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锋  王慧敏 《软科学》2016,(4):140-144
从系统论的观点,结合突发洪水应急决策特点,分析非常规突发洪水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突发事件、承灾载体、环境单元及应急活动各要素及要素间关系,基于知识元理论,建立突发事件、承灾载体、环境单元及应急活动等知识元模型,构建基于知识元的多层次情景表达模型。以淮河流域2007年洪水灾害片段为实例,应用情景模型对非常规突发洪水应急情景进行完整表达,并实现应急情景态势转化及推演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俊  张亮 《现代情报》2011,31(2):16-19
情境转换对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知识转移有重大影响。首先,在对知识情境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知识分类研究的回顾中,本文发现二者均缺乏对情境转换的研究。接着,对连续生命周期与非连续生命周期两种开发模式的知识转移主体、知识转移方式以及知识转移的情境的比较中,提出了情境转换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主要情境,以及情境转换对知识转移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3.
网络结构与知识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转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中进行的.分析了社会网络情景中的知识转移活动,指出不同的网络结构对知识转移的作用是不同的.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得出,组织在维护好组织内部强关系网络的同时,要积极建立范围广阔的外部网络,并根据知识转移的需要,把外部的弱关系适时变成强关系,转移组织需要的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元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抽取情景共性要素及要素关系提出情景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领域的基于知识元的情景概念模型,而决策人员面对的具体情景则是对情景概念模型的实例化。本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应用计算机进行情景模拟的研究实现,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决策人员在决策时所需的信息,降低决策时所面对的不确定性,为进一步针对情景进行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对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爆发会带动舆论信息的传播,本文旨在揭示网络舆情驱动下突发事件的演化机理,为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救援活动、有效控制舆情蔓延提供依据。【方法/过程】运用知识元表示法描述突发事件的情景状态、应急活动、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四种要素,构建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情景推演模型,并以沈阳非洲猪瘟事件为例,建立网络舆情驱动下突发事件情景网络结构,通过动态贝叶斯网络直观呈现情景演化过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情景推演模型在时间推理与事件发展的顺序上与突发事件演化过程基本一致,通过应急活动扰动分析,证实知识元表示和动态贝叶斯网络方法的有效性,为舆情引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建梅 《情报杂志》2004,23(9):27-28
知识转换是知识管理中的核心内容,知识转换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分析了知识转换的内容及意义,提出了知识转换的三种形式,并对影响知识转换的因素作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滔  徐静 《情报探索》2006,(6):114-116
阐述了知识转换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知识转换的模式及其重要性,从4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促进企业知识转换的10条策略。  相似文献   

8.
实践共同体支持下个人知识吸收能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知识吸收能力是知识创造和转移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载体和环境,其研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实践共同体是知识创造的引擎.在本文中我们分析了知识转换模型、个人知识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实践共同体的个人知识吸收能力研究模型,并分析了其中的认知情感、知识流程、环境场和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项目型组织知识转移动因和组织情境要素系统,运用模糊认知图动态仿真项目型组织知识转移动因和组织情景的动态作用关系。为项目型组织改进激励机制,优化成员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与内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本质,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必要过程。科学定义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并从目标层面、操作层面和组织层面探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的特点。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包括:知识转移的任务复杂性、转移主体之间的知识深度距离较小且知识宽度距离较大、转移的知识以隐形知识为主、团队内部信任关系建立时间较长及多重调控。最终,从目标、要素、过程和关键环节等方面阐释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企业知识转移的情境分析模型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企业知识的发展与转移依赖于企业特定的情境,本文从文化、战略、组织结构和过程、环境、技术和运营等五方面来构建知识的情境维度,分析情境与企业知识转移的互动关系,提出企业知识转移的情境模型和相应的二种情境模式,并进行相关的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需要考虑用户科研情境的因素,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科研人员个体,忽略了科研团队的情境。针对团队科研活动的情境进行知识推荐,可以更好地服务以团队合作方式开展的科研活动。[方法/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团队科研—知识应用情境匹配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推荐方法。运用情境感知技术构建数字图书馆知识应用情境和团队科研情境模型,将二者匹配,为活跃用户筛选出备选知识和邻居用户,完成知识排序和推荐。[结果/结论]通过数字图书馆知识推荐实例证实,提出的推荐方法能够精准挖掘出团队科研情境下科研人员的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13.
企业战略联盟中的知识转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于培友  靖继鹏 《情报科学》2006,24(5):758-761,766
本文论述了企业联盟从产品联盟到知识联盟的演进,提出知识转移是企业联盟成功的关键。讨论了不同的知识类型和企业联盟形式的关系。通过对知识转移一般过程和影响转移因素的分析,文章提出企业联盟知识转移的关键是建立知识转移的情境,并从战略、组织、文化三个维度分析了知识转移情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并购后整合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企业知识转移的角度分析了技术并购后的整合问题。讨论了技术知识特性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文章提出技术并购后整合的本质是技术知识的转移,而技术知识转移的关键是建立知识转移的情境,并从战略、组织、文化三个维度分析了知识转移情境的建设。最后,以思科为例对技术知识转移理论作了案例分析。本文对技术并购后整合中知识转移的分析弥补了现有对并购整合和知识转移应用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知识具有默会性和情境依赖性,默会知识的交流、共享与情境密切相关.默会知识的共享实质上是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只有亲临现场、共同在场、互动沟通,才能有效地传递与分享默会知识,并基于此创造知识信息化为知识共享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知识共享,但非结构化的问题难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处理,信息系统在共享默会知识、情境依赖性知识时往往无能为力,永远都无法完全替代主体共同在场的面对面的互动沟通.因此,为实现情境依赖性的默会知识充分共享并创造知识,即使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也有必要进行共同在场的沟通.  相似文献   

16.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转移过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张莉  齐中英  田也壮 《情报科学》2005,23(11):1606-1609,1634
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各环节中的一部分,对实现组织中知识的共享、应用和创新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概括了知识转移的层次和渠道,研究了知识转移的过程,从而强调组织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的有效传递与吸收,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创造。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依托知识这一载体,使高技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这一过程的系统研究,分析了阻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定量化的知识转移一般模式、形成机理和收益分配方案,对提升高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逐渐成为高技术企业战略联盟合作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空间建设的本质是知识情境建设,知识情境建设的价值在于满足读者隐性知识获取和建构的需要。知识情境界定了图书馆空间的逻辑边界,是图书馆空间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可以为图书馆空间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图书馆可以根据知识情境理论,通过建设原始知识场、系统知识场、知识交流场和知识练习场打造高水平的图书馆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协同创新背景下,基于跨组织知识转化SECI拓展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计算获得相关指标对跨组织知识转化知识价值增值的重要性程度,并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为促进"互联网+"协同创新背景下跨组织知识转化,以及提高知识增值提出相关管理建议。研究表明:(1)在跨组织知识转化各过程中,外部知识内部化对知识增值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内部知识外部化过程,外部环境相对最小;(2)组织结构和知识吸收能力、组织开放性和知识传递能力、组织网络嵌入性为各跨组织知识转化过程中影响知识增值的关键因素;(3)跨组织知识转化中的知识增值主要受到组织自身属性及其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