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地学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2000年以来,南京大学地学院以强化“大理科”与“大地学”学科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依托综合大学学科齐全,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引入“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整合南京大学的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地理学理科基地和校内大气科学理科基地为南京大学“大地学人才培养基地班”,创建了以“三层次”课程体系、“三元结构”教学模式和“一整套创新训练机制”为特征的“三三一”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简介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实践教学工作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创建地学实验室。90多年来,重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倡导地学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野外工作技能,形成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教学的传统特色,培养了包括30余名院士的一大批优秀地球科学家。上世纪80年代,在211工程、985工程、世行贷款和国家基础学科教学基地建设经费的支持下,在仙林校区和鼓楼校区建成普通地质实验室、古生物实验室、矿床学实验室、水文地质实验  相似文献   

3.
地球科学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教学的特色,实践教学是地质学科重要的教学环节,对地学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充分利用太原理工大学交城水峪贯地学实习基地,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区域特色,以达到提高实践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迅速发展,新时代地质学人才培养需尽快适应地球系统科学的学术前沿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课程优化和教学模式改革。本文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理念,以地质学人才培养中关键的野外教学为视角,分析了传统地质学野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国际化大地学综合野外实习的教学目标,以南京大学中法阿尔卑斯和中美新西兰联合野外教学实习为例,介绍了国际化大地学综合野外实习的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旨在探索和实践地球系统科学时代新型地质学拔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海洋科学专业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设专业之一,在北京市70所高校中独树一帜为培养海洋学院专业特色人才提供坚实的平台。针对学院本科教学过程中培养方案存在的诸如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新教学培养方案调整方案,体现了"依托地质大学传统优势,强化"海洋科学"专业地学基础;紧密围绕学科方向,加强课程衔接"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基础科学。地学高等教育从教学对象来看可粗分为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两大类,而后者应该针对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了解并应用地学信息的学生群体,这是我国地学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地学高等专业教育不等同于行业培训,必须坚持教学体系中地学学科的特点并注重学生毕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面对地球系统科学发展对地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拓宽专业口径,是当前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吉林大学依托学校实习基地,探索构建包括野外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地学野外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虚拟仿真实验为地球系统科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与野外观测、真实实验相互补充。然而,地球系统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匮乏,虚拟仿真实验难以真实地反映地学过程,难以支撑学生深入学习地学过程、机理。该文探索了虚拟仿真实验体系设计、问题驱动的实验情境设计,并以尾矿库监测为例,开展了地球系统科学虚拟仿真实验研发与实践。研发实践表明,地球系统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需要地理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与地学定量分析方法更紧密、更高效地融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实践技能训练在创新型地学人才培养中的做法、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讨论,结合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新形势,论述了实践技能训练对提高地学学科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地学已进入以地球系统科学为特点的大学科时代,知识综合化趋势增强,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地学的发展要求人们把地球科学上升到地球科学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全身符地学教育改革必须转向注重知识的整合性和系统性上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以往此方面研究多是从媒体(传播主体)角度进行,本文从受众(传播客体)角度对我国的地球科学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探索,对高校地学教育改革以及国家建设具竞争力的地球科学文化产业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地质学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科学结构应以培养具有地球系统科学多元知识结构人才为出发点.地质学专业有关地学的课程体系可采用树型模式.即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由树根、树干和树冠构成."树根"由宽厚扎实的理工科公共文化基础课构成,体现文化"通识"教育;"树干"由坚实的专业基础课构成,体现专业通识教育;"树冠"由专业课构成,体现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构架的多元知识结构.建议第四学年的课堂教学推行"研修式教学"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探讨掌握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技术,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地学人才培养方式为目的,通过对我国地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按照地球系统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深化地学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与创业能力,创新地学教育.并从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课程改革与建设、地学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地学教育方法改革等多方面,提出了地学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大力加强地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基地建设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地学野外教学改革与基地建设是当前地学教育十分紧迫的任务,应当从现代地球科学的发展与现代地质工作者的要求出发,以创新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为目的,丰富野外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实践基地的现代化教学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2):75-75
《中国地质教育》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教育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新版《中国地质教育》基于地学发展的态势,将与时俱进地扩充出刊范围,其内容涵盖地球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地学教育的各个层面,特别关注对地学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有参考价值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专栏推荐地学基础研究的新思潮与学术带头者,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5.
地球科学领域的传统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实验室教学研究的需求,探索高效且可行的交叉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实验室建设方案并引入其他学科相关技术尤为重要。以地学光学交叉学科实验室建设为例,首先介绍了地球科学与光学结合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交叉学科教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与落实措施,并对建设成效进行了展望。建设的目的针对地球科学领域对光学技术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光学方法解决地学相关问题为基础,开展与地球科学相关的光学应用性研究,同时打破学科壁垒、加强跨学科的人才队伍建设并为交叉教学研究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深化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地球科学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深化发展时期,我国地学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国际地学发展趋势,培养21世纪新型地学创新人才,乃是当前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综合归纳分析已有教育实践与成果的基础上,就地学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法更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及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地球科学和技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方面,它为人类认识地球,增进人类利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现在,地球已经进入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时代,我们需要有新的地学文化.现代地球科学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人类世"时代的地球是人类学的地球,需要地球的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地球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开展地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实践,建构新的地学文化,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地球科学具有高度的综合性,面向跨世纪的地学教育,我们应当对传统地学专业进行优化与拓宽,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地质事业的二次创业,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能力突出,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此,我院依托地质学科优势,对教育教学体制作了一系列改革和重新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地球科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资源、环境、人地关系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正等待着地学人才的解决。"板块式课程"模式作为新时期地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一种探索,对提升地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地学人才的创造性思维,造就地学人才的大师风范等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学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实训教学环节是地学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必备环节,是学生实现对地球科学符号理解、知识传承、能力培养和理念建构的基石。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与创新型地学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新模式,是地学类高校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探索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详细阐述了以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生产一线、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社会民生相结合等"五个结合"为核心的地学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