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关于教育技术专业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技术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的新兴学科。教育技术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没有学科建设就没有学科地位。本文通过对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方案的探索,对学科建设中的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生培养等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杜永利 《高教研究》2007,23(4):39-41
当前社会生态环境凸现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和现代广告业发展及其人才需求存在着脱节缺陷,急需对高校广告学学科建设进行观念改革和课程创新。在广告课程的观念转变和课程内容创新两方面提出有益的建议,以适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环境和趋势下高校广告教育和广告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推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理论发展和学科建设,有必要对职业技术教育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职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职技教育及其相关现象的职技教育侧面。对职业技术教育概念的传统理解已不合适,应是“以寿命个体系统地获得实用性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品质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合理的编排顺序应是先开设实训课程,以实训为核心安排教学,然后根据实践需要开设相关的理论课程,并通过实训促进专业理论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教育技术学科兴起于20世纪初,在其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受到了社会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的很多影响,其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甚至专业名称都在不断地调整变化。在近一个世纪中,美国众多拥有一流师资与研究资源的大学为军队、工商业、K-12教育等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教育技术人才,考察这些学校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历史与人才培养模式,试图对美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形成概括性了解,并为我国该学科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职业发展教育学科建设是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全程化生涯教育之需,推动社会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之一。郑州大学第三届职业发展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立足“职业发展教育学科建设”基点讨论高校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与会专家在职业发展教育学科建设的时代需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高校生涯发展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路和经验等方面进行了交流,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拓展了视野、明晰了理论研究范畴,对促进我国职业发展教育学科建设以及高校生涯发展教育实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对于教师教育,要提高认识理念,在学科建设、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开发上,依托学校和专业两个平台,构建富有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好地为新课改服务。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哲学视野审视教育技术,其发展变化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教育技术的文化变迁涉及到课程观、教师观、现代教育技术观和人的发展观等问题。教育技术的渐进式发展伴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本文立足于教育活动中的教育技术现象,从文化视角揭示了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试议高校广告教育的现代观念转变和课程内容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生态环境凸现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和现代广告业发展及其人才需求存在着脱节缺陷,急需对高校广告学学科建设进行观念改革和课程创新。在广告课程的观念转变和课程内容创新两方面提出有益的建议,以适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环境和趋势下高校广告教育和广告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是伴随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中本科专业课程的设置是该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工商管理教育,尤其是中关高校工商管理课程体系设置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既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管理实践需要,又能够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课程设置建议,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我国部分高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浅析教育技术与数学模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方法、实践等方面分析、论述了教育技术与数学模型方法之间的密切联系,指出对于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发展而言,数学模型方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阐述了数学模型方法对教育技术的学科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内涵建设已成为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的主题。学校必须从明确内涵建设的要义和基本内容出发,以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为抓手,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充分发挥优秀办学品牌对提升办学内涵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在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中存在两种张力:教育管理研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张力以及教育管理研究与教育管理实践之间的张力。尽管教育管理学以教育学和管理学为基础,但它仍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要促进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教育管理学学科就需要借鉴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视角,加强对实践问题尤其是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想和设计,并增加案例研究,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在高师院校发展中,其教育学科的建设问题与其有密切关系。教育工作和学校发展需要教育理论的指导,高师院校的发展更需要教育学科强有力的支撑,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特性要求其应加速发展教育学科,高师院校特别是后发的一般或地方高师院校更应有强烈的加速发展教育学科的意识和观念,而高师院校的教育学科也应主动发展和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14.
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新时期凸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光辉,但学科建设也遇到了一些突出问题,诸如相邻学科对教育技术学的认同与包容问题,教育技术学如何摆正与相邻学科的关系问题,在教育学科群中如何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出路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学科在濒临绝境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重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大规模译介国外教育学科为特征的隐蔽式教育交流成为我国当代教育学科重建的一条重要路径.对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的文本分析表明,隐蔽式的教育交流通过译介国外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对这两个学科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展现了教育交流对我国当代教育学科发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建立老年教育学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既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老年教育独特的学科价值体现。从当前理论成果、现实驱动力来看,老年教育学科的“内外在建制”已经基本成熟,需要明确老年教育学科发展的目标,具体包括:加快构建“三大体系”,进入《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登上并站稳大学和干部教育讲台,成为师范生和老年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设立老年教育专业,进入教育部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目录。要实现这系列标,从宏观上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和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讲话精神;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老年教育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老年专家(人才)的主体力量;着力发掘年轻的新生力量,形成学术梯队;整合各方多学科力量,形成学科建设联盟。而在微观学科建设方面,可以遵循“学科、专业、课程”与“课程、专业、学科”两大建设思路,真正实现年龄友好的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数学教育学学科建设始于对“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相关问题的探讨,经历了作为一门课程的“数学教育学”、作为系列课程的“数学教育学”及作为学科群的“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学”的主题研究繁荣等几个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学科。数学教育学是一门涉及数学、教育学、哲学、心理学、文化学、传播学、教育技术学、思维科学等有关内容的新兴交叉学科,在数学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形成了数学教育专门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发展、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学科体系。今后,数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仍需关注理论体系建构、研究团队建设、研究视角拓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华北科技学院学科建设为例,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形成及其特点;从学科、专业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出发,论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根据学科及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从完善机制、制度、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和科学评价等方面论述了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一流学科成就一流大学。哈佛大学注重围绕内涵发展学科。哈佛以法治、民主和自治的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保障,以形成卓越学术共同体作为理念先导,在尊重学术权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院系的办学自主权,紧密围绕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和研究生教育等内涵推进学科发展。哈佛经验表明:构建卓越学术共同体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办学者需要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围绕形成大学制度、办学理念和学科组织逐渐提升整体办学质量;作为系统工程,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形成符合教育规律的内在运行机制;学科发展需要保持忧患和竞争意识;办学者应与时俱进地理性审视大学文化传统与学科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丰富研究主题、扩大研究范围、拓宽学科边界是近几十年教育史学科建设的主要路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史学科外延增长效益的局限性日见显著。基于对现状的分析,本文主张借鉴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引入儿童年龄分期作为重构教育历史的概念工具,从年龄分期变迁与教育演进的相互关系出发考察教育的历史过程,以此更新研究的视角,深化问题意识,探索教育史学科内涵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