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过去潜在的信息和信息技术在人文与社会层面的问题已越来越显现出来。这些问题虽然在表面上已不再是纯粹的信息科学问题,而是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和“健康问题”,但它们又是信息科学研究者所必须面对、重视和研究的。在这些问题中,“信息污染综合症”和“信息技术恐惧综合症”是所谓“信息病”中的两种常见病,颇值得一提。1 信息污染综合症 所谓“信息污染综合症”,是指信息接受者在一定时间内接受了超出机体承受能力的大量繁杂的信息后,来不及分解消化,大脑受到干扰而产生疲劳反应,发生“信息消化不良”,从而导致烦躁不安、头晕脑胀、思维与判断能力下降、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通过招募42位本科生进行实验研究,探讨数字图书馆环境中用户交互信息搜索行为与交互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户与数字图书馆在不同维度的交互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交互绩效。其中,技术维度的“界面易用性”、“导航清晰性”和“栏目信息组织合理性”,信息维度的“所获信息充分性”及任务维度的“获得任务所需信息的信心”显著影响且可预测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的交互绩效。  相似文献   

3.
论国家信息政策法规的制定需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勇 《图书情报工作》2003,47(12):35-40
详细阐述国家信息政策法规作为人类社会中所存在的一种“供给”,其产生与发展最终源于三大“需求”,即来自信息消费方面的制定需求、来自信息环境方面的制定需求和来自信息经济方面的制定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这三大制定需求对国家信息政策法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过滤的方法与相关技术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信息过载”问题,为了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实用性的信息,信息过滤技术应运而生。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用户的信息需求与表示、文档的表示技术、匹配技术、信息反馈技术等四个方面探讨网络信息过滤的方法与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信息公平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公平问题经历“信息分化”、“数字鸿沟”和 “信息公平”三个研究发展阶段。我国学者对信息公平问题的影响、信息公平的概念、信息公平/不公平的表现及障碍因素、实现信息公平的原则与保障途径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总体来看,研究尚处于初探阶段。对信息公平的内涵、信息公平的英文对应语、信息公平问题的话语体系以及实现信息公平的目标等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秋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7):113-125
基于政府信息公开与公共图书馆的必然联系,提出“中间向两头”的信息构建策略,对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本体和载体的构建提出新思路,试图利用层群码分类法将“中间向两头”的信息构建策略转换成实现便捷服务的方案,构建政府公开信息统一平台导航系统,以有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搜索引擎的信息过滤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网络信息数量的迅猛增长,“信息过载”、“信息超载”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信息过滤技术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象, 减少用户在获得信息过程中的负担, 向用户提供数量适宜、质量优良的信息。本文在略述了信息过滤技术的产生背景后, 介绍了两种比较常用的信息过滤模型——布尔逻辑模型和向量空间模型。SIFT 是一个著名的信息服务系统, 它的核心就是信息过滤技术。因此, 文章还详细地介绍了SIFT 的工作原理和其中所使用到的信息过滤技术, 并且对S IFT 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它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多元语境中对信息公平内涵的阐释,指出信息公平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体在信息活动领域中合理地分配信息利益和责任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状态,并提出践行信息公平的基本原则,即“人是目的”、“正义之平等”以及“利益平衡”原则,进而建构信息公平本体论的认知图式。  相似文献   

9.
以基于Web2.0的社会网络用户“社会联系”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仿生学”意义上群体行为的社会特征,并呈逻辑关联地分析从“人机交互”到“人信息交互”、“社会交互”发展历程中的动力因素及本质特征,社会网络信息资源生成模式的“自组织”现象及其弊端,指出从语义关联角度集成社会网络资源的“社会语义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在以基于“社会提示”的社会导航及Bradford分布对社会网络的信息资源所产生的过度离散现象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公共知识中心”说诘难-与龚蛟腾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一说值得商榷:“公共知识”有很多含义,此处“公共知识”定位不明确;知识必须通过信息化处理后才能存储与流通,而文献是知识信息化的方式,图书馆资源是文献信息,说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并不恰当; 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没有凸现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指出图书馆是读者与文献信息资源双向互动的中心,这一定位说明了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即本质,也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事业的人文传统。  相似文献   

11.
网络信息产品交易中“柠檬”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网络环境下信息产品交易中存在的“柠檬”问题,以“柠檬”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网络信息产品交易中存在的“柠檬”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并结合实例论证了社会的四个不同主体政府部门、网络信息产品提供商、网络信息用户、网络信息中介在解决“柠檬”问题时应采取的对策,以达到提高网络信息市场交易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信息认知的信息检索模型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全信息认知角度对检索模型中的各要素进行阐释:首先阐释语法层次的系统要素;其次阐释提高检索效率的关键——中介要素;最后阐释信息检索发展动力——用户要素。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论述模型的整合过程:一是基于用户要素的认知模型的整合;二是基于检索人要素的系统模型的整合;三是基于设计人(系统)要素的宏观的过程整合。  相似文献   

13.
王卫  史锐涵  闫帅 《情报工程》2016,2(5):067-074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直接交易成本变小,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息质量难以控制和判断等问题使得传播过程并不高效,本文旨在分析中介的参与是否能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本文构建了信息传播有无中介参与两种情况下的博弈模型,通过对博弈模型的分析,探讨影响信息传播各方策略的因素以及中介的作用。最终得出结论:中介的参与和中介的负责程度均对信息传播过程产生影响。另外,信誉机制、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人的信息素养也是影响信息传播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针对Web信息检索现状和当前智能检索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先控”智能检索系统,面向基础用户,充分利用质量较高的网络资源分类目录体系,辅助形象化的“知识地图”显示,快速准确地定位用户的信息需求范畴,以提高检索效率和检索精度,同时分析了实现技术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阐述信息服务生态链概念及主要类型,分析信息服务生态链中节点质量与数量、上游信息人多元化程度、信息技术介入、信息人之间的信任程度与协同程度、信息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对信息服务生态链功效的影响,提出提高节点质量、优化节点组合、创新连接方式、加强信息人之间的协调互动、实现信息人之间的共赢互利等提升信息服务生态链功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信息资源开发机制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资源开发存在三种机制: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公益机制。三种开发机制有其各自的运作机理,在选择信息资源开发机制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信息资源的物品属性、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政府的职能理念、政府的政策倾向、公众的信息需求、技术的进步以及资金保障都会对信息资源开发机制的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冯璐  陈琳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3):133-97
以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为依托,探讨当前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分类体系应用状况。通过浙江省、南宁市政府信息公开分类体系的案例,从其指导原则、主题分类、服务分类、机构(部门)分类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说明,发现信息公开分类体系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对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的编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从而提升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Information intermediaries collect, organize, and distribute information to their clients. This study examines three institutional forms of information intermediary: the for-profit firm,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agency. Using results from the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terature, five tests are proposed that characterize particular information markets. For a given information market, these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e institutional form of information intermediary that will maximize the total social and private benefit from information consumption. Although many kinds of inform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delivered by for-profit information intermediaries, socially beneficial information often requires subsidized provision from government or nonprofit intermediaries in order to encourage consumption up to socially optimal levels. Applications to current topics in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信息生态平衡与否,规定于作为子系统的信息主体、信息技术平衡与否。演化性、空间性、功能性存在的信息技术和位阶性、利益性、博弈性存在的信息主体,无不存在着非平衡性,因而“平衡的信息生态”不可能。现实中,应充分利用信息生态的非平衡性,以形成和巩固能够持续推动我国信息生态发展的有利态势和格局。  相似文献   

20.
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李纲 《情报学报》1999,18(4):335-341
本文阐释了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信息资源配置的概念与内涵,探讨了改进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条件和途径,进而系统地分析了信息生产、信息市场的有效性以及信息产业的政策目标和结构调整,从总体上构建了信息资源配置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