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江苏省为例,对农民移动阅读需求的特征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发现大部分农民需要移动阅读。需要的阅读内容包括实时新闻资讯、农业政策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与流通信息、农村基层管理信息等;阅读内容的加工形式以全文和摘要为主,载体形式以文本与图片为主,出版形式以报纸和网页居多;农民更偏向于短篇阅读,大多对移动阅读内容中的广告持反对态度,最希望使用手机,技术实现方式是短信息,多数农民同时需要订阅和推送两种服务方式,需要移动阅读咨询、上传资料、聊天讨论、收看收听、发表评论等社区服务;绝大多数农民希望移动阅读服务免费。因此,我国各农业服务机构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农民需求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移动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高校大学生移动阅读内容为聚焦点展开调查,在全面梳理当代大学生移动阅读内容及偏好的基础上,分析其所反映的文化特征,以期掌握当代高校学生阅读需求及读者群文化,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进而提高学生的移动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江苏省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电子阅读情况、使用电子阅读设备以及进行移动阅读情况,分析了大学生移动阅读的特点.结果表明:与纸本阅读相比,大学生更倾向于电子阅读.大学生在移动阅读内容、常用电子阅读设备、移动阅读目的与阅读时间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征.提出了还书提醒、OPAC查询、手机阅读图书馆电子资源是大学生最需要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4.
区域联盟移动图书馆的建设,要适应智慧城市建设及用户需求的发展,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在梳理移动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区域联盟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需求,探讨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区域联盟移动图书馆新的功能拓展模式,包括个性化服务、社交网络服务、个人移动学习服务等方面。这是适应图书馆社会化、泛在服务需求的发展需要,也是智慧城市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移动阅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新的学习方式。面对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更新服务理念、采用新的技术、创新服务形式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阐述大学生移动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对大学生移动阅读需求的对策,如补充移动阅读资源、提供移动阅读设备和环境以及加强移动阅读引导。  相似文献   

6.
探索大学生移动阅读的需求特征和发展态势,为深入研究移动阅读理论和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实践提供借鉴.通过编制用户移动阅读诉求调查问卷,对湖南三所高校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移动阅读诉求的内容可分为个性、悦读、分享三重维度,研究证明移动阅读诉求的三重维度内部相关度高,用户需求强烈,图书馆以用户移动阅读诉求为中心开展移动服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用户需求是图书馆服务方式转变的主要驱动力。移动技术的发展使用户的阅读行为、学习行为趋向于碎片化、自由化,而移动服务作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契合了用户的需求。但现有的移动服务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图书馆扩展应用程序、开展移动参考咨询,并提供流媒体服务、移动用户教育、资源推广服务等内容以完成转型。  相似文献   

8.
毕强  马卓  李洁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1):32-38
[目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满足图书馆数字土著民的差异化信息需求,需要对数字图书馆微服务核心特征进行深度揭示,以强化这些特征进行优势互补。[方法/过程]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搜集、汇总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移动终端服务模式与技术支持”的工作机制,重点针对数字图书馆微服务的核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数字图书馆微服务正在改变着数字土著民信息行为和信息获取习惯,围绕数字图书馆微服务核心特征优化微服务和提升用户体验,既能提高微服务黏性,也能够为构建完整的“移动终端的微服务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移动学习是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借助于无线网络终端设备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在提供移动学习的信息服务中,公共图书馆具有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以省级公共图书馆移动学习为研究点,通过数据调查和现状研究,从服务资源、服务模式和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探讨移动学习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学习空间的推广情况,对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进行评价,并针对移动学习的差距与不足提出若干对策,以期完善省级公共图书馆移动学习资源建设、高效服务于读者,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广东省高校大学生移动网络阅读行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并在分析总结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移动网络阅读服务的策略,指出高校图书馆该如何针对大学生的移动阅读需求拓展图书馆的工作内涵,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证分析,对移动环境下辽宁师范大学师生的阅读需求以及阅读行为进行个体特征的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户阅读行为呈现出零散化、片段式等特点,并且不同性别、年龄段、身份特征以及文化程度的用户在移动阅读目的(Why)、阅读内容(What)、阅读方式(How)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应该细分目标用户群体、提供阅读推荐和导读服务、明确移动阅读服务定位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基于KANO模型对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需求进行定量分析与归类,识别移动阅读用户满意度改善的关键因素,提出移动阅读服务满意度提升的策略。[方法/过程] 围绕移动用户的阅读活动,从移动阅读内容、移动阅读服务、移动阅读系统以及移动阅读环境4个维度,设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以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判定移动阅读服务需求要素的分类归属及满意度提升优先序。[结果/结论] 将41项移动阅读服务需求要素划分为3项必备型需求要素、18项期望型需求要素、6项魅力型需求要素以及14项无差异型需求要素,结合满意度重要性矩阵分析,确定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改善的重点及满意度提升的优先序顺序,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完善移动阅读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手机阅读需求、手机读物寻求和手机阅读利用行为等方面对胶东地区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总结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现状与特征,提出手机阅读服务机构应针对大学生用户的需求与行为特征提供手机阅读服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对不同学历背景和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移动信息需求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高校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组讨论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 7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大学生智能手机持有率显著提高,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拟将自己的通讯设备升级为智能手机,他们对移动图书馆服务有强烈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联手移动通讯机构营造移动服务氛围,联手移动图书馆研发机构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制订完善的宣传策略使移动图书馆遍及校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对其需求空间做初步探究,提出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策略。[方法/过程]通过德尔文意义需求理论及模型的分析,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划分为:移动信息咨询、移动导读推广及移动检索教育服务,建立移动参考咨询服务需求的调查框架,对移动参考咨询服务的读者需求进行调查。[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样本读者对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整体需求较高,对其内容需求广泛,其中对移动检索教育的需求最多。高校图书馆应从服务升级、拓展创新、人才培养、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做好移动参考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移动学习的手机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认为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正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击着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从而催生出手机图书馆这种新的服务方式,跃升为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方向。在分析手机图书馆应用和服务现状基础上,结合系统分析,构建出手机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手机图书馆在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中的应用优势,提出了壮大手机图书馆应用,策划长效服务机制,开展读者培训教育,实现一卡通管理模式以及公益免费等服务实践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首先是服务与需求保持高度一致。研究如何扬长避短、契合需求、多元化、多方位实施专利服务,对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绩效、彰显使命担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分析用户需求及服务设计的基础上,以山东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专利服务实践为例,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专利素质教育、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专利科研服务、面向产学研政的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服务三个维度,探讨高校图书馆的专利服务定位、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模式。[结果/结论]"高质量满足用户需求"是高校图书馆专利服务工作的着力点。图书馆要有效开展专利服务工作,合理定位是准绳,专业人才是支撑,专利教育是重点,有效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从信息技术的运用、服务内容革新与突破、多种服务合作模式的结合、服务营销策略等角度,对其所开展的基于移动学习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创新规划与实践进行全面解读,对该服务贴近用户需求与课程特点、探求全程融入和深度嵌入、注重服务内容与形式创新、重视服务规划和宣传沟通、挖掘团队力量与合作机会等特色进行分析,并对该服务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