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力量训练后的恢复主要牵涉到三个方面:补充训练课中所消耗的能量物质;清除积累的代谢产物;修复损伤组织。能量物质的补充来源于运动后的合理营养,它不但是运动员健康和运动能力的保证,也是训练后恢复的重要手段。在力量训练、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后,应注意蛋白质的补充,以利于组织的修复与重建,摄入富含复合糖的饮食可加快肌糖原的合成速率。生理机能的恢复速率,极大地取决于化学  相似文献   

2.
<正>一、长跑运动员的营养需求特点1.充足的碳水化合物长跑运动员一般进行1日1次或1日2次的训练,这就需要科学的恢复策略,特别是当两次训练紧接着进行时。大部分长跑运动员会发现以肉蛋奶为主的高蛋白饮食不能够提供马拉松训练时的足够能量。事实上,许多长跑运动员第一次"撞墙"(能量耗竭)就是在他们进行第一周的大运动量训练时,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是没有能够逐步储存足够的肌糖原。长跑运动员长时间大运动量训练后,  相似文献   

3.
长跑和马拉松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能量消耗大、能量主要来自运员机体的有氧氧化。因此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对于长跑马拉松运动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高原训练在发展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和提高运动员成绩进行了探索和试验,试图摸索什么训练量和强度的安排有利于高原训练的效果和更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1987年1月我们为了使中国水电体协长跑队8名队员在短期内运动成绩有一个较大提高进行了高原训练,这8名队员分别来自沈阳、江苏、山东、北京等海拔不超过41米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王力 《冰雪运动》2004,(9):16-16,42
体液环境代谢状态对于越野滑雪运动员体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液体补充,达到运动训练过程中,快速减轻疲劳现象,补充用于运动的能量源,重新激活运动机能.运动员需要把握体液补充与恢复的时机,这也是专项训练一种有效补充.在系统训练过程中就要养成高素质的体液补充与恢复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营养补充,特别是运动中能量的供给是体能训练效能最大化的保障。综述了国内外运动员碳水化合物摄入被忽视的现状,分析了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对运动员机体代谢和体能恢复的危害,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运动员需要采用的不同的碳水化合物补充策略。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参加2009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训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拉松跑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等相关性较低,而与5 000 m、10 000 m和半程马拉松跑的成绩高度相关;与外国运动员相比,我国马拉松运动员采用大强度、大训练量的训练相对较少;应加强力量训练,并高度重视高原训练,这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主要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国专家已重视从营养角度去解决耐力项目中人体能量供应的问题,以促进这些项目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如前所述,在耐力性运动中,人体是靠碳水化合物(糖类)提供能量的,时间特别长的耐力负荷则由脂肪酸提供能量。因此,碳水化合物对提高运动成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碳水化合物以两种形式贮存在人体内.一种是糖原,贮存在肝和肌肉中,另一种是葡萄糖,随血液进行循环.糖原的补充来自含适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或饮料.因此,在训练期,特别是大强度训练  相似文献   

8.
车开萱  邱俊强 《体育科学》2022,(3):85-90+97
人体代谢系统使用各种膳食常量营养素作为供能物质的能力非常灵活。研究证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能维持肌糖原并且优化运动表现。而关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研究已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饮食的基础涉及“脂肪适应”,会显著增加脂肪氧化,降低次最大强度运动时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从而使运动员在保存肌糖原的同时最大化地利用脂肪。就理论而言,这可以提高耐力表现,因为肌糖原有限,其减少是疲劳产生的原因,而保证充足的糖原储备是耐力比赛的关键。本研究主要根据脂肪适应策略是否涉及碳水化合物恢复进一步细分相关研究,介绍在耐力运动和高强度运动中不同适应周期的脂肪适应策略的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限制碳水化合物饮食(restricted carbohydrate diets,RCDs)会使高强度运动受损,并在免疫系统维护、疲劳缓解以及肌肉质量提升等方面存在潜在的局限性。对于耐力运动来说,在没有碳水化合物恢复的情况下,至少需要几个月的RCDs才有改善耐力运动表现的可能性,脂肪适应周期过短还会导致长时间运动表现受损,而脂肪适应与碳水化合物恢复相结合的周期化饮食策略可以维持耐力表现,并且带来更大的代谢益处。  相似文献   

9.
正马拉松是一项以有氧耐力为主的长时间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成绩。耐力是基础中的基础,直接反映出一个运动员能源物质储备的大小,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及运动器官组织的抗疲劳能力的强弱。运动生理学分析:马拉松的供能形式是98%的有氧,无氧供能仅占2%。它的训练负荷应保持较高的耗氧水平,目的是打破摄氧量与需氧量之间的稳定状态,进一步提高有氧能力,在训练中需要进行高水平的耗氧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在实际训练中无氧代谢练习仅占3%,有氧无氧混合练习占1 7%,而有氧代谢练习要占80%。科学地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800m跑是典型的无氧耐力运动项目,属于次最大强度的运动,运动中肌糖原无氧酵解供能的比例极高。优秀800m跑运动员既要有良好的无氧耐力做基础,又要具备很高的速度水平。随着800m跑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其训练特征也逐渐发生变化,无氧耐力和速度训练受到高度重视,速度耐力训练已成为800m跑专项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1800m跑的项目特征无氧代谢能力的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肌纤维类型。毫无疑问,优秀800m跑运动员的快肌纤维应占很高的比例。由于运动过程中乳酸  相似文献   

11.
体液环境代谢状态对于越野滑雪运动员体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液体补充 ,达到运动训练过程中 ,快速减轻疲劳现象 ,补充用于运动的能量源 ,重新激活运动机能。运动员需要把握体液补充与恢复的时机 ,这也是专项训练一种有效补充。在系统训练过程中就要养成高素质的体液补充与恢复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速度是一切运动的基础 ,短跑训练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短跑运动的特点是以无氧代谢能量为主 ,但无氧训练必须以有氧训练为基础 ,有氧训练虽然不能直接提高短跑成绩 ,但能使运动员增大吸氧量 ,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提高其素质 ,承受大负荷训练和大负荷训练以后的恢复。本文通过对我校短跑组 1 6名男生 ,抽样确定两组进行数据统计比较 ,初步探讨有氧训练对青少年男子短跑成绩影响 ,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和训练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香生  何聪 《体育科研》2005,26(3):85-85
在运动营养领域,通过控制血糖指数来调节糖类的摄入,可以使运动成绩更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使用血糖指数来制定运动中的糖的补充策略。研究证明:低血糖指数的食物,可以温和地提高血糖水平,因此富含低血糖指数的膳食可以保证机体碳水化合物的持续稳定供应,节省糖原,改善耐力水平,是一种适宜于长时间运动之前补充的优质碳水化合物来源。相反地,高血糖指数的食物能提高血液葡萄糖的量和胰岛素反应,因此,高血糖指数膳食有助于运动后提高血糖水平和增强胰岛素反应,从而有利于糖原储备,运动后补充较为有利。血糖指数(GI)在为制定训练中精…  相似文献   

14.
徐雪 《中华武术》2014,(2):42-45
马拉松是一项以有氧耐力为主的长时间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成绩。耐力是基础中的基础,直接反映出一个运动员能源物质储备的大小,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及运动器官组织的抗疲劳能力的强弱。运动生理学分析:马枉松的供能形式是98%的有氧,无氧供能仅占2%。它的训练负荷应保持较高的耗氧水平,目的是打破摄氧量与需氧量之间的稳定状态,进一步提高有氧能力,在训练中需要进行高水平的耗氧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在实际训练中无氧代谢练习仅占5%,有氧无氧混合练习占17%,而有氧代谢练习要占80%。科学地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速度滑冰是一项竞速运动,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会使运动员身体机能产生变化,出现疲劳状态。及时地补充能量,利用各种手段加快代谢物的排出是保证训练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教练员只有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掌握运动员训练后的身体状况,及时地调整,进行科学的训练与恢复,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延长运动寿命。介绍了速滑运动员训练后所采取的几种恢复途径和主要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赛事路线的视角出发,对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目的。研究表明:赛事路线中影响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主观因素有运动员对路线的熟悉程度、对不同路向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各种路段针对性的训练情况;客观因素有路面状况、赛道周边环境、赛事服务者等。建议:运动员赛前要了解影响比赛成绩的主客观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本研究为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以引起教练员、运动员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跑步经济性和运动成绩密切相关。进行专项运动训练,下肢运动肌募集方式更为精炼。耐力训练可诱导神经骨骼肌系统发生适应,降低代谢需求,提高运动成绩。自行车运动单项与多项组合项目相比,下肢运动肌募集方式存在差异。目前,研究非常关注单项与多项组合项目诱导神经骨骼肌系统适应间的差异。但是,并不清楚这些特异性神经骨骼肌系统适应是否有助于提高或损害耐力性项目的运动成绩?神经骨骼肌系统适应可能在影响耐力性项目的运动成绩。力量训练和超等长训练可提高运动的经济性,但这些适应性的变化对跑步时运动肌募集方式产生多少有益的影响并不清楚。当前,尚没有充足的证据显示拉伸训练和运动鞋可提高运动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马拉松运动的特点和能量供应方式,探讨马拉松运动员的营养补剂补充方案,为运动员的营养恢复提供合理建议,为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建立合理营养补充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赛事路线的视角出发,对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目的。研究表明:赛事路线中影响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主观因素有运动员对路线的熟悉程度、对不同路向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各种路段针对性的训练情况;客观因素有路面状况、赛道周边环境、赛事服务者等。建议:运动员赛前要了解影响比赛成绩的主客观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本研究为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以引起教练员、运动员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短跑主要通过无氧训练发展爆发力,需要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全力运动,成绩受最大速度能力和短跑过程中爆发力的影响。此外,生物力学、神经肌肉系统、代谢、营养等因素也影响着短跑成绩。营养的选择和应用策略对于短跑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取得良好成绩有促进作用。本文对短跑训练中营养的选择与应用进行探讨,旨在为广大短跑训练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