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春中华”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提出的社会理想,他从三个维度阐发了其实现的可能:在理论维度,宇宙青春无限的规律是“青春中华”实现的理论支持;在历史维度,德国等国的再生是“青春中华”实现的榜样参考;在现实维度,广大中国青年是“青春中华”实现的现实力量。创造“青春中华”的理想让李大钊实现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向。李大钊对“青春中华”的追求启示广大青年要发扬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投身民族复兴事业。  相似文献   

2.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宇宙观、天下观和道德观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契合,这是实现“结合”的前提;“结合”需要“返本开新”,“返本开新”就是要在传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理论、文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彼此借鉴和融合,创造出新的契合中国实际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现代文明;“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根基、现实根基、文明根基,只有正确处理好“两个结合”的关系、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关系、“结合”与有效吸收借鉴世界其他文明成果的关系,才能更好筑牢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有力地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只有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推进思想解放,坚持问题导向,才能不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少革命组织的纲领、宗旨或口号中都有“驱除鞑虏”一条,如兴中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青山军事学校(训练班)的誓词和中华革命党(后改“党”为“军”)的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相似文献   

4.
几多自豪与骄傲,几多幸运与欢乐,几多沧桑与感慨,只因为生于1949年,是一种幸运,是一种骄傲,因为他们是伴随着新中国诞生的礼炮声吸外坠地的,也是新中国的第一批希望之星;生于1949年,有几分沧桑,有几分感慨,因为他们与共和国一同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了半个世纪之后,如今他们大多已成为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中坚力量。本期“校长治校”栏目约请了与共和国同龄的校长朋友,在此共享欢欣,共叙感慨,共抒爱国情怀。解不开的情结冯振飞一曾经有人这样问我:“如果再有机会让你选择,你还会选择教育吗?…  相似文献   

5.
世纪沧桑话高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沧桑话高教周贝隆  一、诞生于动乱之中的中国高等教育ZO世纪上半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中华大地一直处在动乱之中:辛亥革命(1911)后,出现了十几年的军阀混战、割据;“九一八”(1931)事变日寇侵占东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的八年抗战...  相似文献   

6.
国民革命的失败,中华民国的政权掌握在了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真正的中华共和国掀起了苏维埃运动,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面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又走上了反蒋抗日的道路,建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虽然他们都没有把自己的政权推行于全国,但他们的尝试,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共和国方案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本文试图通过对苏维埃运动与中华共和国兴起及没能取代中华民国原因的分析,说明中国不可能建立单一的资产阶级国家或单一的工农国家,而应该是多个革命阶级和多民族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江西是共和国的摇篮。这块充满神奇的红土地,不但记载了无数血与火的革命史诗,而且留下了众多中华优秀文化的瑰丽篇章。唐宋时期创全国之最的江西书院,曾经为中国古代教育史写下辉煌的一页;而诞生于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华苏维埃教育 (简称“苏区教育” ),则以全新的教育思想和面貌,开创了近代工农大众教育的先河,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的光辉开篇。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70周年之际,李国强同志所著《中央苏区教育史》适时修订再版了。这部专著,不仅是中共党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林高等教育向何处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林高等教育向何处去李同明伴随共和国的成长,中国农林高等教育走过了46年的曲折过程,先后大体历经了恢复时期、院系调整时期、“大跃进”时期、调整巩固提高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6个阶段。在这6个阶段中,中国农林高等教育“饱经风霜”,积累...  相似文献   

9.
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劬劳”“芳草”“眷眷”“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从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公布联邦共和国教育标准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公布联邦共和国教育标准构想丁曙编译俄《教师报》1995年第19—20期上公布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标准构想。”该“构想”反映了俄罗斯教育改革的新动向。现简要介绍如下: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标准构想包括前言和4个章节:1.原来的情况;2.基础教学...  相似文献   

11.
《理想国》中“洞喻”的教化意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在理念论的基础上区分了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并确立了灵魂转向的方向。笔者主要分析《理想国》中“洞喻”所叙述的“灵魂转向”所体现出的对本体性知识的专注、德性超越的内向性及其教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现行大中专教材《现代汉语》关于语气词“啊”的音变,阐述繁琐且有错误。规律应为两条,即连音现象和增音现象。错误的原因是混淆了【z】和z;把两个字母表示一个因素的“er”当成了两个音素。音变不是字变,不宜混同。  相似文献   

13.
从“X儿”产生理据上分析“儿”的性质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分析“X儿”里“儿”(指词缀)的语音、语法、语义等情况。还是从“X儿”产生的理据上分析,都证明“儿”是一个语素。从“X儿”中“X”的词性情况和“儿”在“X儿”中的语法作用以及“X儿”的整体功能等方面分析,“儿”具有如下作用:即语音标记作用、语法标记作用、语用标记作用和语义标记作用。上述作用往往交叉使用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秀选"时代与大学的知识使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缩影,当今的中国大学,也陷入“秀选”的困境,其结果是迎合市场逻辑的“功利化”和迎合公众口味的“平庸化”,于是,大学不再通过其知识启蒙和真理指引成为社会文明的灯塔和精神平衡器,知识服从于实用目的,因此,需要呼唤并重建大学的知识使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三弦源于弦鼗的观点提出质疑。另作新论。通过三弦的史料记载和考据三弦应源于蒙古民族所创制的西那嘎。也就是说西那干胡兀日的另外一种变体。由此蒙古人把三弦也叫“西那嘎”或“胡不儿”。它并非源于弦鼗。更不是“盖琵琶本四弦,三弦者,减去琵琶一弦也”的说法。古代蒙古人创制三弦时。也不是简单地把二弦或四弦改为三弦.而是以蒙古人的制作方法、发声原理、美学观点以及声音特点进行了创制。制作材料上遵循自产自制的原理.把琴箱蒙上羊皮,张拉羊肠做琴弦,长颈无品,无论是在蒙古包。还是在马背上操弄极为方便。三弦把蒙古族胡兀日类乐器的四、五度定弦法融为一体,并丰富了胡兀日类乐器的种类。  相似文献   

16.
17.
地图传输地理空间信息以图形符号,颜色,注记三大要素为主.地图图形符号是利用图形对应模拟、含一定比率关系,借助于人眼视感效果传输地理空间信息的,而且图形符号与地理空间信息存在着一种一一对应的同构系系.  相似文献   

18.
19.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富创造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创造性与他所生活时代的文化传统、教育传统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相当程度上是背离这些传统的结果。他的成长过程在他的同时代人中间属于“反常现象” ,不仅在唐代不多见 ,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时期也不多见。这对今人所探索的教育创新有积极的启鉴意义 :对社会和学校来说 ,创新人才并不总是教育者刻意追求、周密谋划并如期而至的教育结果 ,但是只要给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多样性发展留出空间 ,也就给教育自身的创新留下了生生不息的物种和海洋。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先对“城中村”的概念进行界定。接着从“城中村”的成因、对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以及改造对策,对“城中村”现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