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具体实例指出了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与现行科技期刊出版政策不相适应的现象,提出出版管理部门应加强相关调研,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及时修订完善或出台适应现实情况的出版政策和法规,以保证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
分析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现状,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面临的难题,发展趋势,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与印刷版科技期刊出版的关系,发展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措施.数字化出版是未来出版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出版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科技期刊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川 《出版广角》2015,(13):52-53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我国对出版行业的体制进行了改革,这对科技期刊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这样的体制改革背景,科技期刊首先要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依据政策来调整发展战略,然后认真分析科技期刊发展现状,找出阻碍自身发展的因素,制定合理的发展措施,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出版是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要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期刊社要加强和数字出版技术商的合作,尽快开发出数字出版平台,运用开发存取的出版方式,并为其提供多种个性化服务,从而保证科技期刊在服务、内容和管理等方面都实现数字化.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重要性,然后介绍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常见形式,最后提出了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的法规意识及新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我国入世后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重申了我国在入世谈判中不承诺放开出版业的庄严声明,并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出了科技期刊社要进一步增强法规意识,认真理解"三个代表"思想在科技出版行业法规中的体现,为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技出版事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曾建勋  郑昂 《编辑学报》2021,33(4):359-364
开放获取运动给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带来变革.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危机,国际上的科技期刊积极回应:新兴出版商大量新办开放获取期刊;传统出版商开设OA子刊,化"危"为"机";多数期刊打造混合出版模式,实现转型过渡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科技期刊受到严峻的挑战: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发展不成熟,加速科研论文与经费外流;没有遵循国际OA标准,无法实行OA经营;政策制度不成熟,配套设施不匹配.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开放获取环境下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遵循国际OA出版规范,创立中国特色的期刊OA模式;发展国内英文版期刊,实行国内外APC同质同价;建立集中开放获取平台,推进期刊集约化发展;确认预印本首发权,无缝对接科技期刊的优先出版;强化OA出版质量监控,培育市场化出版生态.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与科学共同体密不可分,如何借助科学共同体的平台作用,建立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话语体系,是服务科技强国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所处的发展环境和政策导向,阐述了科学共同体在科技期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科研人才评价导向、强化学术团体的科技出版功能、科技期刊分类评价体系建设等3个角度提出了激发科学共同体能量、建设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建议,期望推进科学界和出版界共同努力,争夺全球科技人才与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期刊出版工作是国家科学技术工作和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原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颁布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对科技期刊出版工作属性的上述界定,推动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截至2005年5月1日,我国共出版期刊9047种,其中科技期刊5387种[2]。在这众多的科技期刊中,随着《管理办法》和“精品战略”、“集团化战略”等的贯彻实施,精品期刊初露端倪,阵容逐渐扩大,令人欣慰。有欣慰难免会有遗憾。科技期刊的人员配备,尤其是编务人员的配备,也许就是一个遗憾。《管理办法》明确地把“有健全的…  相似文献   

9.
刘明寿 《编辑学报》2009,21(6):471-473
探讨界定科技期刊出版产业链的概念,阐述科技期刊出版产业链整合的作用,分析困扰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产业链整合的原则和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林强 《编辑学报》2018,30(2):129-133
中文科技期刊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步,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越来越多,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困境.文章分析了制约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评价体系、政策导向的影响,以及期刊自身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文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策略,主要包括明确定位、吸引优质稿源、建立品牌特色、与英文期刊协同发展和创新出版形式等方面.通过这些思考与分析,希望能为我国中文科技期刊走出困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闫东艳  齐婧 《编辑学报》2011,23(3):204-205
从科技传播理论角度、结合历史背景与中国科技期刊特点,对我国近代科技期刊传播模式进行分析,论证科技期刊对我国科技传播的促进作用,对于当下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努力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陈念生 《编辑学报》2002,14(4):290-291
依据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论文比、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发表时滞、发表论文总数、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情况的统计数据,揭示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及与世界期刊的差距,提出了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地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吴锋  朱明  张晓婷 《编辑学报》2013,25(4):366-369
伴随我国经济和科技硬实力的崛起,未来20年将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我国科技期刊应主动参与下一代科技期刊及论文评价规则的制订,主动迎接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新兴业态的"语法革命",主动适应科技期刊集团化建设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14.
对中文版科技期刊刊发英文论文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洋  黄松 《编辑学报》2006,18(3):231-232
针对一些中文版科技期刊刊发英文文章的做法,从办刊宗旨、期刊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定位、译文的质量和读者阅读几个方面分析这种做法的弊病,阐明中文版科技期刊应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要立足国内、找准自己的定位,努力提高期刊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出版的数字化趋势已势不可挡。在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的过程中,我国形成了本国特有的数字化出版模式,与国外有很大不同。文章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现状的基础上,从办刊模式、产业链结构、出版流程、盈利模式和版权利益分配等成长因素,探讨了制约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症结所在。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提升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效率和效益的产业结构的构想,为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给出了多方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林 《编辑学报》2018,30(1):77-79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出版背景下,科技期刊除了要在内容和质量层面进行竞争外,在期刊传播力方面也形成新的竞争.本文以《环境科学》提升期刊传播力的实践与探索为例,探索提升科技期刊传播力的实践与方法,从互动、快速发表、专辑、推送、集成和新媒体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期刊的传播力.《环境科学》传播力得到显著提升,影响力日益显现的初步结果提示,科技期刊应当注重提升期刊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早期科技学术期刊的传播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张惠民 《编辑学报》2005,17(2):81-83
以清末民初创办的几种期刊为例,剖析中国早期科技学术期刊的传播学思想.认为:期刊这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当时社会得到广泛应用和重视,它在宣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和传播国内科技研究成果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编辑们在做好把关人、优化传播媒介、注重传播效果的研究诸方面都有很好的尝试;这些办刊经验为我国现代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国学术话语权的现状,认为中文作为国际科技通用语言已经具备充分条件,中文科技期刊有必要也有能力成长为中国在国际学术话语权争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探讨了中文科技期刊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几个路径:提倡中文优先发表或是双语发表,创建多语种学术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做好融媒体传播,中英文科技期刊相互呼应、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形势下组建陕西省科技期刊集团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紧密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形势和陕西省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我国报刊管理政策及产业化发展趋势,研究陕西省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提出用多元化方式组建陕西省科技期刊集团这一重要发展策略,并指出要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去解决集团化过程中出版主体不明、市场化意识不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CSIRO出版社期刊出版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机制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兵  佟建国  李忠富 《编辑学报》2009,21(2):181-183
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CSIRO出版社期刊出版的运行和经营特点: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出版;开放获取的出版模式;多元化的营销策略。这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