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意义]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核心资源,隐性知识是组织创造价值的源泉。文章设计了一套隐性知识外显案例的多案例诱导型适配方法,对知识用户提供过程辅助,以此提高组织隐性知识的应用效益。[方法/过程]采用熵权法确定案例条件方面权重,利用向量相似度算法计算待解问题与案例库中既有历史案例之间的视图相似度,从而确定待解问题的多案例适配集;针对适配案例集中存在的冗余方面不利于挖掘出案例条件空间对决策空间的决定关系问题,采用遗传算法简化待解问题的适配案例集,并基于简化的适配案例集,利用C4. 5决策树算法求解待解问题诱导型适配的解轨迹。[结果/结论]算例表明,与业内既有适配方法相比,文章提出的多案例诱导型适配方法合理、有效,具有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2.
张建华  郭增茂  刘潇 《情报杂志》2012,31(6):112-115
针对当前知识管理(KM)对隐性知识研究乏力的突出问题,通过案例知识表示实现对隐性知识的外显化与编码,以提高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效益.首先,对案例内涵以及现有知识表示方法进行了综述研究,分析了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可行性;进而,述评主流案例结构,设计并提出新的案例知识逻辑结构;而后,基于优劣互补思想分析并设计了面向对象基于框架方法的案例知识物理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KM之案例知识表示子系统模型,并阐释了模型工作机理,实现了对案例知识表示的完整支持.  相似文献   

3.
隐性知识是研发型团队的主体性知识资本,知识转化是研发型团队的主导性知识行为。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型团队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强化激励、隐性知识转化和组织创造力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强化激励在组织创造力培育目标上的微观促进机理,发现对隐性知识转化的优势促进路径和不足之处,从而为强化激励的深化和拓展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表明:正强化激励对知识社会化、外显化、内隐化存在促进作用,负强化激励仅对知识外显化存在促进作用;知识社会化、外显化和内隐化对组织创造力的成长存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争论中隐性知识的理解与界定进行概述,归纳总结了隐性知识的两种类型:尚未被形式化的知识与不能被形式化的知识,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形式化手段未创新,现有技术手段无法将隐性知识形式化;隐性知识本质属性决定其不能被完全形式化.通过回溯波兰尼“骑自行车的能力”案例和引入Collins和Kusch“行动的体现”理论,对隐性知识“何以可能”做了案例性和理论性分析;最后提出“回到行动中理解隐性知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知识创造是创新主体不断吸收与转化知识,并将不同领域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有效利用的过程。从知识创造视角出发,构建了契合颠覆性创新特征的SECI改进模型(B-SECI),根据知识转移流动和创造演化等维度对颠覆性创新的发展特征与演化过程进行解构,旨在更能精准把握颠覆性创新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颠覆性创新主要包含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遵循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和内隐化等过程,并在具体形式上经历了创意社会化、方案外显化、技术雏形化以及最终的产品商业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是识别模仿行为的劣势,即模仿中的陷阱问题.本文选择5家案例企业,运用理论与实践、现状与问题的双重对比分析,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总结企业模仿的六大陷阱.陷阱包括:动因中,战略方向模糊;模仿路径中,偏重开发,忽视探索;信息来源中,只求显性知识,不究隐性知识;发生方式中,模仿目标缺乏战略匹配性;在实施过程中,多为单回路学习,缺乏双回路学习;模仿效果中,成功标准不明确.最后,指出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隐性知识共享是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基于云平台的产学研隐性知识共享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信任云机制、沟通云机制和激励云机制三个方面对基于云平台环境下的产学研隐性知识共享的协同机制进行研究,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对推动产学研各方更好地运用云平台整合各自资源,进行隐性知识交流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超  周瑛 《现代情报》2012,32(5):92-97,103
本文简述隐性知识管理的概念,对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的意义;从隐性知识管理重视度、组织结构、隐性知识管理系统、图书馆文化氛围、员工教育和培训五方面,构建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从联盟治理机制的角度研究产学研联盟中契约和信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对于促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向企业成功转移,进而实现我国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意义重大。本文在前期案例探索的基础上,采用大样本实证研究方法,从细分维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不同维度契约、信任对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的直接效应和交互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契约协调机制对产学研联盟成员的显性知识转移有积极作用,但对隐性知识转移没有显著效应;契约控制机制有利于提高显性知识转移效果,却会抑制隐性知识的转移;信任对两类知识转移均有促进作用,但对隐性知识转移的作用相对更强;契约协调和信任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移均会产生正向交互效应,而契约控制和信任对两类知识转移却会产生负向交互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中医医案中包含的隐性知识具有巨大的价值,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医案进行分析,挖掘 临床医案中的隐性知识,有利于知名中医个人知识经验的传承和中医理论知识的积累和拓展。【方法/过程】收集中 医医案中患者的主诉和现病史,并对主诉和现病史进行数据清洗,通过基于cart算法的数据挖掘技术挖掘中医医案 中的隐性知识,探究病症与患者症候各个属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本文以胃脘痛为例,发现了胃脘痛与患者 症候各个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为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医案隐性知识挖掘研究提供借鉴。【创新/局限】本文采用的 cart算法判断胃脘痛与患者属性之间的相关性与医案中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该方法相关性准确率高于ID3算 法、C4.5算法和SLIQ算法,判断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应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326份知识员工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探究正式控制和组织支持感对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正式控制对显性知识共享的正向影响强于其对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组织支持感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正向影响强于其对显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此外,正式控制和组织支持感对知识共享的联合影响强于这两个变量对知识共享的单独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知识共享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本体的隐性知识转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隐性知识更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如何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共享的显性知识,为企业和个人服务,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隐性知识转化模型,给出了一个“手机设计原理的本体知识库”,实验证明本方法可以提高隐性知识转换速度,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3.
郑智  李加胜 《科技广场》2012,(7):188-191
知识转移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本质和关键因素,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转移方式决定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不同模式。本文按照知识转移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显性知识主导下的技术转让与协作服务模式、显隐知识共同协作下的共建实体模式、隐性知识主导下的联盟一体化集成模式,并对每种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显、隐性知识管理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特点.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结合案例重点,研究了影响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结构性要素.针对这些要素可能产生的障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使用突变理论和CBFKC模型解释隐性知识(知识云)转换到显性知识(知识块)的转换过程,提出隐性知识云转换到显性知识块的一般转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餐饮行业中企业自身知识创造的模型,为企业实践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ITKT)是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的主要方式,直接关系到组织核心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依据知识特性和转移具体方式两个维度,将知识转移划分为正式显性知识转移、非正式显性知识转移、正式隐性知识转移和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4种类型,比较了它们的特征。分别从个体间、个体与团队间、个体与组织间、团队间、团队与组织间5个视角,分真隐性知识和伪隐性知识两种情况,考察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过程机理,建立了过程模型,提出了组织内非正式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7.
赵兰香  姚萌  吴博 《科研管理》2019,40(11):32-42
信息化技术加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由教学辅助手段向主导性资源演变,催生一系列教育模式变革。本文以国际新涌现的教育变革为出发点,总结教育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四类培养模式,并基于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了“显性知识学习模型”与“隐性知识学习模型”。通过案例分析、政策梳理及模型对比研究发现:1 教育新模式的出现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及政策激励;2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不应局限在“工具”层面,而应是教育改革层面的问题;3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其实质是对隐性知识的重视。隐性知识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研究旨在为未来教育变革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取OLED产业2007—2016年专利数据,构建40家组织的显、隐性知识转移网络,采用QAP分析法探究地理、技术和社会邻近性对组织间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的影响。3种邻近性对其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且多维邻近性间存在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技术、社会邻近性均正向影响组织间显、隐性知识转移;地理邻近性对组织间显、隐性知识转移无显著影响,但能正向调节技术、社会邻近性对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