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ChatGPT掀开的科技盛宴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合和共生”的基本逻辑,从人机交互、智能升级和共生发展等维度出发,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新机遇。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体系、价值功能、智慧形态和关系性质方面的内在张力也使得转型实践备受掣肘,难以体现教育内容的聚合性要求、彰显意识形态治理功能、凸显思政育人的实践智慧、生成人人交往的精神共同体。因此,须辩证地看待生成式人工智能赋权增能的历史实践,挖掘技术潜能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技术限度,从整合教育形态、形塑技术生态、坚持价值赋魂和培育主体素养入手,激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赋能密码,助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向善向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随机调查了1190位浙江大学本科生,通过描述统计、差异检验及事后多重比较等方法,分析大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约七成受访者表示熟悉生成式人工智能;三分之二的大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时间在2022年12月-2023年6月间,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开始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时间是2023年7-11月;五分之一大学生表示会经常使用,七成大学生表示会偶尔使用;大学生使用最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是ChatGPT;使用最多的技术是文本生成技术;最常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包括文本生成和信息搜索;约六成大学生学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知识或技能;大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四大典型场景(课程学习、科研活动、日常生活以及升学求职)中,科研活动是最常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场景;性别、年级、专业大类等变量会不同程度影响大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希望学校开设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讲座是大学生提出最多的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本研究从高教管理部门、公司机构、高校和教师等角度,提出未来高校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建议,以期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高等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教育者以批判性逻辑和局域经验性认知为基础,将注意力放在ChatGPT等生成性人工智能的异化利用上时,可以很轻易地挖掘其所引发的教育质量失控、运行失序、伦理失调、认知浅化、创新堕化等外在异己性风险,成为自觉公开或隐蔽抵制的“技术幽灵”,容易形成一种基于自我选择和自我强化的新的不平等。从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呈现的强情境化、重整合化、凸显个体差异性和内蕴批判精神的特征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能为学习者重构空间、重建内容、重塑能力、重调过程、重建评价等,为破解单一知识来源、冲击标准化场域、打破封闭式教学和突破外在表现评价等教育异化现象提供“解决工具”。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利好”转化需要以理想课堂建构为追求,建构人与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实现共生成长的生成机制。对此,基于动机类别和联结机会,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转化机制区分为顺应型机制、响应型机制、主动型机制和建构型机制,旨在针对不同类型的动机和联结机会,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科学应用,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从“失序”到“有序”的应用转变。  相似文献   

4.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知识生产模式,赋能数字劳动变革,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模式也构成了多重维度的冲击。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分析大学生使用ChatGPT的内在动机,ChatGPT在赋能生产力、突破认知局限、缓解社交焦虑、改变劳动赋能模式等方面具有优势,探讨了ChatGPT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模式的影响机制,认为在个体维度上数字具身加速思考缺失,关系维度上社交掩面映射封闭圈层,社会维度上技术渗透加剧共识危机。在人工智能语境下,大学生要避免在数字我中迷失自我,丧失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要在人机交互的对话中发掘自我,在情感互动中主动创造意义,在人机协同作业中积极提升自我,争取更优路径,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生成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多模态数据,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其中,ChatGPT系统因其良好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体现出较高的多领域应用潜力。本研究以ChatGPT作为主要对象,基于其四项核心能力,即启发性内容生成能力、对话情境理解能力、序列任务执行能力和程序语言解析能力,探讨在教师教学、学习过程、教育评价、学业辅导四个方面的潜在教育应用。在此基础上,在真实系统中进行了习题生成、自动解题、辅助批阅等教育应用的初步验证。最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所面临的局限和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ChatGPT为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契机。作为文本生成式产品,ChatGPT具有数据占有量大、人机互动性强、反馈强化学习等技术优势,为教育主客体带来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同时在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时也面临人机互动弱化教育主体人文关怀、技术依赖弱化教育客体价值判断、算法主导弱化教育内容思想引领的风险。对此,从强化价值引领、深化技术赋能、培养媒介素养及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等方面,辩证思考ChatGPT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发挥ChatGPT的正向效能。  相似文献   

7.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基本具备跨领域解决问题的文本生成能力,逐步接近通用人工智能。本研究对ChatGPT进行各项能力测评,发现其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水平,但在创造力方面,ChatGPT没有明显的创造力倾向偏好。在教学能力方面,ChatGPT已经能够通过中国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部分。可以预测,此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四方面应用潜能,有望成为教师准备教育资源的助手、学生开展自主自学的助手、课堂增强学习互动的助手、课外作业自动批改的助手。展望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形成多元协同的“师—生—机”关系;推进“人机融合”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重塑课程体系结构与学习科学研究;全面关注“智能鸿沟”以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作为机器学习大数据深耕的最新成果,ChatGPT通过大数据纳入人类语境理解人类语言,具有严密的语言逻辑和强大文本生成能力。作为统计性的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不具有自己的理解能力,在数据不足时会随机编造内容。ChatGPT截然不同的两方面特性使其在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同时,也伴随着特殊问题。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使教育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人类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全新条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中必须合理应对真实性和准确性、诚信乃至人类进化和退化此消彼长等问题,其教育意义将在更深层次体现为人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承超  姜朋明 《大学教育》2023,(23):97-99+113
2022年11月,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的发布引发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ChatGPT因其具备自然语言理解能力与多维感观文本、图片、视频等素材生成能力,深刻影响着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文章以土木工程学科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为目标,从专业英语学习、教学内容情景模拟、学习指导等方面展示ChatGPT的教育应用潜能,并通过教学案例分析验证ChatGPT在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方面的优势,揭示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与学当中带来的巨大变革以及所面临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周如俊 《江苏教育》2024,(7):35-40+3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发展提供新的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职业教育者应看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发展图景;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避免“意识形态渗透”“主体关系漂移”“价值观失衡”“情感认同缺失”等潜在教育风险,从“坚守主流意识形态“”优化智能交互过程“”着力数字素养培养“”健全技术风险防范制度”等视角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在带给人类教育变革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教育应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次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教育何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上,教育研究者联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家,首先从ChatGPT的基本原理、智能涌现、能力边界以及工具价值等维度,讨论了其特性与功能对于人类教育的价值与影响;然后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引发的现实挑战”,探讨了“教育如何保存做人的尊严?”“教师如何绝处逢生、教以成人?”“学生最重要的能力素养是什么?”以及“中国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问题,提出应加强高质量数据与真实有价值知识的相互转化、加强教师育人能力的自我更新、加强学生全方位数字素养的培育、加强五育融合一体化教育发展模式的设计等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深度融合,将重塑人类教育与学习形态、改变教育的历史叙事、启发未来教育变革、影响教育科研。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预示着一种“复合教育者”的诞生,将驱动未来教育底层逻辑重塑、教育生态转向共生以及学术生产新场景转换。学界应基于科学理性、哲学审辩和价值清醒...  相似文献   

12.
杜云旺 《教育艺术》2023,(11):18-19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ChatGPT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内容生成式AI产品,在教育生态领域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以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在为教育生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对当今高校学生不容忽视的挑战,本文梳理ChatGPT对思政教育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验证了一种人工智能开发的技术路线,这一技术“可能使人类从此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在智能时代来临之前,要在认识GPT系列系统的智能原理与学习过程基础上,未雨绸缪,规划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智能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教育治理、师生关系等方面改变高等教育生态;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学术精神异化、学生隐私安全受到威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新挑战、大学生创新能力弱化、师生关系异化、大学生就业市场遭受冲击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从涵养大学生学术精神、推进人工智能法治化建设、创新“大思政课”方式、创建以“人”为本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师—机师—学生”三方协同新生态、深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着手化解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高等教育生态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4.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重大影响。ChatGPT赋能教学,推动教学模式从“师-生”二元结构转向“师-机-生”三元结构,促进教学内容从人工生产转向智能生产,催化“知识+素养”的测评模式;ChatGPT赋能学习,推动学习空间泛在化,满足学习过程全覆盖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人机协同的学习模式;ChatGPT赋能育人,推动育人理念转向高阶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培育,创新学科融合的育人模式。面对ChatGPT引发的冲击,我们要充分重视、冷静思考、积极应对,既要加快发展具有本土化特色的高水准竞品,又要深入研究人机协同的智能教育学规律,妥善处理教育的变与不变、公平与效率,以及技术的专用性与通用性等重要关系,正确把握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引领教育体系结构与运行机制变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下的变革作用。作为一种语言生成模型,ChatGPT通过对海量语言数据的学习,能够挖掘单词间的共生关联关系,具备深入的语言理解和组合创新能力。然而在教育领域中,ChatGPT存在过度依赖训练数据、逻辑推理能力弱和新场景处理能力有限等局限性。为了提高ChatGPT在教学场景下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本文提出将ChatGPT与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资源组织方式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形成知识点结构图等方式对ChatGPT进行完善,同时提供了几种具体可行的使用ChatGPT辅助教师和学生的方式。最后,本文还探讨了如何将Prompt研究范式与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帮助ChatGPT建立“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一个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的教育场景的语言生成模型,为教育领域提供更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16.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技术客体在今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形态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知识和教育体系提出挑战,由此引发的主体性之痛逐渐显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主体思想的“工业化”、主体交互的“规训化”、技治主义的“宿命化”,进而遮蔽与压抑教育中的人、教育活动、教育系统的主体性。规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风险,超越教育的主体性之痛,可能的实践理路包括:坚守主体教育实践的理性遵循,培育教育主体的数字素养;构筑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责任伦理体系,实现人与技术的共鸣;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监管机制,提升教育系统的自我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史上最强人工智能ChatGPT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将会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现存样态,具体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向虚拟化、隐性化转变,客体向主动化、自愿化转变,主客体互动方式向人机交互模式转变。ChatGPT在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现实主体的主体性被遮蔽引发主流价值裂化的危险、片面夸大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导致负面效应的可能、人工智能技术的过度依赖走向技术决定论进而走向唯心主义的潜在风险。因此,需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主体的主体性建构,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实践转向,辨明技术本质回归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之道,来有效规避技术风险,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国家发展社会建设及党建工作的战略任务。因此,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始终都是高校在学生管理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课题中的常见主题。实际上,如果要有效建设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对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定位和分析。就目前情况看,互联网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自然而然会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ChatGPT对人类学习方式和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变革效应备受关注。职业教育是与技术连接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教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关键主体,其专业发展过程势必会受到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影响。从技术功能角度出发,在先进算法和海量数据的支撑下,ChatGPT在信息检索、知识生成等方面展现出强大优势,为职教教师专业知识增长、专业技能提升以及专业素质形塑提供了新机遇。但是,ChatGPT所带来的内容生产“失真”、功能运用“高阶”以及人机关系“紧张”等问题也使职教教师专业发展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充分释放ChatGPT对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赋能效应,迫切需要打造技术与教师共生发展的良性格局。具体来说,需要理顺人机关系,激发“想用”意识;增强数字支撑,厚实“能用”条件;重构育训体系,形塑“善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地理教育成为热题。本文在阐明ChatGPT的定义及其对地理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的基础上,探讨ChatGPT给中学地理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发现ChatGPT助推中学地理教师地理专业知识更新、地理教学资源拓展和地理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也会使中学地理教师角色转变陷入困境,以及面临地理专业知识的增长与辨别和道德伦理问题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智能时代下中学地理教师需从立德树人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数字素养能力以及地理课程教学评能力上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