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各国资源禀赋条件和生产、消费水平不同,各种资源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有利于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全球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但出口国为了提供出口商品,需开采本国资源,这一方面降低了本国资源的保障程度,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的生产和本国资源开采加大了本国的环境压力;为发展本国经济发生的进口则对进口商品来源国的环境产生压力.因此国际贸易总是伴随着环境负担的转移.为了定量衡量实物国际贸易中附带的环境负担转移,本研究运用生态包袱概念和算法计算了中国1990年~2002年国际贸易对本国环境和别国环境引起的环境压力,并对中国这一时期的实物国际贸易做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2002年间以重量计算的中国的物质进口量为每年1.0×108t~4.0×108t,年增长率为11.3%;进口商品所附带的生态包袱为每年4.3×108t~25.0×108t,年增长率为15.6%;出口量为每年0.8×108t~1.9×108t,年增长率为7.5%,出口商品的生态包袱为每年3.0×108t~12.5×108t,年增长率为11.2%;实物贸易平衡(进口盈余)为每年0.25×108t~2.1×108t,总体趋于增长;生态包袱平衡(进口物质附带的生态包袱-出口物质附带的生态包袱)为每年1.1×108t~14.3×108t.1990年~2002年间中国每进口1t的物质对物质来源国的环境造成约4.2t~6.7t的环境压力,而中国出口1t的物质对本国环境产生大约3.9t~8.3t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11,(16):8-10
镁资源蕴藏量丰富,在地壳中的含量达到2.1%~2.7%(地壳的质量为59.76×1022t),是仅次于铝、铁、钙、钠、钾居第6位的金属元素。海水和盐湖水中均含有炼镁的原料氯化镁(MgCl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是氯化钠(NaCl),其次就是氯化镁,1m3海水含镁1.3kg。世界上著名的大盐湖有位于美国犹他州的大盐湖、以色列和约旦间的死海以及中国青海省的察尔汗盐湖。中国青海察尔汗盐湖面积为5.86×109m2,已探明镁盐储量40亿t。  相似文献   

3.
渭北高原植被保土保肥生态效益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被保土、保肥、保水功能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服务 ,对于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该文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 (ULSE)及植被指数 (C)为依据 ,按裸地侵蚀模数减植被覆盖侵蚀模数 ,测算了渭北高原植被保土、保肥的物质量 ,以保土、保肥物质量为基础 ,按等效应原则测算了植被保土、保肥的价值量。结果显示 ,渭北黄土高原植被每年保持表土 3 6 45× 1 0 8t,按等效应人工保土措施计算 ,植被保土价值量合 2 5 5× 1 0 8元 ;植被在保持表土的同时也保持了土壤有机质及N、P、K等土壤养分 ,按各类土壤养分含量及面积加权计算 ,每年可保持 45 7 2× 1 0 4 t有机质 ,植被保持有机质量相当于 1 3 0 6 2 9m3薪材、合 6 5 3× 1 0 8元 ;每年可保持全氮 3 5 45× 1 0 4 t、全磷 5 4 49× 1 0 4 t、全钾73 6 62× 1 0 4 t,植被保持的N、P、K按化肥市场价格计算 ,分别合 3 42× 1 0 8元、3 0 3× 1 0 8元、43 79× 1 0 8元。将该区植被保土、保持有机质、保持氮磷钾三者加起来 ,该区 4 2 6× 1 0 8km2 的植被整个保土保肥效益约5 9 3 2× 1 0 8元 ,这是植被为本区提供天然生态服务和自然资本。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及沼气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每年有各类秸秆6.2×108t,除去40%用于饲料和其他工业原料外,若全部用于沼气发酵,每年可产沼气744×108m3。每年农村可有各种畜禽粪便34.781×108t(TS为20%),可产沼气1536.21×108m3。每年农村有人粪尿1.7×108t,可产沼气88.4×108t3。  相似文献   

5.
石油污染是在石油的开采、运输、装卸以及加工利用时,出现石油泄漏、排放而造成的污染。现今社会中,石油每年的总产量大约为22×10~8t,陆地油田生产的数量约为17.5×10~8t。每年仅石油污染就有8×10~6t进入到环境中。当前,石油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本文就石油污染危害以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邓良定 《科技风》2011,(17):189
浦北县城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近期2×104m3/d,远期4×104m3/d,采用A2/O工艺。本文介绍了其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的特点和设计参数,反馈了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技术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北京市西南山区蒲洼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收集、实测该小流域综合治理期间其坡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以系统、综合、动态的观点分析了坡地资源合理利用对该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范区农、林、牧用地比例由治理前的1:13:5调整为1:6.0:5.1后,使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50.4%提高到97.7%;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每年的905 t/km2下降到226 t/km2;地表径流量由853.4×104m3减少到542.5×104m3,降低了34.63%;每年可减少径流泥沙2.65 ×104t;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6.9%.农、林、牧人均纯收入由1990年的347元/人提高到1996年730元/人,提高了110.37%.农村经济总收入1990年为678.7×104元,1996年实现了5 708.3×104元,是1990年的8.4倍.总之,经过5年~6年的治理后,浦洼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系统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径流泥沙大幅减少,土地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已基本达到了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状态,表明优化土地利用、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有利于山区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伟茹 《内江科技》2011,32(7):128-128
束鹿凹陷位于冀中凹陷的南部,束鹿凹陷总生油量10.36×108t,聚集量(0.956~1.434)×108t;总生气量2953.5×108m3,气聚集量42.76×108m3。目前凹陷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61×104t,天然气3.7×108m3,仅占总聚集量的20%左右,剩余资源量还很大,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本文通过对已发现油藏分布特征的总结,并结合前面对成藏要素、成藏模式和成藏机理的研究成果及认识,分析束鹿斜坡油气富集规律。通过对油气富集规律的深入研究,结合束鹿斜坡的地层发育特征、砂体叠置样式等,进行有利区带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不同的滚动勘探目标,运用不同的地质描述技术,在孤东油田多年的滚动勘探开发中见到了良好的效果,平均每年新增或新动用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0×10~4t,新建产能2×10~4t。  相似文献   

10.
自1985年以来,我国废水年排放总量一直的维持在350~400亿m3/a左右。1996年全国666个设市城市中532个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134个城市建成的309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总量仅为44.6亿m3,其中经二级生化处理的仅占6.9%,有77.4%的城市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1997年废水排放量达到最高值416亿m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7亿t,市政污水排放量189亿t。1999年城市污水污染负荷首次超过了工业废水污染负荷,我国水污染的重点已经从工业点源为主的控制,逐步转变为以以城市污水污染为主的控制。根据建设部估计2000年废水排放量为480亿m3。  相似文献   

11.
利用EEMD和BPNN预测2020年我国秸秆产量,并分析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85%和90%3种情景下,综合利用秸秆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在基线情景下,当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可节约3 000万t煤,并减少6.15亿t CO2排放。由此证明,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析煤矿开采系统中的机械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全国煤炭产量13亿吨,2005年全国煤炭产量增至22.6亿吨,每年以2亿吨的速度递增。我国的煤炭开采业发展十分迅猛,在众多因素之中,煤矿开采机械化情况绝对是煤矿开采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畜产品供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畜牧业经过18年的持续发展,供求关系已发生质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我国畜产品供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地指导生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畜产品供求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虚拟水交易: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与粮食安全的一种选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虚拟水交易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与粮食安全的新选择.本文介绍了虚拟水和虚拟水交易的概念,分析了我国的水危机和粮食安全问题,提出虚拟水交易解决中国水资源和粮食问题的建议.作者认为未来30年,中国水资源短缺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作用将更加显著,中国要在30年左右的时间增加1.5×108t粮食生产能力难度比较大,采用传统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粮食缺口,虚拟水交易成为解决此缺口的一种选择.作者根据全国目前实际缺水量,结合其它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虚拟水交易需要解决300×108m3的水资源缺口,需要增加进口粮食3000×104t.增加进口3 000×104t粮食不会动摇世界粮食市场,我国外汇储备能满足粮食进口的需求.虚拟水交易对农民增收也是一种机遇.与南水北调工程相比,虚拟水交易成本比较低.因此,作者认为增加进口3 000×104t粮食解决中国目前和将来的水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的建议是可行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宋璐璐  曹植  代敏 《资源科学》2021,43(3):501-512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和消费国,汽车行业带来的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辨析汽车行业的物质资源代谢特征和碳减排潜力可为落实循环经济政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动态物质流模型,预测了中国乘用车中21种物质材料的代谢特征,评估了乘用车使用过程中的碳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1...  相似文献   

16.
随着塑料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塑料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对塑料资源代谢过程的研究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十分重要。本文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了塑料物质流分析动态模型,研究了1949—2018年中国的塑料从生产、使用到最终废弃的生命周期代谢过程。结果显示:①1949—2018年,塑料累计消费2205.6 Mt,共产生废塑料1404.8 Mt,其中30.0%被回收再利用,14.0%被焚烧,36.0%进入填埋场,20.0%未经处理直接进入环境;②塑料的使用存量为630.0 Mt,损失存量为870.2 Mt,其中66.7%堆积在填埋场中,33.3%被随意丢弃在环境里;③2018年,消费量为193.1 Mt,塑料消费产生了废塑料140.5 Mt,废塑料后续处理中,回收占32.0%,焚烧占26.0%,填埋占35.4%,废弃占6.6%。研究表明:中国塑料的代谢规模庞大,一次性塑料产品对塑料代谢影响非常大;废塑料是资源损失的关键节点,应加强对其的回收利用;对于已经进入环境中废塑料的污染管控非常重。因此,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在于环境中废塑料的风险和污染机理以及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效率,以减少塑料资源损失,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郭甲嘉  何宛谦  靳敏 《资源科学》2021,43(3):626-636
明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回收处理的环境效益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促进回收处理体系的合理规划和布局。本文基于保有量系数法估算了充分规范回收处理和省际流动情景下2020年中国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WEEE回收处理量,测算了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环境效益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2020年WEEE回收处理实现节约原材料和能源7621.5万t、减少污染物排放18978.9万t、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32.7万t;②WEEE回收处理的环境效益在空间上呈现“东强西弱”的总体格局;③WEEE回收处理的环境效益存在全局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关联特征表现为“东部沿海高-高集聚”、“北部省份低-低集聚”、福建省和江西省低-高异常、四川省高-低异常的特征。④WEEE回收处理环境效益前5位中的广东、浙江和河南并未形成高-高集聚的空间特征。据此,提出完善正规高效的WEEE回收处理体系、从区域空间尺度对WEEE回收处理设施及能力进行布局、提高具有明显集聚优势省份的WEEE回收处理设施利用率、充分发挥环境效益较高省份带动辐射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全球铜资源状况,总结了全球铜生产、消费的变化规律和行业需求趋势。总体而言,全球铜资源丰富,基本能够满足需求。铜储量约一半集中在美洲地区,但全球对美洲地区铜资源的依赖正在降低。同时,全球铜的生产与消费呈现增长率快慢交替的周期性变化,且增速逐渐递减。全球铜消费由欧美发达地区向亚洲地区转移,建筑业对铜的需求巨大。通过对人均铜累积量的测算预测了全球矿山铜需求量,全球铜的需求将长期保持增长。  相似文献   

19.
梁青青 《软科学》2017,(1):81-84
以1995~2014年农业能源消耗为基础数据,利用碳排放估算公式对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规模、强度和结构进行测算。基于改进的Kaya等式与LMDI分解法,结合计量模型,对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碳排放量逐年增加,1995年为3882.8293万吨,2014年达到8385.9491万吨,年均增长4.15%。农药、化肥等所产生的碳排放量随着经济增长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农业人均碳排放总量、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量不断递增。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与农业碳排放量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超  陈甲斌  唐宇  张艳飞 《资源科学》2015,37(5):1038-1046
基于详实的历史数据和合理的预测模型,科学预测中国锡金属消费趋势,对于国家锡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与提升国家资源保障能力具有毋庸置疑的意义。在充分考虑影响锡金属消费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观产业政策以及微观消费市场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选取了GDP、空调产量、罐头产量、汽车产量和彩色电视机产量等5个关联度>75%的线性因子支撑BP神经网络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得出2002-2013年我国锡消费量的相对误差最大为10.78%,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数为3.33%,对中长期而言精度较高。预测结果显示参考情景下到2020年、2025年及2030年中国锡金属消费需求量分别为26.59万t、29.63万t及31.65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