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通过调查分析美国档案与文献保护专业排名前三位的德州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的文献保护与修复通论课程,介绍其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课程考核方法,总结三所大学文献保护与修复通论课程的共性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贯彻"预防性保护重于补救性保护"的理念;文献保护需求评估、灾难预案、文献保护管理是课程内容的重点;综合运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家讲座、课程参观和课程实践等多种授课方式;课程最终成绩的考核由多部分内容组成.借鉴美国高校文献保护与修复通论课程教学设计的经验,我国高校文献保护与修复通论课程的改革应从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材体系、改革授课方式、优化考核制度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美国TILT的教学设计及其启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王朴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1(1):62-65,76
信息资源网络化带来IL(信息素养)教育的巨大需求。相对于传统教学形式,基于Web的IL教程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大力开发。课件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学设计。针对国内为数极少的网上文检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美国知名的网上IL教育站点TILT成功的教学设计及其启示,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化的时代,移动学习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植物保护通论”教学改革需要充分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文章提出了“以网络课程网站为核心载体,移动学习网站为补充,专业数据库网站为拓展”的三位一体立体化网络学习资源的框架,并对其中的三大要素即网络课程、移动学习网站、专业数据库网站的内涵及学习内容设计,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最后对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多元立体化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象图式学的发散性信息素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现象图式学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并基于该理论提出信息素养课程教学的发散性教学模式,详细介绍该模式的课程结构设计、教学目标层次和教学方法。通过检索通论、基于信息需求、基于原始信息这三阶段的发散教学,结合变式教学、反思式教学和learning 2.0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应对信息素养课程教学面临的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中国知网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我国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为研究样本,利用“推荐经典文献”功能快速获取重要的经典文献,并进行引文时序分析,对我国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渊源、实践案例及《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颁布后的相关研究脉络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科技文献信息的检索过程和信息处理方式两个角度出发,介绍了一个科技信息演化的环状模型.该模型作为一种教育方法指明了信息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可为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学生理解信息的结构和演化提供帮助,为图书馆员设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疫情”十分严峻。认识、理解和防控“信息疫情”的根本途径在于公众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全面探索公众信息素养培育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素养内涵梳理,总结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目标。结合社会需求与信息环境,分析关注公众信息素养培育的现实动因与积极意义。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公众信息素养培育已有一定成就,但仍存在培育对象较单一、培育断层等问题。由此提出公众信息素养培育应:扩大信息素养培育范围,以终身学习理论为宣传支撑,推进公众信息素养培育供给侧发展,出台国家层面的公众信息素养培育体系,净化信息素养培育的互联网环境。  相似文献   

8.
新的信息环境和高等教育环境给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素养概念的内涵随之拓展,教育目标也在不断深化.随着基于新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概念内涵和教育目标的变化,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已从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独立课程教学向分层次教学转变、从纯粹课堂学习向泛在学习转变,以满足新环境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国陆续在各级教育中开设信息素养课程。这些课程有别于以往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了信息社会特有的教育实践。本研究的目的是借鉴现代西方实践理论的目的情感结构概念和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致知、致用、致远概念,考察信息素养课程在赋能学生方面的机制特点,为论证这一实践在整个教育实践中的独特地位提供洞见,同时为创新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启迪。以我国北方某地六所高校为案例,聚焦相对正规的学分制信息素养课程,以学校为单位,采用课堂参与观察和师生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考察该类课程的赋能机制。研究发现,在被调研的课程中,存在一个由课程关涉对象及相关素养组成的结构。该结构体现着被调研课程对诸如“信息素养究竟是关于什么的素养”“由哪些具体素养组成”等问题的认知,决定着课程能够给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边界,本文称之为“信息素养施教结构”。本研究还显示,根据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该结构可以延展为包含更多对象的“信息素养基础结构”。这一结构关联着一组系统化的知识与能力,可以支撑信息素养教育从工具与智识两个方面以及致知、致用、致远三个层次对学生赋能。以基础结构为参照,信息素养施教结构越完整,它带给学生的赋能就越全面。除了信息素养基础结构和信息素养施教结构两大概念,本研究还提出了信息素养对象、对象关联素养等概念。这些概念共同揭示了信息素养教育的赋能机制,解释了它作为独特教育实践的合法性,同时显明:在原有文献检索课基础上形成的信息素养课程若能将智识赋能和致远赋能纳入其教育目标,将信息、数据、意义纳入其施教结构,有可能获得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图3。表1。参考文献30。  相似文献   

10.
批判性信息素养是21世纪信息素养教育新理念。本文剖析了批判性信息素养概念的内涵,对国内外批判性信息素养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当前基于学术话语体系开展批判性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框架,以期对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提供借鉴。框架内容以学术话语体系为语境,设计为认知、反思、参与三个模块,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三部分内容,旨在引导高校学生深入认识现代科研环境和学术话语体系,培养学生批判性信息素养、创新思维与科学精神,并合理参与学术研究过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公众健康素养与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健康素养直接影响健康结局和医疗费用,也是人群健康差距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居民健康素养普遍偏低。教育和自主学习被认为是提高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举措。国外图书馆通过提供丰富的健康信息资源、与医学院校合作,提高医生健康信息素养、向公众推广健康信息资源的使用等方式积极参与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我国图书馆界应主动参与公众健康素养促进项目,不同类型图书馆定位好自己的服务人群和特色。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花芳  孙平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0):128-130
针对目前“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教学改革方案: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并对教学内容 做相应的拓展,从选题、查找资料、撰写报告、与人交流几个环节,培养学生利用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能力。从学生的课程报告中可以 看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技能并能加以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玲 《图书馆论坛》2007,27(3):140-143
基于高等院校图书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现状与进展,回顾分析了林业院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林业院校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最近5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用户培训服务以及文献检索课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引进电子资源后续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电子资源的引进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突出地反映在电子文献编目与维护、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调整与规划、电子资源的整合与异构平台的跨库检索、各类电子资源的评估以及读者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教材改革等诸方面,急待图书馆去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对ARCS动机模型的内容进行分析,将ARCS动机模型应用到信息素养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了解ARCS动机模型对信息素养教学的影响。[方法/过程] 分析ARCS动机模型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以混合学习环境为基础,从教学活动设计的微观层面出发,深入探讨ARCS学习动机模型在高校信息素养教学中所采用的各种动机策略,包括引起注意力、与学习者切身相关、提升学习者信心、提升学习满足感相关的教学策略。[结果/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动机水平,调查发现与一般教学法相比,将ARCS动机模型应用到信息素养教学的方法,更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动机,是一种有效的激发和维持动机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台湾大学校院资讯素养相关课程之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讯素养教育在台湾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台湾大学校院的资讯素养教育,主要由通识教育中心来主导,授课老师多为校内教师或该校图书馆组长职级以上的同仁来担任,在内容上仍以图书馆与各式图书资源的利用为主.作者认为,以通识课程的方式来教导低年级大学生资讯素养的相关概念与技巧是最适宜的模式,期望台湾的各大学校院可以更重视资讯素质教育,也建议授课老师在课程规划时,能参考美国图书馆学会"高等教育资讯素养能力标准"之内容,向学生提供更完整的学习计划.  相似文献   

18.
张玲  王琼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32-46
利用网络调查法,调研我国32所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信息素质教育在各馆主页中的组织及呈现方式、通过网络所提供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功能等内容,总结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所包含的业务项目,分析其特点与问题,并为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服务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skill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oday's knowledge society.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tudents from primary school to postgraduate lack crucial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T skills, hence there is a need for an effective pedagogical approach that will develop these skill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combining a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pproach with inquiry project-based learning (PjBL)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T skills. Students in a Hong Kong primary school completed two inquiry-based group projects. A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pproach involving three teachers in different subject areas (general studies, Chinese, and IT) and the school librarian was adopted in guiding students through the two projec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program had a positive impact of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th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T skills.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外信息素质教育在总体社会环境(包括国家的重视与国民的参与)和信息素质教育系统本身(包括施教者、受教者、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价等)两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为发展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相应一些思路。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