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开展具体的体育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事先拟定好相应的教学计划,而学习目标的设置则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重头.体育新课程提倡"目标统领内容",即强调根据事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来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标引领内容”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先确定目标然后在目标统领下确定教学内容,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发展主体的教育理念。课堂学习目标引领下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我们体育与健康课程总体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体育老师如何制定设计一个合理的课堂学习目标尤为重要。但许多体育教师在实践中设计课堂学习目标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对理解体育新课程要求的目标体系出现了一些误差。如制定的目标仅仅停留在表面,大而空、可操作性差、难以测评、与新课程理念出现偏差等。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统领内容与教学设计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一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目标统领内容”与“体育教学设计”的关系,由于受到“目标在任何一个层面上始终引领教材内容”这一论断的影响,使得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在教学设计中出现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偏差。通过对“目标统领内容”理念在不同层面教学设计中的含义、体现和把握的分析,试图给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中如何把握目标统领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体育新课标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递进的目标管理体系,提倡以围绕目标组合内容的教学单元来组织教学,传统的单元教学计划在体育新课程背景下难以适应体育课程教学水平,所以新课标下的单元教学计划需要相应的改革与充实新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体现体育课程教学水平。那么如何制订单元教学计划和组织实施教学,就成为当前课改急需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师、学生、教材内容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要素,选择与构建科学的学习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也就是榘清来自活水之源,花繁开自壮枝之本。原体育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显而易见,新的课程理念是目标统领内容,而没有提供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何运用新的课程理念,选择学习内容.对每位体育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设计实质上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是对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和情景与过程做的精心安排。[1]它是把体育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场地器材布置等看成是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并把教学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理解这条建议的精神,在我与第一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这个问题感到有许多困惑。如,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的关系是什么?内容标准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内容标准只提供一个内容框架,而不提出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统领内容应该统领到什么层次?是水平计划的层次,还是单元计划的层次,或是课时计划的层次……等。我想结合自己学习课程标准的体会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一、关于课程的…  相似文献   

8.
李林 《体育教学》2008,(1):40-41
一、关于学习领域的划分 “新课标”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设置了相应的学习领域目标。学习领域的划分,弥补了过去体育课程单纯以运动形态及功能划分学习内容的不足,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学习范围,更加有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多元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为体现体育课程的价值,《体育课标》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重新制定了体育课程性质和全新的基本理念,还确立了学习目标统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的重要地位,为我们更好地实施《体育课标》指明了方向和途径。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一批全新的各种不同表述形式的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0.
现行课程标准对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对内容与方法只提出了一个大概的范围,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掌握技能,制订科学合理的体育单元教学计划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重任,在现在课程标准的统领下,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大众熟知的点菜模式,进行图表与对比分析,注解体育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流程与策略,为优化体育课堂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了五个方面的水平学习目标与内容标准,怎样将结果性目标(主要是“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方面的具体目标)与体验性目标(主要是“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的具体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是教师在教学计划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关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 新课程改变了以规定教学内容为主的《体育教学大纲》的框架,构建了体育课程不同水平学段的目标体系,强调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并明确指出取消了小学体育教材。这样一来目标清楚了而内容模糊了,把具体的操作问题和课程开发的权力留给了基层学校和一线体育教师。但是我们大多数教师缺乏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加上体育课时的增加,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课兼职情况较为普遍以及刚踏人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他们抛开教材就难以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在教学与实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课程目标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由目标统领内容。在内容方面,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和空间。施教方只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可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1.新的《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学生“身、心、社”三维健康观,以及体育课程自身动态的教学特点,拓展了课程学习内容领域,构建了学习领域不同水平段的目标体系,体现了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新要求。与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而且还要通过多种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同步发展和提高学生“身、心、社”三维健康水平。2.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单元计划,其内容主要…  相似文献   

15.
<正>体育新课程以目标统领内容,把课程开发的权力交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取消了小学体育课本,一些教师心中没数,手中没秤,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这种新的挑战,我市于2005年开始积极推进“小学主题单元教学开发与建设”研究,试图通过这项研究,培养小学体育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建设一套便于操作、利于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教育部于2001年11月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此次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学校体育课程以全新的内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要求:“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体育新课程社会适应教学目标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体育学习中社会适应不再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陪衬、附属,而是体育课程的终极目标.这既体现了体育教学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也凸现了社会适应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体育新课程学习领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适应领域没有实体内容,目标的实现需要渗透到实际教学内容与活动之中,社会适应目标的设计既是重中之重,又是难中之难.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教育实践层面的问题也不断涌现诸如,“目标统领内容”理念下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教学方法运用问题、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教学评价运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体育新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从哲学意义上讲,“世界上的一到事物、现象和过程自身都包含着相互依存、相互联结、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矛盾的两个方断。”所以,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发现问题后如何分析矛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什么要目标统领学习内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淮(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什么《标准》要强调以目标来统领学习内容呢?首先,是由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确定的。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课程内容的选择,而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又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课程目的不仅在于增进身体健康,而且还有传承体育文化,培养终生体育锻炼意识、能力与习惯;建立“课程目标——领域(或直接称为内容)目标——水平目标(或年级目标)——某水平的内容目标”的目标层次体系;取消“运动参与”的单列目标,将“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和体育锻炼”等目标内容纳入其他目标中;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合并成为“促进心理健康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取消“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设“思想品德”或“品德与行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