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Lib2.0理念下学科馆员职能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馆员服务平台设计的总体思路和系统结构,认为学科馆员服务平台就是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将图书馆专业的信息服务延伸到用户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实现学科馆员与用户随时随地的、无障碍的沟通与互动,使学科馆员服务效果达到最大化,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息共享空间IC的开放获取和图书馆服务理念,借助于Web2.0的技术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以现有的Lib2.0实例为基础,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高校学科服务模式,并从交流互动、资源建设、服务实现、支持体系等不同角度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试论Lib2.0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Lib2.0及个性化服务的出现及发展,阐明Lib2.0是个性化服务的继承与发展,从资源—知识—服务三个角度说明Lib2.0和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意义所在,对Lib2.0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建立互动和信任的图书馆文化才是个性化服务稳步向前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基于DSPACE的LIB 2.0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指出用户互动是Web2.0和Lib2.0的典型特征,提出以开源软件系统DSpace作为数字图书馆核心引擎的Lib2.0模型。综合资源、技术和服务管理讨论了基于DSpace构建Lib2.0的技术可能性和应用优越性,并论及与Lib2.0相应的Librarian2.0。  相似文献   

5.
宋生艳 《晋图学刊》2013,(1):22-24,32
在分析学科馆员2.0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引入国内外学科服务发展理念与学科特色服务进展态势,从数字化学科服务的联络、泛在化服务环境的拓展、虚拟学习社区互动、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学科馆员2.0在网络化信息服务方面的创新范式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Lib2.0无处不在。没有障碍的服务理念与现代高校图书馆开放与共享的追求一脉相承。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又与现代3G/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Lib2.0发展现状和服务模式的分析整理,结合Lib2.0移植手机后移动信息服务的起步阶段用户在移动环境下的特别信息需求,探讨了融合3G/4G后的Lib2.0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叶鹰 《图书馆杂志》2007,26(8):15-18
指出Web/Lib2.0的核心精神是"开源、互动",体现这一精神的图书馆2.0资源模式是具有微结构的微内容,实现这一模式的技术途径是需要一个图书馆2.0的X引擎,而具备个性化设计的宏服务则是图书馆2.0的服务形式,图书馆2.0与个性化图书馆的结合正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Lib2.0用户参与激励机制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阐述Lib2.0服务理念与用户参与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借鉴相对成熟的Web2.0网站用户参与激励措施与方法,分析了Lib2.0用户的需求、忠诚度及参与心理,探索了Lib2.0用户参与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及信息知识交流的激励方式与方法,并初步提出了优化的Lib2.0用户参与激励模式。图2。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9.
Web2.0在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中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没有完善学科馆员制度的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开展Web2.0的学科信息服务中产生了困难.为了减少盲目性,提高成功率,首先需要确定馆员、专业用户、Web2.0学科服务平台和学科信息资源四个要素.在实施中,要不断改善服务内容和方式、建立用户评估和激励机制,做好创新服务的推广宣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技术和理念两个方面分析了图书馆2.0与学科馆员的联系和区别,结合学科馆员工作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学科服务技术、理念的变化,论述了学科馆员的2.0化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2.0的图书馆学科服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万德 《图书馆学刊》2009,31(1):109-110
在信息环境和读者信息行为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学科馆员单向的服务层面已经不能适应读者的需要。新一代学科馆员应借助web2.0技术的应用,依托由“读者模块”和“学科馆员模块”组成的学科服务系统来实现读者与学科馆员之间的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Web2.0环境下信息服务市场供求的特点及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提出Lib2.0应定位为内容与组织严格受控的信息资源系统,个性化学习资源库和学术信息中心,以文献为中心的的多种应用集合体.结合成功的Web2.0案例,提出基于CNKI个人数字图书馆与豆瓣网的Lib2.0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图书馆2.0构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9  
在介绍图书馆2.0及其实现途径的基础上,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为例,论述了构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实现目标、总体架构、实现技术和实现方法。认为基于图书馆2.0的观念和技术是构建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指南,具有图书馆员2.0素养和技能的学科馆员在做好学科知识服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每个图书馆尝试。同时表明,实现图书馆2.0的关键是提高馆员的认知与认同,促进馆员与用户的双向交流与互动,从用户需求出发找到改进和扩展服务的切入点,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2.0环境下的图书馆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Lib2.0(图书馆2.0)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分析了图书馆在1.0阶段服务与理念的变革,以及在2.0阶段用户信息需求的趋势,进而分析了在图书馆2.0阶段,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内容与方式的变革,即由信息服务转向知识服务,探讨了在此背景下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对于学科馆员2.0,即第二代学科馆员的产生与概念进行了探讨,从服务的内容与深度、服务角色与责任、服务素质与能力、服务手段与模式等几个方面对两代学科馆员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Web2.0时代OPAC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web2.0和Lib2.0出发,探讨了OPAC在web2.0环境下所面临的新挑战: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由图书馆向搜索引擎转移;图书馆OPAC自身存在很多不足;总结了OPAC在Web2.0环境下的具体实践,涉及人性化的检索、个性化的服务、丰富的用户体验、更趋合理的信息组织、检索范围不断扩大五个方面,并对构建OPAC2.0提出几点建议:以用户为起点、以资源整合为核心、良好的数据可用性、开源的软件平台、开放的软件环境、构建一站式的资源发现与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具体体现为学科馆员的协同互动能力、学科情报能力及信息素质教育能力。协同互动能力是学科馆员开展学科化服务工作最为重要的方面,这种能力贯穿于学科馆员服务的始终,主要表现在学科联络工作、用户咨询服务、用户教育和服务支持等方面;学科情报能力使学科馆员在学科资源的选择、组织、发布、导航、检索和获取利用等方面可以得心应手;作为学科馆员角色的终极目标是成为学科情报教育专家,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学科馆员重要的工作职责。  相似文献   

18.
论学科馆员协同互动服务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阐述"协同"、"互动"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学科馆员制是一种协同互动的服务模式,协同互动是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与生俱来的特性,学科馆员整个服务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协同互动过程。重点提出了学科馆员协同互动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1)加强学科联络交流,建立良好用户关系;(2)完善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或用户代表)协同服务模式;(3)建设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模式;(4)建立学科馆员团队的协同互动服务模式;(5)加强学科服务互动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知识管理的学科馆员服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太极阴阳鱼"模型诠释了知识转化流程与知识管理;分析了学科馆员工作与知识管理的契合之处;介绍了运用Web2.0技术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学科馆员服务平台及服务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合作关系建立、用户信息环境构建、信息素养联合培养、嵌入式学科情报研究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研究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创新个性化服务的途径,提出了通过优化学科馆员工作团队和分工协作机制深化学科馆员服务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