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范畴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体育生活方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进行界定.揭示体育生活方式的目的性、稳定性、规律性、自觉性等基本特征.阐明构成体育生活方式范畴的四要素,即体育行为主体、体育行为条件、体育行为特征和体育行为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观与客观条件以及民俗体育较其它体育项目的优势分析,阐明了民俗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时期是个人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阶段,民俗体育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有积极影响,高校要认真开展好民俗体育来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于春艳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3):98-103,110
为了进一步揭示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机制,从体育锻炼心理学的角度,选取体育价值观、身体自尊两方面的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35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各项心理指标对青少年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青少年的体育生活方式不容乐观;体育价值观对体育生活方式中的体育行为参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二者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身体自尊对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角度谈高校田径教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田径课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面临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文章分析了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特征和田径运动在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以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为切入点,重点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高校田径教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冠宙 《体育科研》2009,30(3):97-100
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18所高校1800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从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体育意识、体育行为、项目、场馆和组织形式、参与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本文以1002名在沈阳市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女生总体比例明显低于男生。此外,无论男女生,除主观标准外,其它各维度与体育生活方式均显著相关;其中,目标态度、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意向对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影响较显著。提示,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是大学生养成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体育生活主体、条件和形式三个要素对宁波市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通过男女分组了解其差异,从中揭示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因素分解法与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大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理论构建,并通过统计与数学方法建立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了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效度,利用该评价体系能够较为准确的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健康程度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9.
休闲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失范休闲行为的出现,说明休闲需要规范、需要教育。休闲体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规范休闲方式,但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的缺乏和失范行为的存在都要求休闲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对规范休闲与休闲体育进行分析、诠释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高校休闲体育教育情况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调查,对我国部分省市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及其成因做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大学生无论在体育需要和体育价值观等精神生活层面,还是在体育行为方式与手段、体育时空、体育消费、体育绩效等实践层面都产生了一些适应性的变化,其发生机制主要受社会生活环境、体育教育与宣传等10大因素影响。根据演化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促进我国高校全方位改革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宏观管理与指导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林月红 《精武》2011,(A1):57-59
研究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利于了解目前学生的普通生活方式,有利把握学生的健康基数。本文对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以及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高职院校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存在正相关性,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评价等级越高,健康状况越好,等级高低之间的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北方民族大学部分在校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现状调查研究,内容涉及大学生体育生活习惯、体质状况、体育消费、体育锻炼情况、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质之间关系、宗教信仰对培养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文章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试图为促进宁夏高校大学生形成积极生活方式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根据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制定问卷调查表,对武汉理工大学2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学生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而另一部分学生不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分别对这两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这一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另一部分学生。可见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建立良好体育生活方式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Bem性别角色量表(BSRI)和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体育生活方式问卷》,对湖南1 25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解析性别角色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其自身所具有的性别特质和个体对社会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期望认同程度有关,其中性别角色对男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大;(2)男性化和双性化性别特质有助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良性形成。建议:针对不同性别及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因人而异地进行体育指导,淡化性别角色规范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选择的消极影响,引导其形成良性的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及培养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法、理论分析法,在对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对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体育意识的形成及培养方式,提出一些针对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体质与体育生活方式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华卫 《体育学刊》2007,14(8):88-91
为探讨大学生体质状况、体育生活方式以及两者相互关系,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生活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年级差异,一、二、三年级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逐年增多,至四年级时下降至最低,与大学生整体优良率的变化趋势一致。调查发现,36.4%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而63.6%的学生不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分别对这两部分大学生的体质进行测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大学生体质状况明显好于另一部分大学生。可见,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素质,促进柔韧、速度和耐力素质的发展,最终促进大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体育生活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关系,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与逻辑分析法等,以湖北科技学院的学生为例,调查了现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现状,从体育生活化角度对大学生生活方式进行了审视,探讨了如何通过体育课和课外体育俱乐部来实施体育生活化的教育,使体育回归生活,从而科学地引导大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提高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无论在体育需要与体育价值观、体育精神生活层次等诸方面,或者在体育行为方式、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何使大学生建立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健康文明积极的体育生活方式,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一般地说,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男大学生热衷于通过体育活动获得较为强烈的身心刺激,而女大学  相似文献   

19.
认识"体育生活化"要素、内涵、价值之间的关联性,才能真正意义的加快建构、融入、践行"体育生活化"步伐,才能深刻理解"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的深刻内涵与社会价值.以体育学、社会学、公共卫生学为视角,对体育融入生活中的要素进行梳理,认为这是属于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型,"体育生活化"转型的理论支撑点主要包括社会、体育、生活、健康、行为等要素,分析体育生活化的概念、体育生活化的价值,提出体育生活化的路径、体育生活化的措施保障,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查阅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质量的"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3要素特点,运用德尔菲法,采用主导性标准与辅助性标准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体育消费质量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从大学生体育消费者的角度,对体育消费质量重要性和满意度进行量化研究,最后绘制出了IPA四象限图。结果在21项大学生体育消费质量属性指标中,有8项消费质量属性指标处于A象限;5项消费质量属性指标处于B象限;1项消费质量属性指标处于C象限;6项消费质量属性指标处于D象限。结论通过定量分析,提出了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质量的改善与提升、保持与完善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