量的具体影响,为解决雪车运动员睡眠问题提供合理的方案。方法:研究对象为8名国际级健将雪车运动员。使用空气垫式睡眠监测仪监测睡眠完整过程,Polar心率胸带和Ignite手表监测睡前自主神经,POMS量表评价心境状态。对睡眠状态、自主神经和POMS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概要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雪车运动员睡眠质量与正常成年人相比,睡眠潜伏期偏长,浅睡眠占比过多,深睡眠占比过少,睡前交感神经占主导作用,消极情绪较多。经相关分析发现,总睡眠时长与疲劳值呈高度正相关;浅睡眠占比与副交感神经指数、RR间期(2个QRS波中R波之间的时间)连续差值的均方根、精力值呈高度负相关,与交感神经指数和平均心率呈高度正相关;觉醒期占比与低频功率(LF)呈高度正相关,与慌乱值呈高度负相关;睡眠潜伏期与高频功率(HF)呈极高度负相关,与LF/HF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雪车运动员冬训备赛期间的睡眠质量存在睡眠潜伏期长、浅睡眠占比过多、深睡眠占比过少的问题,可能与睡前交感神经占主导作用及消极情绪较多有一定关系。建议雪车运动员调整睡前自主神经状态,同时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疏导,以此提高睡眠质量,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家飞碟射击运动员运动视觉能力与专项成绩的关系。方法:通过Senaptec系统测评国家飞碟射击队32名运动员(男14人,女18人)运动视觉能力指标,以3场2023年国际射联世界杯选拔赛资格赛成绩均值反映其专项成绩,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运动员的优势手反应时与专项成绩相关性最高,呈近似线性正相关(r=0.916,P<0.001),决策机制(go/no go)正确点击数量、远近切换得分与专项成绩呈非常高度正相关(r=0.800~0.856,P<0.01),决策机制整体得分、多目标追踪比例得分、感知范围数量、手眼协调平均反应时、反应时均值与专项成绩呈高度正相关(r=0.520~0.609,P<0.01)。对比敏感度等其他指标与专项成绩呈中度正相关(r=0.363~0.487,P<0.05)。决策机制错误点击数量与专项成绩具有高度负相关性(r=0.510,P<0.01)。2)左、右眼视觉清晰度、远近切换得分、近端切换平均反应时、多目标追踪比例得分、多目标追踪极限速度、手眼协调平均反应时、决策机制整体得分、决策机制正确点击数量、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录像和测力台同步的方法,对5名受试者进行不同蹬地角形式的立定跳远测试,运用录像解析系统和三维测力平台的软件(V5.2)获得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灰理论分析。结果显示:(1)起跳时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随着蹬地角的增大而减小。(2)在LPA下,髋、膝、踝3关节的角度相比其他两种方式(PA、HPA)较小,使得人体蹬离地面向前摆动总体的转动惯量减小,从而增大了向前的转动角速度。(3)无论是蹬伸冲量还是踏跳冲量在立定跳远中都可以评价踏跳效果,由于LPA下蹬伸阶段的平均力值比较小,肌肉收缩速度比较快,机械效率比较高,再加上蹬伸冲量比较大,因此踏跳效果好。(4)影响立定跳远成绩的关联度为蹬伸阶段的平均力值〉蹬伸时间〉蹬地角〉起跳垂直速度〉蹬伸冲量〉起跳水平速度。  相似文献   

6.
对10名一级左右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阶段重心水平速度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显示:(1)支撑阶段支撑腿膝关节最小角出现在垂直支撑以后;重心水平速度在着地后逐渐下降,在垂直阶段之前达到最小,而后逐渐增大;(2)髋关节的运动学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运动员的短跑水平,髋关节的力量与柔韧性很大程度上决定运动员的竞技能力;(3)支撑腿支撑阶段踝关节的运动学参数应成为评定运动员短跑技术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过分追求小腿的回摆速度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黄志红等国家优秀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理论分析表明,左脚着地后的制动是左腿用力充分快速蹬仲的基础;力梯度、垂直冲量与投掷效果是高度相关;身体左侧的转动与鞭打是提高投掷远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跳远运动员起跳着板阶段的着板方式分为“制动型”和“速度型”,美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虽然从助跑倒三步到起跳阶段着板积极程度逐渐降低,但整个阶段都是积极式着地(板);同时伴随着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降低、重心水平和工作距离的增加和阻力的增大。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影片解析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次起跳阶段的动作结构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一跳、第二跳起跳的动作结构,有利于保持水平速度,第三跳起跳的动作结构有利于增大冲量。但由于女运动员没有熟练地掌握技术,加之支撑能力较差,从而造成第二、三跳缓冲加深,这样不仅损失了水平速度,而又也没有获得较大的垂直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  相似文献   

10.
影响挺举上挺效果因素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我国运动员,挺举上挺技术差的现状,应用生物力学和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对影响挺举上挺效果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制动时间是评价上挺效果的重要指标。制动时间长,上挺效果差。由于制动时间与单位杠铃重的最大爆发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42(P<0.01),因此欲缩短制动时间,就要提高爆发力这一力量素质。此外,还发现单位杠铃重运动员输出的最大功率与杠铃上升的最大垂直速度之间呈高度相关(r=0.982,P>0.01),故建立两参数之间的回归方程:P_(max)/BW=19.01·V_(max)-10.16。应用此方程可对运动员的上挺能力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1.
任爽  刘静  王宇  吴卫东 《健与美》2023,(8):134-136
文章致力于探究非运动员或未经系统训练的人群最大摄氧量与肺功能的关系,了解不同水平受试者的器官功能与素质差异。具体表现为通过招募本校非体育专业身体健康的女大学生20人(20.76岁±1.67岁,161.59厘米±5.2厘米,54.42公斤±4.81公斤),进行最大摄氧量(直接测定法)、肺功能(肺功能仪测试)测试,应用SPSS22.0软件对受试者最大摄氧量与其他不同指标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进一步以最大摄氧量的正常值为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个组之间的差异。经研究分析得出:(1)肺活量与最大摄氧量的相对值(r=0.318)和最大摄氧量绝对值(r=0.325)显著正相关(P<0.05);最大通气量(MVV)与最大摄氧量相对值(0.596)、最大摄氧量绝对值(0.558)和肺活量(r=0.702)显著正相关(P<0.01)。(2)最大摄氧量偏低组和正常组两组之间各个指标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最大摄氧量偏低组与正常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t=-12.12)、最大摄氧量绝对值(t=-9.03)、呼吸商(RQ,t=2.87)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国现役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马乔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摄像和录像解析法等,主要从该阶段身体部分环节及器械的速度特征和相关技术参数两方面进行分析.结论,(1)过渡阶段马乔的身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但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差值较小,其主要原因是上体过早抬起,导致超越器械姿势不充分造成的;(2)过渡阶段时间明显偏长;(3)不能形成良好的制动和左脚支撑,影响了完整技术的速度节奏和滑步冲量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8名上海市中长跑队男子1500m跑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Wingate无氧功率、最大摄氧量、通气无氧阈、1000m跑后乳酸值等运动能力指标测试。结果显示:冲刺速度与乳酸水平显著正相关(r=0.759,P〈0.05),最大无氧功率,VT/VO2max%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0.655,P〉0.05;r=0.621,P〉0.05)与最大摄氧量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0.238,P〉0.05)。  相似文献   

14.
运用灵像解析的方法对8名中国女子跳远运动员(平均成绩6.29m)和10名美国运动员(平均成绩6.52m)有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诊断。研究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的伸髋平均水平速度和着板时摆动角速度两项指标上有一定的不足;在助跑最后一步中,摆动腿放脚速度慢,髋关节前送技术差,导致摆动腿支撑扇角较大,这是我国运动员在此阶段不能保持较高水平速度的直接原因;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中,由于摆动腿离地时的膝角较大,“屈蹬”技术形成的不够理想,推迟了我国运动员摆动的时机;在着板时,我国运动员应主动积极地加快摆动腿的摆动,以此带动起跳脚脚掌向后的加速踏板动作,同时努力使着板角达到费尔歇模式;起跳过程的缓冲阶段是获得垂直速度的主要阶段,加快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是损失较小水平速度、获得较大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运用影片拍摄及解析的方法对成绩在 6.30 m以上的 6名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优秀女跳远运动员摆动腿髋的水平速度与水平速度增加值呈高度正相关;着板时,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脚水平速度呈高度负相关;起跳过程的缓冲阶段中,摆动腿的摆动使身体重心高度呈上升趋势,同时垂直速度持续升高,占腾起垂直分速度值的53.1%。  相似文献   

16.
王森 《体育世界》2011,(4):89-90
在研究开始,本文参照800m最后结果和VO2max评估值,确定7人为研究对象(年龄(20.98±0.36)岁;参训年数(5.47±0.76)年;体重(64.57±3.79)kg;身高(171.6±4.12)cm;RE(36.94±2.79)mL.kg-1.min-1),通过动力学视角探讨制约中跑运动员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RE)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RE分别与力的波动范围、力的峰值及冲量关联度都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中跑运动员RE差异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跑步支撑阶段冲量和内外方向、前后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地面反作用力,但是可能是人体下肢肌肉做功所导致的RE的差异,RE值不高的中跑运动员表现出在垂直方向冲量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世界优秀男子400m短跑运动员平均最高速度产生在50—150m段落,速度明显下降发生在300m处;在300—350m段落,几乎所有运动员步长降至最短,冲刺阶段略有回升;大部分运动员步频在50—100m段落增大至最高水平,然后逐渐下降。步频与步长呈高度负相关;年龄与步长呈高度正相关;最高速度和速度耐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最终成绩。  相似文献   

18.
白光斌  严鸣  尹霞 《体育科学》2002,22(6):120-123
本文以参加2000年田径大奖赛总决赛的8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来研究影响运动成绩主要技术因素间的关系,以速度节奏这一实质问题为主要着眼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起滑时蹬地角偏大,左腿摆动垂直分速过大,过滤步阶段单支撑时间过长,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最后用力阶段主要加速点(用力点)不突出等。  相似文献   

19.
王勇  傅博  朱荣 《体育学刊》2011,(5):127-131
为探讨急性力竭运动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血浆游离DNA(cf-DNA)的影响,寻找运动员机能监控的新标记物。安排16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在电动跑台上进行一次急性递增负荷力竭运动,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5 min、30 min、1 h、2 h、3 h、4 h、12 h和24 h分别测定红细胞压积(HCT)、cf-DNA、血浆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和肌红蛋白(Mb)。用心率表监控运动过程并记录运动时间和心率,推算训练冲量(TRIMPS)。结果显示:HCT在所有监测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cf-DNA在运动后即刻显著性升高(P<0.01),30 min达峰值(P<0.01),4 h后降至安静水平(P>0.05);血浆MDA、CK和Mb在运动后即刻均显著性升高(P<0.05、P<0.01、P<0.01),并一直持续到运动后24 h(P<0.01、P<0.05、P<0.01)。TRIMPS与运动后15 min和30 min时cf-D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55,P<0.01;r=0.64,P<0.05)。结果说明:cf-DNA是组织损伤早期标志物,可作为运动员机能监控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主要探讨三级跳远运动员下肢起跳腿与摆动腿动作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方法:使用5部每秒60张画面的摄像机(Canon ZR-60),以2010年全国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女各8名运动员为受试者进行拍摄,采用Dempster(1955)建立的14个肢段、21个关节点的人体模型,通过爱捷运动解析系统实施二度空间的影片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肌肉反应系数男女三个阶段均未达到相关意义;②女子起跳与跳跃阶段较小的腿部劲度可增加阶段距离表现(r=-0.716,r=-0.848,P<0.05);③男子在起跳与女子在跨跳阶段较小的膝关节劲度将有利于阶段距离的获得(r=-0.715,r=-0.821,P<0.05);④髋关节并不是运动员在支撑阶段缓冲垂直力量的关节;⑤摆动腿角速度仅女子在跳跃缓冲与蹬伸阶段与实跳距离达显著相关意义,快速地摆动角速度将有利于运动成绩提高(r =0.727,r=0.850,P<0.05);⑥起跳腿与摆动腿夹角变化在三个阶段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意义.建议:加强摆动腿训练将有利于垂直速度的获得,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