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超等长训练简介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运动训练就是对骨骼肌(与支配他的神经系统)的强化和协调。骨骼肌的收缩方式包括动力性和静力性收缩两大类。动力性收缩又包括肌肉的离心收缩、向心收缩和超等长收缩(plyometrics)三种方式。超等长收缩就是指同一骨骼肌先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肌肉收缩方式。超等长训练就是指  相似文献   

2.
一、超等长练习的作用所谓超等长练习,美国劳威尔大学赛·迪维拉尔等学者认为超等长练习的含义是“牵张———缩短的周期性练习”。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教授唐·丘博士对超等长练习的定义是:速度与力量结合,产生爆发反应运动或增强爆发力的训练或练习。本文作者认为,肌肉先被迫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迅速转为向心收缩的练习称为超等长练习。而离心收缩是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向心收缩则是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由于掷标枪是一项爆发式的项目,它对队员的爆发力素质要求很高,教练员在培养优秀标…  相似文献   

3.
超等长练习在跳高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近年来超等长训练的误区及对策误区一 :超等长收缩训练易于造成运动员受伤 ,应尽量少用。对策 :的确 ,教练员在对运动员实施超等长收缩练习时 ,经常会碰到运动员受伤的情况。但是必须说明的是 ,这种受伤情况经常是由于运动员关节力量薄弱造成的。超等长收缩练习是提高爆发力的有效手段 ,但对少年运动员经常进行超等长收缩练习 ,容易造成受伤。同时 ,超等长收缩训练易造成肌肉酸疼 ,因此要合理安排训练量与次数 ,留出时间让肌肉得到适应和恢复 ,这会使运动员受伤次数减少。误区二 :超等长收缩练习一定可以使跳高运动员受益。对策 :这在理…  相似文献   

4.
蔡秋 《辽宁体育科技》2001,(4):31-31,34
肌肉在离心(拉长)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缩短)收缩的力量练习称为超等长练习,比较典型的是“跳深”,即从高处跳下再向上跳起的动作,此时的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在落地时做离心收缩,向上跳起时做向心收缩。同样,许多运动项目,如投掷前的“引枪”、团身”、足球射门前的“预摆”等等都是属于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快速交替的活动。认识超等长运动增力效果的生理学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能,能有效地发展肌肉爆发力。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毫无疑问,超等长力量训练在现代优秀短跨和跳跃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国内外发表的大量科研成果已经论证了这种力量训练的生理效果。这些科研资料表明,超等长力量是“专门”沟通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或称弹性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的桥梁。这种力量还与肌纤维的类型、收缩速度、肌肉的代谢特征、神经肌肉的动员以及动能的传递有密切关系。 二、超等长力量训练的原理 超等长力量训练是这样一种类型的训练,即在肌肉工作之前先预先拉长肌肉,以迫使肌肉在随后的蹬伸阶段中产生一种通常叫做牵张反射(或肌伸…  相似文献   

6.
超等长训练是发展大多数运动项目中最重要的因素——爆发力量的一种方法。1.超等长训练的肌理超等长练习是指那些具有对快速动力性的负荷或发力肌肉的牵拉而产生爆发性肌肉收缩特点的练习。超等长动作被认为是依据肌纤维的反射性收缩特性而设计的。这种收缩是由于给肌纤维增加快速的负荷(产生牵拉)而产生的。负责感受肌纤维快速拉长的主要感受器是肌梭,每个肌梭中包含有几条特殊结构的肌纤  相似文献   

7.
一、超等长训练简介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运动训练就是对骨骼肌(与支配他的神经系统)的强化和协调。骨骼肌的收缩方式包括动力性和静力性收缩两大类。动力性收缩又包括肌肉的离心收缩、向心收缩和超等长收缩(plyometrics)三种方式。超等长收缩就是指同一骨骼肌先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肌肉收缩方式。  相似文献   

8.
超等长训练适宜于跳跃专项少年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对提高跳跃成绩效果显著,超等长训练对提高肌肉超等长收缩能力的作用显著,高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尤其是跳跃专项少年运动员应积极进行超等长训练。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运动项目中,肌肉力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最重要身体素质之一。完成各种体育练习时,要求肌肉收缩的值和特点都不尽相同:即当肌肉进行一定程度的快速收缩时,在有些情况下,主要是发展等长力量(静力)的能力;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主要是发展等动力量(动力)的能力。因此,我们主要是想研究一下各种力量训练对肌肉收缩的上述特性曲线所起的作用。现在,力量训练的方法可分为三类:等长训练和两种不同形式的动态性训练——等张训练和等动训练。肌肉力量训练中的等长训练和等张训练早已在运动实践中采用了,而发展力量的动态性等动训练则是  相似文献   

10.
    
G823.02 9801688下肢超等长练习在跳跃项目力量训练中的应用[刊,中,A]/冉冰∥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13(4).-44-45,69(TY)跳跃项目∥力量训练∥等长训练∥爆发力∥肌肉收缩∥训练法针对超等长练习在教学训练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利用生理及生物力学的有关知识,进一步阐  相似文献   

11.
黄海 《中华武术》2013,(5):15-16
超等长训练是对发力肌肉的牵拉而产生爆发性收缩的练习。超等长训练是发展爆发力量的重要手段,对田径项目中短跨和跳跃运动员尤为重要,是全面身体训练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多年训练的实践,以短跑、跨栏和跳跃项目的训练为例来探讨超等长训练的方法。一、超等长训练的方法超等长训练一般分为徒手练习和利用器械的练习。  相似文献   

12.
肌肉离心收缩研究现况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肌肉力量练习分类现有不同方法。有人将力量练习分为等长(Isometric)练习、等张(Isotonic)练习和等速(动)(Isokinetic)练习三种。其中等长练习又被称为静力性(Static)练习,等张练习又被称为动力性(Dynamic)练习。也有人按向心(Concentric)、等长、离心(Eccentric)进行分类。“等长”、“等张”是肌肉生理学家用离体肌肉对肌肉收缩特性进行研究所使用的术语,用于运动训练上并不科学。因在活体上并不存在真正的等长或等张收缩。但目前已被大家公认并广泛使用。“Isokinetic”的概念,于7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体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阻力训练和超等长阻力训练后下肢肌肉力量变化,比较肌肉激活模式的不同.方法:将16名男性篮球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8周下肢阻力训练和超等长阻力训练.采用3-D测力台测试训练前、后最大随意收缩值,用表面肌电记录训练前、后6次重复训练动作的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的激活信号,计算积分肌电值和髋、膝、踝关节周围拮抗肌共激活.结果:两组下肢肌肉力量均显著提高,阻力训练组效果较明显.超等长阻力训练组肌肉活性显著高于阻力训练组.训练后超等长阻力训练组肌肉活性出现适应性变化,髋、踝关节拮抗肌共激活显著升高,膝关节拮抗肌共激活训练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阻力训练组训练前、后肌肉活性及拮抗肌共激活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超等长阻力训练有助于提高肌肉间协调性,可以优化肌肉动作的运动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对超等长训练的界定 超等长训练就是采用各种跳跃等练习,锻炼肌体快速“离心一向心”收缩能力,提高个体的爆发力或功率。例如快速的连续换脚跳,或者强度更大的练习,从30cm高台上跳下来,在脚刚触地时立即向上或者向前跳。超等长训练中使用的一些练习应该具有一个具体项目的特殊性。例如,跑步选手应该采用连续换腿跳,然而,标枪选手应该采用俯卧推起,双手在落地前相互击掌。为了将超等长训练运用在运动员的训练中,我们首先必须理解肌肉反应的神经运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田径项目中超等长力量及其训练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等长力量是指肌肉先作离心拉长,继而做向心收缩过程所产生的力量,也叫做反应力量。超等长练习作为一种发展肌肉爆发性力量和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受到教练员和运动  相似文献   

16.
<正> 前言起跳效果取决于起跳的速度,力量。起跳的速度、力量取决于起跳相应工作肌群收缩的力学效果。显然,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力量,是提高运动成绩最主要的途径。径赛和跳跃运动员尤其要提高工作肌群的相对肌肉力量。近年来,国外体育科研人员和教练员十分重视与运动有最直接关系的神经肌肉组织的生理生化研究,十分重视提高肌肉速度力量和肌肉质量的研究与实验。本研究通过教育学的对比实验,以训练中下肢工作肌群神经肌肉组织机能状态的变化,以及运动中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支撑运动器官与地面相互作用的效果为内容,进行综合研究,旨在探讨跳跃训练中“退让”与“克制”两类练习对跳跃成绩和工作肌机能状态所产生的影响差异,确定下肢肌群退让与超等长收缩训练的典型练习——跳深练习的训练价值,及其对下  相似文献   

17.
等长力量训练等长力量与肌肉群充分伸展和收缩的等张力量不同,它以静力形式克服静止状态的阻力,例如墙壁、同伴对抗、重物或自身重量等。对股四头肌进行等长力量训练,是提高低姿势滑行能力所必须的基本要求。训练中肌肉一次性收缩时间应达到最大程度(完全耗尽)。艾·海登具有非凡的等长力量,有一次,他做45秒静蹲接10次蹲跳连续作业超过半个小时。他在比赛和训练中所表现出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健康男性大学生膝关节(屈肌和伸肌)经过长期离心训练后,在SIVC时(SIVC)心率(HR)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进行力量训练,实验组进行离心训练(持续训练10周、每周3次、8~12次峰值力矩的70%~80%训练、2~4组).完成训练10周后,分别采集受试者在SWC(最大等长收缩峰值的15%、30%和40%)时的HR及HRV(频域分析中的LF和HF).结果:实验组在训练10周后离心收缩时PT显著增加(P<0.05),等长练习的持续时间显著增加(P<0.05),但训练组在训练前、后HR反应模式和HRV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离心训练增加了肌肉离心收缩力矩和肌肉等长收缩持续时间,但并没有影响植物性神经对心率自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利用超等长肌肉力量训练原理,探索提高少年投掷标枪成绩的途径。方法:实验法、数理分析法。对象:绍兴市业余体校标枪投掷运动员8名。测试:根据超等长肌肉力量训练原理,设计了综合训练手段,经8周实验,进行测试对比。超等长练习手段:(1)双手对墙投篮球。人墙距离5m,双脚前后站立,队员接反弹球后,以球的反弹势能使身呈满弓,瞬间以胸带臂对墙投球。(2)仰卧投实心球。练者仰卧于板凳,双手头后平伸,当同伴把球从适宜高度下落时,练者双手接球并快速向上投出。(3)从高处下落做投掷练习。练者可持小杠铃片、小实心球或小树枝,在适当高度的台…  相似文献   

20.
跳深练习在跳跃运动训练中已被广泛运用,许多学者和教练员对跳深练习做了可贵的探索,但是对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用跳深的研究仍不多见。本文试图阐述跳深练习的原理以及三级跳远运动员运用跳深训练的力学特征,希望对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有现实指导意义。一、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浙江省10名一二级水平的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研究方法:运动学测试法。二、跳深练习的生理学依据跳深练习是典型的超等长练习,是人体利用自身的体重所产生的冲量迫使下肢肌肉离心收缩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跳跃运动,它能使下肢肌肉在向心收缩前预先拉长,肌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