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同样也是减轻自然灾害,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要手段。对公民的国情教育也应包括灾情教育、防灾减灾的常识教育,要从儿童和学生做起,认识充实减灾知识是目前中国防灾工作中面临的一项最为紧迫的任务。时代呼唤灾害教育,灾害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国内的学者们认同灾害教育是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以培养灾害意识为核心的教育,受教育者能掌握一定的关于灾害本身及减灾防灾的知识与能力,树立正确的灾害观,  相似文献   

2.
由于国内自然灾害频发,日本民族历来十分重视对国民进行防灾教育,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使得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令人惊叹的有序。对于近年来我国各种灾难危机频繁发生的现象,借鉴日本民族的防灾教育经验,如何加强我国的防灾意识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灾害防御意识教育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高校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课程的现状,旨在探讨通过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各种灾害事件及其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救观念,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与技能。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迫切需要广泛开展灾害教育以促进防灾减灾工作更好地开展。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是实现向社会公众传播和普及防灾知识、持久有效地提升社会公众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技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时期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有必要对公民进行系统的防灾减灾教育,以提高其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防灾减灾教育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最根本的是未形成防灾减灾教育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新时期,必须构建起系统完善的灾害教育体系,形成以政府、社会、学校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原则。在该原则的指导下:加强政府的教育立法和管理,使防灾减灾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完善我国中长期教育规划;以新课改为契机,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使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适应防灾减灾教育的要求;加强灾害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5.
田辉  李协京  秦琳  方勇 《辽宁教育》2013,(8X):92-94
<正>一次次灾害经历反复强化着日本国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常态化的防灾训练使人们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准确、有序的紧急避难和自救措施——日本:坚持防灾教育和训练常态化田辉日本是世界上第五大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多发国。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是日本有记录以来最强烈的一次。据日本2011年年度防灾白皮书统计,在总遇难人数超过18580人的地震海啸灾害中10至19岁学龄人口的遇难人数(女生171人,男生165人)是全部遇难人口年龄段中最少的,其中位于重灾区的岩手县大船渡市立绫里小学地震海啸发生时在校的所有学生,在校长的指挥下由老师带领撤离到高处避难。这得益于日本中小学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和常态化的防灾教育。为了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有效保护学生的生命和人身安全,减少教育设施财产损失,联合救助受灾人群,确保尽快恢复教育活动,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了"防灾实施计划",该计划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地方教育委员会制定灾害紧急对策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世界各地灾害频发,我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海地地震、智利地震、我国西南几省的大旱、各地沙尘暴龙卷风肆虐、2011年2月的新西兰地震以及3月的云南地震、日本地震,使我们惊恐地发现灾害一直笼罩在我们身边。因此,防灾减灾教育己刻不容缓。“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可见在教学中实施防灾减灾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陈季  张英 《地理教育》2008,(2):60-61
一、灾害教育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1.灾害教育的概念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灾害教育的称谓最合适.防灾教育和减灾教育从其内涵来看涵盖不了该种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内涵.目前还没有"灾害教育"的完美定义.本文尝试提出其定义:灾害教育是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以培养灾害意识为核心的教育,受教育者能掌握一定的关于灾害本身及减灾防灾的知识与能力,树立正确的灾害观,以便能正确看待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进行减灾防灾活动.  相似文献   

8.
日本、美国、土耳其等国家防灾法律与机构的防灾经验,对完善我国的防灾法律、建立国家级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巨灾保险法律法规,保障灾民合法利益;建立城乡避难场所,减少灾害损失具有一定的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思维结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也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思维结构评价为灾害地理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依据思维结构评价工具建立思维评价水平,从地理视角分析自然灾害形成机制及灾害关联性,能让学生认识自然灾害的本质和规律,并使其地理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有所提升,最终增强学生的减灾防灾意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我国迫切需要通过灾害教育进行防灾减灾。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是实现传播和普及社会公众灾害知识、持久有效地提升社会公众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技能的重要环节。作为我校灾害通识教育课程的“自然灾害概论”,从理论课程定位、理论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建设和探索,以期为开展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少数国家之一,具有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损失巨大,造成了人员的身心创伤,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破坏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提高防灾减灾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借鉴国外先进的防灾减灾教育经验,从政府重视开始,推动防灾减灾教育普及化、经常化和法制化;从基础教育着手,把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加强防灾减灾专业人员的培训,为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自然灾害频发,防灾教育缺乏,防灾体制不健全,是我国必须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要原因.日本加强灾害管理,大力推行全民安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日本灾害安全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中小学没有开设"防灾防害常识"课程,而国家对民众进行防灾防害常识方面的教育不足;大多数中小学生中平时很少自我学习防灾防害常识,以至他们升学到高职学校、大学和工作以后,对此方面的知识还是知之甚少。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因此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较大。防灾防害常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知必会的常识,在高职院校中开设防灾防害常识的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灾害来临时,学校是未成年人最密集、最难立即疏散的场所,中小学生的防灾意识淡薄,防灾、减灾、救灾与备灾能力差,因此从多方面展开对中小学生的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从学校、校外、家庭三个主体层面出发,提出开展系统灾害安全教育、强化政府管理与社会宣传以及形成合力以落实教育效果三种教育途径,以期使中小学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提高学生防灾素养。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铁路延伸范围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为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应积极主控防灾、建立设置灾害预警系统,监控灾害的形成和发生。本文就以预防为主,科学防灾为原则对铁路自然灾预警机制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且损失日趋增大,但我国公众防灾素养不高,大部分学校开展灾害教育较晚,学校如何开展灾害教育、广大师生如何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本文重点论文学校管理工作如何纳入灾害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开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人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培养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至关重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存、自我保护能力。本文对防灾减灾教育进行分析,并为中学地理教学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人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培养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至关重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学生的生存、自我保护能力。本文对防灾减灾教育进行分析,并为中学地理教学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胡国勇 《上海教育》2008,(12):38-40
作为灾害多发的国家,日本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灾避难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上海教育》2013,(4):76-77
青浦区实验中学的灾害科学创新实验室,模拟火灾、水灾、地震等灾害,让未成年人早点认识灾害,学会防护本领,尊重和善待生命,减少校园意外事故,创建安全育人环境。我国地形多山地,南方多大河;处于强季风带,多地震、暴雨、强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国民普遍缺失防灾教育,漠视生命;人口世界第一,生命维护系统和灾害防御设施却十分脆弱,人祸往往大于天灾。地处大江大海边的最大城市上海,防灾形势严峻,在中学建立实验室,开展防灾教育和灾害科学创新研究十分必要。青浦区实验中学是上海市的课程教学改革基地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