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现代大学制度”成为了中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然而,对其内涵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精神,以及当前“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现代”精神,“现代大学制度”应当特指在大学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基础上的“现代制度”,以区别于常规的大学制度变革问题。这样明确“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有助于规范学术用语、明确学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大学之“大”,在于精神。而大学精神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即内核的)一致性和传承性,同时大学精神也在与时俱进,闪烁着时代的光芒。所以,两方面结晶升华出来的大学之“大”,大在“大道”(宗旨)、大在“大众”(主体)、大在“大师”(实体)、大在“大容”(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是追求高深学问的场所,其以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发现及知识的应用为本质特征,学术自由是大学的内在要求.科层化是以追求效率、统一性和服从为其基本特征.大学理念和科层化精神存在内在冲突.大学组织目标的多元化、组织内部权力来源的非职位化等特点和科层化的组织设计也存在冲突.大学虽然有科层组织的某些特征,但其实际上是一个松散耦合系统.  相似文献   

4.
按"逻辑自洽"法则解构大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着“逻辑自洽”法则,对作为大学精神内核的科学精神、人精神的具体内涵作出了分层剖析和新的概括;探讨了大学精神的基本特征和具体内容,即创新精神、自由精神和协作精神;提出了大学精神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强调了大学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精神和人精神是同一事物的彼此不可分割的两个不同方面,大学精神不等于大学个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语义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精神”作为一个新词在使用中有泛化现象,存在概念与逻辑混乱。本文运用自定义的语义场理论,对近期报刊媒体上使用的“大学精神”一词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精神”语义可分为代名词、类概念、个性化义群三个层级的结论,并将大学精神定义为关于大学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在大学设置与运行中的体现,以期有助于“大学精神”的语义规范,便于人们明晰与理解“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大学》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的大学精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明明德”和“亲民”的“纲领”分别对应于“追求崇高”和“勇于担当”的大学精神。“明明德”要求在教学和科研中应当具有追求崇高的精神:道德的崇高和知识的崇高;“亲民”要求大学师生应当具备科学精神、公民素质,要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和担当意识。大学要主动服务社会,转化知识、促进教育。二者相辅相成,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7.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人学精神在人学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黄科人精神”的诞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它既是一种校园精神,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学术活动的特性与学术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学术活动的两个重要特性是隶属于精神生产活动、具有组织化的特征。大学学术活动的基本内容是知识传播、科学研究和知识应用,但“精神生产”的特性要求大学学者实现“学术化生存”;大学学术活动带来学者的高度分化,但“组织化”特性要求学者在“无形学院”的诸多启示下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从这两种特性出发改进大学学术活动,才能促进大学学术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总设计师,他汲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凝练成了其深邃而影响深远的大学教育思想:“学术至上”是大学办学宗旨;“大师”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大学精神的灵魂;基础学科是大学发展的根本;“教授治校”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精髓.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0.
从"大学精神"看高等院校的语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首要目的在于形塑性格,造就伦理,培养或者说教化能够感受到真、善与美的人,使他们领悟到“人”的尊严。然而,眼下很多高校“,大学精神”开始沦丧,大学的价值定位变得模糊。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和大学(尤其是职业院校)本身不再注重人文教育有很大关系,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大学语文”教育的边缘化。要大力倡导人文精神,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大学和大学教师更应该“铁肩担道义”,旗帜鲜明地在大学这片精神园地积极倡导人文教育,重塑“大学语文”教育理念,加大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理想国》中“洞喻”的教化意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在理念论的基础上区分了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并确立了灵魂转向的方向。笔者主要分析《理想国》中“洞喻”所叙述的“灵魂转向”所体现出的对本体性知识的专注、德性超越的内向性及其教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迫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为争取国家的独立富强、民族的平等解放,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中华共和国”的口号,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至今整百年;其中有1912年的“中华民国”,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3年的“中华共和国”;1949年,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真正的“中华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3.
从“X儿”产生理据上分析“儿”的性质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分析“X儿”里“儿”(指词缀)的语音、语法、语义等情况。还是从“X儿”产生的理据上分析,都证明“儿”是一个语素。从“X儿”中“X”的词性情况和“儿”在“X儿”中的语法作用以及“X儿”的整体功能等方面分析,“儿”具有如下作用:即语音标记作用、语法标记作用、语用标记作用和语义标记作用。上述作用往往交叉使用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行大中专教材《现代汉语》关于语气词“啊”的音变,阐述繁琐且有错误。规律应为两条,即连音现象和增音现象。错误的原因是混淆了【z】和z;把两个字母表示一个因素的“er”当成了两个音素。音变不是字变,不宜混同。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就三弦源于弦鼗的观点提出质疑。另作新论。通过三弦的史料记载和考据三弦应源于蒙古民族所创制的西那嘎。也就是说西那干胡兀日的另外一种变体。由此蒙古人把三弦也叫“西那嘎”或“胡不儿”。它并非源于弦鼗。更不是“盖琵琶本四弦,三弦者,减去琵琶一弦也”的说法。古代蒙古人创制三弦时。也不是简单地把二弦或四弦改为三弦.而是以蒙古人的制作方法、发声原理、美学观点以及声音特点进行了创制。制作材料上遵循自产自制的原理.把琴箱蒙上羊皮,张拉羊肠做琴弦,长颈无品,无论是在蒙古包。还是在马背上操弄极为方便。三弦把蒙古族胡兀日类乐器的四、五度定弦法融为一体,并丰富了胡兀日类乐器的种类。  相似文献   

18.
地图传输地理空间信息以图形符号,颜色,注记三大要素为主.地图图形符号是利用图形对应模拟、含一定比率关系,借助于人眼视感效果传输地理空间信息的,而且图形符号与地理空间信息存在着一种一一对应的同构系系.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先对“城中村”的概念进行界定。接着从“城中村”的成因、对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以及改造对策,对“城中村”现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0.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富创造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创造性与他所生活时代的文化传统、教育传统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相当程度上是背离这些传统的结果。他的成长过程在他的同时代人中间属于“反常现象” ,不仅在唐代不多见 ,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时期也不多见。这对今人所探索的教育创新有积极的启鉴意义 :对社会和学校来说 ,创新人才并不总是教育者刻意追求、周密谋划并如期而至的教育结果 ,但是只要给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多样性发展留出空间 ,也就给教育自身的创新留下了生生不息的物种和海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