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姚萍 《考试周刊》2014,(81):154-155
作者为充分了解目前五年制高职院校选修课存在的诸多问题、学生上课情况、选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选修课的期望,最真实地掌握选修课现状,对我校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选修课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针对学生选课前准备、选课情况、上课情况、教师上课情况、学生对选修课的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在科学指导学生选课、合理安排选修课程、加强选修课教学管理等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袁龙  姚萍 《职教通讯》2011,(16):4-5
公共选修课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构建完善的选修课选课平台能够真正科学地解决目前职业学校选修课方面存在的问题,该文从完善教学管理系统,编写35门选修课程简介、依据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选修课程群、将同一类选修课程按照内容递进关系排序制定各学期选修课程范围等方面进行选课平台的制定和完善,充分发挥选修课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中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选修课制度的设立。只是在选修课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在新课程理论与教育现实、学生选课与学校设课、学生选课与学校指导、选修课程与教师发展、选修课程与班级管理等方面问题比较凸显。这就需要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把选修课的开设最终落实到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通识教育制度和选修制度的发展脉络得知,国内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在课程定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通识教育选修课未能充分发挥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功能、选课自由度不高、课程偏重于实用知识等方面。在现有条件下,高校应该将通识教育选修课定位为专业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并且以学生所学专业之外的知识与技能的拓展为主要目标。同时,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设置应该符合教育民主化的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华厦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通识选修课工作存在的问题,如通识选修课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现有的教学测评办法不能真实反映通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开课能力及学生选课动力不足等.提出增加通识选修课的数量,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建立有效的测评制度并鼓励教师积极开设通识选修课程;鼓励学生积极选修通识选修课程,并加强选课指导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美国选课制的发展及意义 (一)选课制的引进和确立.德国是最早提出了“选课自由”的思想,而选课制的发展和完善是在美国.早在1779年,美国总统华盛顿就提出,大学要实行选课制,要进行课程改革.他主张改变传统的以古典文学为核心的、全部必修的课程结构,增加一些供学生自由选课的实用课程.1825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开始试行选修制,1851年,密执安大学的校长塔蓬在大学中开设工科选修课.1869年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宣布实行选修制,即允许学生选计划外的课程,打破了统一的计划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7.
浅析高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代的学分制和选课制始于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大学。经过长期演变,已形成了多种选课制:自由选修制、分组选修制、选修课和必修课各占一定比例、主辅修制。在我国,蔡元培先生于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首先在北京大学倡导学分制,我国一些院校也先后实行。然而,1952年学习苏联教学方式,改学分制为学年制。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深化,全国许多高等学校相继推行学分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学分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具有机动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的特点,这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是实行学分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模式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行学分制的基本条件和准备工作 (一)基本条件 实行学分制在所需的条件方面比之学年制要苛刻的多,但最基本的条件有两个方面:教学条件、管理条件。 1.教学条件 学分制的基础是选课制,没有选课制也就没有学分制,实行选课制就得有课可选,这就提出了教学条件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师资条件,对于学分制来说,必须开出较多的选修课,而开设选修课首先得有教师,因此,一定要拥有足够多的能开设选修课的教师。其次是教室条件。开设的选修课越多,所需的授课教室也越多,另外由于学生选修情况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势必出现有的课选修的人…  相似文献   

9.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全面推行学分制为了将“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到实处 ,我校在总结1985年以来实施学年学分制经验的基础上 ,自02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学分制 ,让学生自由或部分自由地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学习年限和学习方式 ,并重点建立健全了以下几方面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1.选课制选课制是学分制的精髓 ,学校实行网上选课 ,学生参照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在教师指导下 ,根据自身学习能力、时间和兴趣 ,通过校园网跨专业选择修读课程。为了保证选修课程的数量和质量 ,学校还加大了选修课程特别是跨学科选修课程、前沿…  相似文献   

10.
完善高校学分制下选课制度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课制是高校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目前高校选课制实施中普遍存在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较小、教师资源缺乏、选修课质量不高、学生选课较为盲目、管理手段滞后等问题,通过优化课程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加快制度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视听艺术之一的动画艺术,色彩是其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作用,动画创作者赋予色彩的丰富情感使得动画作品更有吸引力。充分认识动画色彩作用,研究色彩所代表的情感意义,以及探究色彩与观众的情感互动,这将有利于我们总结动画创作中色彩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12.
徐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53-54,F0003
充溢着美的课堂教学,能使师生感到心旷神怡。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前对教材、教辅、教法、学法、学生等的直接观照,构思后形成的清晰完整的教学脉络,进而以充沛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将其呈现于学生,使师生达到身与竹化的至高境界,是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明代笔记中大型蜘蛛故事还未限定在海滨,清人这里,“海州”这一区域,成为大型蜘蛛传闻发生压倒一切的地区。叙事特点有:1、大蜘蛛具有变形为人的能量,有善良本性,可与人交往。2、大蜘蛛也属于妖怪一类,但道行较高,可同雷公或龙较量,有时甚至能击败雷公或龙。宋人笔下相关传闻开始随文化重心南移而偏移到东南沿海,还把巨型蜘蛛与宝珠传说结合,成为“意外得宝”与“识宝”叙事模式一个凝聚点。蒲松龄《龙戏蛛》承续了同情蜘蛛的倾向,而谴责龙与雷霆代表的“天公”,以强化实录性来增加可信性。  相似文献   

14.
论《山南水北》的反异化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少功在其《山南水北》中通过对人性被异化的都市文明与多少带有原生态文化因素的八溪峒乡土文明的对立性审思,对唯经济主义的揶揄以及强烈的生态意识和对体力劳动的热情赞美张扬了颇具现代性的反异化姿态。  相似文献   

15.
中人是清代土地交易的重要参与人之一,是契约订立过程中除当事人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参与者。大屯契约4人以上作为中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有族长、亲族、妇女、立契者本人等。中人构成方式和立契者、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中人对晚清以来安顺屯堡民间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姜苓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05-106
通过语言、行为、幻灭感三方面剖析霍尔顿身上体现的个性危机与现代主义文学中对传统主流文化产生的疏离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坚持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综治队伍建设,做好教育、转化、打击、防范等工作,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与人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统收统支、三级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几个主要阶段。80年代以后至今在政府投入内部进行了重心下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重心上移(乡镇与县)的关系调整、教育与其他部门关系的调整(预算单列)、政府投入及其与外部投入的关系调整。在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于1995年以后采取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方式进行特殊投入。经一系列制度变迁,我国已形成较有特色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19.
元朝政府文教政策的调整,各处地方官的积极推动,南宋遗民儒士、理学家、普通民众等社会各阶层人士及宗族等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上述各方力量所形成的合力,促成了元代安徽地区书院的恢复和发展。按所在地分,元代安徽境内的书院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特别是淮河流域一带,书院创建较少。按创建年代分,元代中后期安徽境内新建书院较多,也有不少前代所建而在元代得以留存的书院,经过修复被重新利用。按创建主体分,元代安徽境内的书院,绝大多数为民办,官办相对较少。由于元朝政府对书院控制的加强,元代安徽地区书院的官学化趋势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0.
提高民族高校领导干部的素质,一是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教育方针、政策。二是努力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管理知识。三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四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依靠教职工办学,识大体,顾大局,长计划,短安排,加快学校的发展。总之,要用“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积累管理经验和提高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