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琪 《体育科研》2017,(2):50-53
以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自行车队场地短距离项目组重点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奥运会前一年的备战训练中,采用SRM系统对场地专项爆发力、最大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进行监测,并对运动员阶段训练前后不同专项能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成绩与训练后血乳酸综合分析的方法,对运动员奥运赛前专项速度和力量耐力训练的完成强度进行评价,为建立场地自行车专项训练强度的测试与评价方法进行有益尝试。自行车短距离阶段训练中不同专项训练比例可决定专项能力的变化,功率是评价自行车短距离项目专项能力和训练强度的有效指标,结合乳酸变化可分析专项能力变化与供能比例、代谢产物清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主观疲劳量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是一种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的运动负荷量化评估手段。基于对国内外体育科学研究相关领域的数据库的文献综述,对采用单次运动RPE(session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sRPE)方法的研究和文献进行综述,发现:(1)已经有很多国内外的研究证实sRPE量化评估运动负荷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可适用于多种项目、男性和女性、多个年龄段和水平层次的运动员的不同内容或类型的运动或训练,sRPE与客观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2)sRPE量化评估运动负荷方法具有生态效用,可以适用于一个更长远的训练周期(比如一年甚至多年),还可用于计算训练单调性,分析运动损伤的发生风险,有助于优化训练分期,优化训练节奏,保持训练一致性,避免过度负荷甚至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3)sRPE量化评估运动负荷的结果与教练员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尤其有关教练员主观判断的训练课前sRPE与运动员训练课后的sRPE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同时有研究报告一些社会学等因素可能会对sRPE量化评估运动负荷造成影响;(4)当前国内缺乏针对青少年运动员、不同项目运动员在不同训练类型和训练分期中应用sRPE量化评估的研究,以及中文文本的sRPE量表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8名优秀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各时段气体代谢、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了解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的水平与特征。结果发现:1.递增负荷运动中,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乳酸强度曲线拐点较低,但斜率较大,表现出无氧供能系统动员速度快的特点。2.不同距离主项对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需求存在差异。3.有氧代谢能力的优劣并不是影响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场地自行车男子短距离项目包括争先赛、凯林赛和团体竞速赛。凡是符合专项比赛要求的力量就是专项力量,场地短距离项目的专项力量是运动员在最佳传动比的前提下,达到并保持最大骑行频率的踏蹬力。场地男子短距离项目的专项力量训练应采用小负荷快速发力的训练形式,训练手段应在动作结构、肌肉用力顺序和供能方式等方面与专项运动特征相近。目前,在一般力量训练与专项力量训练的关系、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场地世界杯赛前阶段,两名自行车运动员(郭×、顾×)分别应用“减量增强度”和“训练量不变”两种功率车Tabata间歇训练方案的训练课中运动表现和生理机能适应的差异。方法:场地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郭×和顾×3周完成7节功率车Tabata间歇训练(TIET)课,每节课包括4组内容为次数不同的“120 r/min稳定踏频骑20 s +60 r/min放松恢复骑10 s”训练。郭×单节课总骑行次数逐步减少、总传动距离逐步增加,而顾×常规训练课总次数不变。采集训练课中的骑行功率、做功、心率及每组骑行后的血乳酸进行分析。结果:郭×单节课总做功从第1节课的266.8 kJ逐渐降低至第7节课的201.0 kJ,但单节课的平均功率出现逐课次增加的变化趋势。郭×仅第2节课的平均心率较第1节课下降6.1%,接下来5节课明显回升;郭×第6和第7节课后的血乳酸清除量(ΔBLa)分别显著升高至1.05 mmol/L和1.3 mmol/L。结论:在场地自行车赛前阶段完成的7节功率车Tabata训练课中,通过减少训练课骑行次数、增大阻力档位,可在提高训练强度的同时,降低训练量以促进体能恢复,完成“减量增强度”的赛前训练目标。  相似文献   

6.
杨明祥 《体育科研》2012,33(6):80-83-92
摘要:目的:旨在观察不同训练目的的4周高原训练对不同水平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对8名优秀男子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4周高原训练,内容包括公路专项力量、速度和公路有氧耐力,健将级组(c1)组以专项训练为主,一级组(C2)组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每天监测晨脉;分别在高原训练2、3、4周和下高原1周后测试血常规;分别在大负荷训练后、休息后和下高原后2周测试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分别在高原训练前后测试身体成分。结果:两组晨脉均随运动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高原训练早期升高后期下降的变化趋势;两组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LY)均在高原训练期间有所降低,结束1周后回升,C1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均在4周高原训练期间持续升高,并维持到结束后1周;C1组BU和CK变化与训练负荷相一致;高原训练后,C1组脂肪和C2组骨骼肌质量分别降低4.5%和3.9%.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对高原训练的适应性变化会受到高原训练经历和运动训练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上海市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在10运会前一年的比赛、训练情况进行连续追踪,应用SRM训练系统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情况进行分析,对SRM训练系统在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使用SRM训练系统可以监测自行车运动员比赛或训练中的实时情况,通过功率、速度以及频率等指标,可以反映自行车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变化情况。(2)自行车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取决于专项力量的大小,而不是绝对力量的高低。(3)自行车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是在自行车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频率的踏蹬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比赛前进行的减少训练量的恢复性训练称为赛前减量训练.适当的赛前减量训练不会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造成任何损失,反而会明显增进运动员机能.赛前减量方法的应用已在游泳、田径和自行车等项目上取得明显的效果.赛前减量训练的时间一般为l到4周;减量训练课内容的安排要以专项练习为主;训练量要小,训练强度应与减量前保持相当或略有增加;减量期训练负荷应该逐渐减少.一般认为经过赛前减量训练的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与肌肉糖元贮备得以恢复或提高,血液血红细胞数量增加,血容量增加,肌肉的酶活性增加,赛前心理状态的改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4周1 900 m高原训练对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上海自行车队7名男子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海拔1 900 m高原训练.每周训练安排相同,包括公路有氧课5节、场地专项课4节、身体力量课2节,训练负荷逐渐增加,第4周减量调整.分别在高原训练前、后相同时间测试空腹体成分,进行15 s最大频率、最大功率测试,以及45 s×2组(间歇20 min)功率维持能力测试,选取时间点测试HR和BLa,并计算15s分段功率;分别在高原训练前、结束后和结束2周后采静脉血测试血常规、T、C,高原训练1周后相同方法加测血常规.结果:1)高原训练后运动员体重、体脂%、骨骼肌质量和脂肪质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2)高原训练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分别提高了7.4%和6.9%(P<0.05),而睾酮提高了22.9% (P<0.01);3)高原训练后15s骑行测试中的最大频率无变化,最大功率仅提高2.4%(P>0.05);4)高原训练后两组45s测试中的最大和平均功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一、二组间的最大功率下降率和平均功率下降率分别降低40.5%和51.8%(P<0.01),且第一组结束后3min、第二组开始前和第二组结束后3 min的血乳酸分别降低了11.2%、21.2%和9.5%(P<0.01),而20min间歇期内的乳酸消除率明显提高.结论:4周1 900 m高原训练未对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的最大频率和最大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以糖酵解代谢供能为主的重复做功和做功维持能力,以及疲劳消除能力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自行车场地全能赛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自行车正式比赛项目,运动员在连续两天内需要完成6个小项的比赛。全能赛对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和耐力素质水平均有较高要求,其中速度能力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大于耐力,速度型运动员可能更加适合从事全能赛项目。全能赛对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全面要求决定了训练的复杂性,应根据阶段训练目标和运动员的不足针对性的安排专项能力、身体力量和有氧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录像分析法对女子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2003年夏季水池技术训练负荷水平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女子空中技巧运动员的水池技术训练负荷量、负荷结构和负荷性质基本符合2003年度训练任务的要求和需要,提高了运动员的基本技术质量,从而为掌握高难动作,在世界杯第一、二站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运动负荷术语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负荷是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的最常用术语 ,对运动负荷的实质进行了分析 ,认为运动练习负荷、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是运动负荷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应防止在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的应用的混淆。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征解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田径速度力量项群运动负荷控制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揭示,多年训练过程中一般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所占比重,随着训练年限和竞技能力增长而趋于递减,但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所占比重则趋于递增。年度训练过程中的准备期训练重点集中在发展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专项技术训练等方面,负荷变化表现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几乎平行发展并呈现出渐进性递增特征,其中负荷强度一般控制在80%-90%最高成绩水平上。比赛期的负荷量约下降20%,但负荷强度上升10%。而过渡期则表现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同时下降的特征。小周期训练过程中的赛前小周期负荷变化表现为负荷量有所降低但负荷强度却有所增加的特征,而且负荷强度在赛前2周左右达到最高水平,其中大强度训练的持续时间约为10.5天-21天,其比例约占赛前训练总负荷的10%-30%左右,最后一次大强度训练高峰出现的时间一般距离比赛日之前5天-12天。  相似文献   

14.
曹磊  顾鸿泉  杨颂 《冰雪运动》2013,(2):66-69,80
深刻认识不同性质的运动负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通过实践经验和相关信息的论证,指出应抓住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特点,在不同的训练阶段、训练时期,根据训练任务目标、训练方法、运动员机体适应性,以及训练方法发展创新的需要等,有针对性、创造性地选择采用不同性质的运动负荷。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值得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5.
徐本力 《体育科研》2004,25(6):29-32
对运动中负荷量、负荷强度和总负荷的结构、概念及科学调控中的一些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观点。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适应性规律和晕动康复案例作为基础,结合体育运动实践提供的晕动刺激,对晕动习服运动处方构建的构建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患者晕动减轻晕动之痛苦。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化指标与训练负荷变化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对河南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冬训准备期训练负荷进行为期16周的诊断与监测.结果显示:冬训的负荷强度较小,负荷量过大;CK对诊断负荷强度较为敏感,表现出很强的同步性;BU对诊断负荷量较为客观.但在BU处于高位、负荷严重积累时,并不随负荷量的变化而明显地变化;Hb与负荷量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相对滞后.提示:具体应用时,一定要将这些指标与负荷的变化结合才更为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8.
运动负荷本质论--运动负荷概念、定义与分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对负荷的概念与定义着手,对运动负荷、训练负荷以及内部负荷、外部负荷(即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概念与定义提出疑义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确认。运动负荷是人体运动时一定时间内承受的工作量,其本身并不是刺激,更不是应答,也不是刺激与应答的总和,它具有刺激的功能。所谓的内部负荷即生理与心理负荷实则是外部负荷的效应,即负荷效应。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between- and within-team changes in workload [PlayerLoad (PL), training impulse (TRIMP) and session 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 training load (sRPE-TL)], readiness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20-m sprint test (including 10-m split time), countermovement jump (CMJ) and yo-yo intermittent recovery test level 1 (YYIR1)] during 3-week intensified preparation periods in female, national Under18 (n = 12, age = 18.0 ± 0.5y, stature = 180.4 ± 7.5 cm, body mass = 72.7 ± 9.3 kg) and Under20 (n = 12, age = 19.6 ± 0.8y, stature = 178.6 ± 6.4 cm, body mass = 68.0 ± 5.9 kg) basketball teams. Under18 team revealed small-to-moderat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values in workload [PL: p = 0.010; ES = Small; TRIMP: p = 0.004; ES = Moderate; sRPE-TL: p < 0.001; ES = Moderate] and moderately lower readiness values (p = 0.023; ES = Moderate) compared to Under20. Within-team analysis showed no differences in workload in Under20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p < 0.05) in Week3 (taper period) in Under18. Pre- and post-preparation changes showed Under18 increasing only YYIR1 performance (p < 0.001; ES = Very large). Differently, Under20 statistically improved in 10-m split time (p = 0.003; ES = Moderate), CMJ (p = 0.025; ES = Moderate) and YYIR1 (p < 0.001; ES = Large). A constant adequate workload positively benefits players’ readiness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s during short intensified preparation periods. Conversely, using high workload with periodization strategies encompassing short overload and taper phases induced positive changes on players’ aerobic performance, lower readiness values and no changes in anaerobic performances.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运动负荷方案下的心率及RPE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男子在不同运动负荷方案下,Borg的公式HR=RPEx10(心率=主观感觉运动负荷等级×10)估算出的心率是否可靠,验证RPE值是否与心率表现出高度相关,为提高RPE(主观感觉运动负荷评估表)评价的有效性与客观性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测定7名在校体育学院男生的最大耗氧量,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以及恒定负荷运动中各等级负荷末1 min心率、耗氧量、呼吸频率和RPE值等指标。结果: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受试对象评定RPE等级的估算心率其特点呈现低负荷及中、高负荷时偏低,最大负荷时偏高的特点,并且,中、高负荷及最大负荷运动时RPE估算心率值与实测心率值有显著差异(P>0.05)。在恒定负荷运动中,受试对象的RPE估算心率值呈现整体偏低的特点。RPE与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商、摄氧量等几项指标相关系数远远低于文献记录的相关系数0.80~0.90,且呼吸频率与RPE值的相关性高于心率。结论:公式HR=RPEx10得出的估算心率值,在男子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时可能不够准确,而在恒定负荷运动中估算效果更佳。在采用不同评价方式评价RPE时,估算心率与实际心率之差值幅度随评价时间延长而递增。呼吸频率与心率相比,在反映RPE指标时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