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参加2003年全国蹦床冠军赛和五城会蹦床比赛的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蹦床运动员归因以及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基本归因类型为:面对成功或对比赛结果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归因;面对失败或对比赛结果表现不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蹦床运动员的归因倾向,在性别、年龄、运动等级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文化程度、训练年限上无显著性差异。失败情境下的稳定性维度与运动成绩有显著性意义,优秀蹦床运动员与一般蹦床运动员的归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飞速发展,网球运动的研究也成为体育领域中关注的论题。对网球运动员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研究应用心理测量法对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进行探讨。了解中国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及归因方式的现状,丰富运动员对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球运动员基本归因类型,在成功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在失败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网球运动员在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方式没有性别差异,在失败情境下内外源、稳定性存在性别差异;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不高,存在着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倾向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我国27名健将级(包括国际健将)女子篮球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因果维度量表”(中国版)在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中试用有很好的信、效度;面对胜利倾向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归因,面对失败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归因是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基本归因类型;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方式存在着焦虑水平方面的差异,内部控制型的运动员比外部控制型的运动员特质焦虑水平低;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在不同归因方式的表现上除内外源维度外,没有发现明显差异,但内部的、可控制的归因类型比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归因类型成就动机分值偏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教学情境对学生体操学习行为归因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功条件下,实验组倾向于能力等稳定因素的归因对照组倾向于努力、运气等内部的和外部的不稳定因素的归因。在动作失败的条件下,其归因倾向与“成功”的归因,恰恰相反。进而探讨学生不同归因是如何对学习行为发生作用的。这对于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形成有利于学习行为的归因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成败自我归因与教练员归因特点进行研究,并比较了两者成败归因的一致性.结果表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成功后觉察到的主要原因是努力、身心状态、他人帮助和能力;比赛失败后觉察到的主要原因是身心状态、任务难度、能力和努力.运动员对比赛的归因与教练员对比赛的归因并不完全一致,对于比赛成功的归因,在他人帮助、身心状态和能力上教练员显著性的高于运动员;对于比赛失败的归因,在任务难度上教练员也显著性的高于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归因定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了解目前辽宁省乒乓球运动员的归因定向特征,探讨辽宁省乒乓球运动员归因定向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的关系以及辽宁省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归因的适宜范围;探索乒乓球运动员归因特点等,结果表明,辽宁省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归因趋向于内控,女子运动员成功内控与失败内控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15~18岁女子运动员失败归因趋向于内部,并超出适宜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成功内控和失败内控都有显著性差异;男子运动员比女子运动员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因素;女子运动员比男子运动员更容易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或其它不稳定的、外部的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运动员失败内控趋向内部并脱离适宜水平。  相似文献   

7.
运动中自我归因和他人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体育成就情境中对大学生的自我归因和他人归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运动归因主要以运动兴趣、努力和素质能力为主,归因倾向于内部的、自我可控维度。(2)自我归因与他人归因存在着显著性差异。(3)优差生之间的归因有着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以归因理论为依据,探讨了高师体育系学生对考试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的特点。结果发现:(1)学生对考试成败有不同的原因认知;(2)失败后的期望显著地高于成功情境,且极显著地认为失败结果能改变;(3)成功后主要产生感激、自豪、欣慰的体验,失败后主要产生内疚、惋惜的情感反应;成功后的情感反应更强烈;(4)体育系学生的成败归因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归因风格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归因认知方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特有的归因倾向,是认知心理学关于认知风格研究在归因领域的拓展.归因风格研究将个人的人格特征和他的归因认知过程融合在一起,系统地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在性别角色和自我估价这两个人格变量与归因的关系上.文章以问卷调查为手段,研究我国中学生体育学习归因中的性别差异,研究指出中学生在具体归因原因因素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归因维度上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邵力 《体育师友》2001,(6):14-14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某种行为结果进行推论或判断其原因的过程。心理学家威纳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学生对自己课业成就成败的原因主要归为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大维度。所谓控制源即个人内部因素还是外部环境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稳定性是指那些个内外部因素是否可变;可控性即行为能否控制这些因素。并发现归因与成就动机的两条基本规律:1)失败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的原因,将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而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可控的原因,则不会弱化甚至还会强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2)成功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可控的原因,将会强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而成功被归因于不稳定的、外部的、不可控的原因则无助于强化甚至还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  相似文献   

11.
对网球运动成败归因的科学研究不仅为丰富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理论提供实证依据,对网球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也具有借鉴意义。采用质性研究法以男子网球运动员在大赛后的访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当前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竞赛成败归因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成败基本归因是一致的。从自由节点和相应的总参考点数来看,国内、外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对于失败归因不同。从相应节点比例来看,成功时,国外运动员的归因更加细致和多元化,而失败时,国内男子网球运动员的归因更多。  相似文献   

12.
关于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成败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 Weiner归因理论为依据 ,探讨了我国女子篮球甲级队运动员对比赛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特点。结果显示 ,女子篮球运动员对比赛成败有不同的原因认知 ;失败后的期望显著地高于成功后的情境 ,且极显著地认为失败的结果可以改变 ;成功后主要产生感激、自豪、欣慰 ,失败后主要产生内疚、惋惜 ,成功后情感反应强烈 ;女子篮球运动员对比赛成败归因存在主力运动员与非主力运动员之差别 ,主力运动员情感反应强于非主力运动员。  相似文献   

13.
归因,即对结果或行为原因的认识,其研究是当今社会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现在,归因的组成成分,归因与运动成绩,人际间的行为和情感之跃间关系的研究尤其突出。归因理论属认知方法,其焦点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行为原因的认识和解释。对成功和失败所做的归因不仅影响人们专心从事于一项运动时的努力程度和行为坚持,而且影响运动时的思维和情感。如果体育课上你不会推铅球,根据自己对其原因的分析,你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如果你认为需要练习,你就可能留在投掷区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实验性的将归因训练引入到体院排球教学中,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归因水平,运用相关的归因理论,通过恰当、系统的归因训练来调整和优化学生的归因模式,使大学生的成败归因方式发生了积极性的变化:成功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能力、努力;失败归因于内部可控的因素努力、方法策略。最终,大学生体育学习中存在的学习动机不正确、学习习惯不良、恐惧、信心不足、焦虑、担心、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得到了缓解。归因训练后大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学业成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飞速发展,网球运动的研究也成为体育领域中关注的论题。对网球运动员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研究应用心理测量法对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进行探讨。了解中国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及归因方式的现状,丰富运动员对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球运动员基本归因类型,在成功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在失败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网球运动员在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方式没有性别差异,在失败情境下内外源、稳定性存在性别差异;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不高,存在着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运动焦虑水平与成败归因倾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焦虑水平的变化在运动比赛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运动焦虑水平与成败归因倾向,直接涉及运动员情绪变化对归因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焦虑水平对归因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不同焦虑水平的运动员对于成功或失败的结果有着不同的归因倾向。这些不同的归因倾向有着与运动焦虑水平相关联的激励后效。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田径运动员比赛成败的归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现代归因理论为依据,采用问卷法,探讨山东省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对比赛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特点。结果显示,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对比赛成败有不同的原因认知;失败后期望显著地高于成功后的情境,且明显意识到失败的结果.-j-~改变;面对成功,倾向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归因;成功后主要产生感激、自豪、欣慰的情感,失败后主要产生内疚、惋惜的情感,成功后情感反应强烈。  相似文献   

18.
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随着人们对体育运动心理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归因理论对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过程与行为结果有较大的解释价值。个体的归因倾向直接影响着学习态度。而在体育运动情境中的归因晋遍存在着性别差异,相对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功于稳定的、内部的因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或其他不稳定的及外部因素,而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更应根据性别的差异选择适宜的教法及手段,不应只是简单地降低任务难度,不…  相似文献   

19.
<正> 1 前言在不同的体操教学情境中,由于提供的信息不同,学生对引起学习获得成功或失败原因的判断和知觉也就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归因倾向。所谓归因。简言之,就是学生认为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实施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健美操选修课教学为切入点,以学生考试为成败情境的体验,编制<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归因调查问卷>,对山东师范大学2007级健美操选修班施测,并以归因训练为干预手段,对健美操选修班的学生进行了归因训练教学干预实验.结论:(1)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实施归因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成败归因向积极的方向转化;(2)通过归因训练,可以使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显著增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健美操学习成绩,使学生有意识、系统地在大脑中加快动作概念的建立,加速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巩固,而且还可以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和水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