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业余体校纳入教育系统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三级训练体制”的基础──业余体校,曾为我国优秀运动队输送了大量后备人才,为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业余体校的发展步履艰难。从组织理论出发,对业余体校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组织与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业余体校进行改革的初步看法,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投入、规模、运动项目与“体教结合”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研究认为,陕西省后备人才培养投入维持在较低水平,业余训练资源严重匮乏,投入渠道单一;三线队伍规模略呈下滑之势,“金字塔”人才流动结构失衡,选材面日趋狭窄;优势与新兴项罔的训练规模有所扩大;“体教结合”工作政策引导力度不够,政策驱动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2012年我国各省(市、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为决策部门制定“十三五”期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中的CCR和BCC模型分析2012年我国31个省(市、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和产出。结果:(1)各省(市、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差异较大,全国综合效率均值为0.534,仅4个省(市、区)达到DEA有效,东、中、西部依次存在“较高投入、较高效率、较高产出”的局面;(2)影响各省(市、区)综合效率的因素各不相同,投入冗余率均值和产出不足率均值均高于20%(奥运项目数除外),培养机构数量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需调整幅度最大;(3)各省(市、区)纯技术效率均值(0.608)小于规模效益均值(0.892),规模收益变化趋势各异。结论:(1)我国各省(市、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偏低且差异明显,存在区域间不均衡;(2)各省(市、区)DEA非有效因素各有不同,资源管理水平是影响培养效益的主要因素;(3)指标选取是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评价体系的关键。建议:尽快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多要素培养效益评价机制,以调整培养机构数量和后备人才数量为突破口,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益。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与国外学校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及竞赛现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上海市与国外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及竞赛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学校参加业余训练的规模庞大,竞技体育普及,大、中、小学的运动训练衔接顺畅;上海市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相对匮乏,参加业余训练的规模小,竞技体育的普及率低,中学与高校的训练严重脱节.国外竞赛组织协会化,注重训练与竞赛的衔接,以竞赛带动训练;上海市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依附于体育与教育行政部门,各个协会未能充分发挥功效,高校竞赛少,中学与高校的竞赛脱节.  相似文献   

5.
随着竞技体育人才市场的建立,中小学业余训练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功能正逐步退化。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指出了业余训练运动员选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青少年业余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蓓 《体育科学》2004,24(6):60-63
通过我国青少年业余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游泳运动员员靠业余体校、游泳学校/体校和体工队三级训练网模式,已经影响到后备人才的培养。建议:打破国家独办体育的局面,通过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技术的参与;实行“体教结合”;充分利用假期对运动员强化训练,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游泳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7.
1 前言体育运动的竞争,实质上是体育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纵观世界体育强国的发展态势,许多国家都把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人才的触角伸向学校,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网络的训练管理体系,为多出、快出、出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已构成我国学生课余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成为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支柱和摇篮。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世界和洲际比赛中,有84%来自体校的运动员为祖国争了光。全国有各级各类业余体校2700多所,参加训练人数30万左右;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6000多所,参加训练人数近260万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216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校57所。  相似文献   

8.
许冬明  王天聪  叶明  杨继星 《精武》2012,(31):73-73,75
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依靠业余体校——地方队——国家队的三级训练网模式进行,其中业余体育训练作为竞技体育培养体系的基础环节,在当今这种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安徽省业余体校的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面谈访问等研究方法和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旨在为促进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业余体校情况管见宋时发业余训练工作是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的工作,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竞技体育的基础。实践证明,根据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要使业余训练走向深入,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看待队员的选材、训练与学习的关系。下面将业余训练中队员的训练与学习做...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世界各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必须从业余训练抓起,从娃娃抓起。因此,业余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选好苗子,从小培养,打好基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据查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98%都是业余体校输送的,由此可见,业余训练在奥运争光计划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抓好业余训练,就是贯彻落实好国家奥运战略,  相似文献   

11.
对浙江省11、12届省运会田径中长跑项目比赛成绩及奖牌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了浙江省引进队员政策给基层业余训练带来的影响.认为我省中长跑后备人才现状是好的,浙江省田径队有必要成立中长跑组,使业余体校训练所培养出来的体育后备人才能更好地成长、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省运会的比赛规程,特别是引进运动员制度是我省中长跑项目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学训矛盾、投资主体单一、人才选拔及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结合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建议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在坚持"举国体制"下,形成政府主导下市场化培养机制,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  相似文献   

13.
沿循边缘革命的逻辑,从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竞技体育"三级训练网"金字塔的塔基视角,采用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座谈交流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在广泛寻纳中,择优遴选出三个典型成功案例,分别探讨和解析以企业为主体,与政府、学校合作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非营利组织和"体教融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层鲜活实例。最后,得出相关重要启示,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乃至体育治理变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已经逐渐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也不能满足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体育运动学校的业余训练面临着"全面萎缩,部分瘫痪"的困局,如何能够破除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困境,当前培养模式的落后根源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试通过对当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建立一种新的、完整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影响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开发的因素,结果表明:制度环境、目标发展、训练输送、社会保障、人力资源、项目布局等是影响后备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基层训练体系受到冲击和削弱、后备人才输送渠道不畅、输送难等是制约后备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调查访问法,研究了职业化竞技运动队后备运动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流动等问题,提出了(职业体育俱乐部组织体系 青少年业余训练组织体系 政府部门) 社会化服务体系 单项俱乐部(运动队、运动学校)的职业竞技和青少年儿童业余训练衔接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1  
根据目前业余训练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指出大中小学课余训练一条龙模式将与体育俱乐部社会化模式并存,体教结合是我国培养和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颁布对新时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更好地发挥竞技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迈向体育强国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更好地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相关要求。研究认为迈向体育强国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竞技成绩下滑、运动项目的结构性缺陷、创新驱动不足、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后备人才萎缩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应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构建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体制、推动竞技体育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全面推进竞赛体制改革、改革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强化奥运会备战参赛工作、大力弘扬竞技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视角探讨"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可行性,找出制约少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进一步攀登体育高峰的原因所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当前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定义,运用现状及存在的争议,认为:早期专项化训练是当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体现,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尽管在训练中存在着诸如"早期专一化"、"早期成人化"和"早期职业化"的误区,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容否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早期专项化训练具体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海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引进?还是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佳 《体育科研》2012,33(4):1-4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曾为中国的竞技体育培养了不少优秀运动员。但随着上海经济发展,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面临着危机,上海不得不为实现全运会目标而大量引进外省市运动员,这一举措虽然缓解了上海后备人才匮乏的矛盾,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上海原有的输送系统受到阻塞,上海业余训练经费支出和业余训练人数减少,引进运动员退役后如何在上海生存等等。上海要兼顾国际大都市的建设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以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和上海本身的经验,改变固有的竞技体育发展思路,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竞技体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