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社会因素与运动损伤(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心理社会因素与运动损伤这一研究课题正日益受到国外运动心理学家的重视。本文主要回顾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文献:(1)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社会因素,(2)生活应激事件与运动损伤关系的调节变量,(3)运动损伤的心理恢复。  相似文献   

2.
心理因素对运动损伤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思民 《安徽体育科技》2000,21(1):58-60,69
通过对影响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及运动员受伤后心理反应的分析和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减少因心理因素造成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为教练员进行心理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排球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体生理因素是引起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但是心理因素也可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文章主要分析了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基本的心理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康复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来比较重视运动损伤的医学诊断、治疗及效果的评估,而往往忽视了运动损伤者的心理反应及其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POMS、MMPI、SDS、DSI和STAI等心理测验方法的科学运用,结合有关的机能检查、医学诊断,有助于了解运动损伤者的心理状态,确定动态的康复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何林 《新体育》2024,(2):91-94
运动损伤不仅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心理、训练、竞技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他们提前结束职业生涯。传统的运动损伤康复方式主要侧重于生理过程,而将心理和社会过程与生物性疾病分隔开,很少从多个方面对运动员的健康进行考虑,尤其是在心理康复方面,往往被低估和忽视。为了帮助受伤运动员更好地预防、管理和康复运动损伤,本研究对运动康复的综合模型和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种主流的理论模型——综合模型和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为研究运动损伤康复的多维因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表明运动损伤康复不仅仅是生理功能的恢复,更关乎心理和社会的康复。这两种模型自提出以来已有20多年,对于现在的研究发现,在某些方面它们还存在不足,尚未明确解释生物、心理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路径。未来有必要将这两个模型整合,形成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论框架,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并结合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它们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核心机制和路径,以更好地支持实践。  相似文献   

6.
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娅 《体育学刊》2004,11(2):57-60
对竞技项目运动员来说,运动损伤将产生巨大生理及心理的挑战。研究者们已经证实了运动损伤对高水平运动员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方面的影响,并且对于运动员的情感冲击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式。目前的研究中通过回顾相关运动损伤心理反应的一系列文献,力求挖掘并总结更系统的运动损伤在心理方面所受到的干扰及影响。通过这一总结又将引出更多的可探讨的问题以供将来在损伤后心理过程和整个恢复方面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能将这些所能考虑到的因素有效运用到现实的策略中,以帮助运动员更好的恢复和参与今后的比赛、训练。  相似文献   

7.
运动损伤的发生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因此损伤后的康复是决定运动员能否回归赛场的关键。在以往的康复中,以强调身体康复为主,而研究发现心理康复在损伤的康复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从介绍运动员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反应入手,着重阐述了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康复策略,以期为帮助运动员恢复训练与比赛做好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8.
高校足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占锋 《体育世界》2008,(7):110-112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高校足球教学中的运动损伤,着重阐述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从而得出:在多发性运动损伤的项目中,因其严重影响教学及队员的身心健康,重视心理因素对损伤的影响,制定出更合理更全面的预防措施,尽可能的减少运动损伤,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运动心理与学生运动损伤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生理学、训练学等视角研究足球运动特点;揭示足球专选班学生运动损伤机制;探讨心理干预在足球专选班学生训练、比赛和恢复等阶段中的渗透与应用;提出基于心理学条件下的足球专选班学生运动损伤防护体系的构想,旨在给教练员、学生、心理咨询师和医务人员等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运动损伤是各项体育运动中都需直面的难题之一,它的出现给运动员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及心理上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运动损伤,使在运动员身心两方面得到最快的健康恢复,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重视。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针对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康复措施,旨在为运动员伤后快速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动损伤与心理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时运动损伤和恢复的情况,提出损伤后的心理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散打运动训练中常常会发生各种运动损伤,这些损伤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获得和提高,还使许多优秀散打运动员由于损伤不得不早早退出了散打竞技舞台,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窒碍了我国散打运动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引起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恢复手段与方法,旨在为散打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损伤是运动员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也是教练员面对的一种特殊困难。因此,需要教练员进行更精心的管理,我们必须认识到运动损伤对运动员和整个运动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从心理恢复角度指导运动员处理运动损伤,帮助运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运动损伤心理角度出发,对排球运动员损伤前后的心理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教练员能够正确对待运动员的伤病,关注其心理状态,科学、合理地安排受伤运动员进行康复及康复后的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15.
造成运动损伤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运动队的运动损伤因素进行调查,发现运动员的应激反应、个性特点、运动损伤史、心理活动、环境等心理和社会等因素也是引起损伤的重要因素,提示在运动训练中应注重运动员对这些因素的反应以及开展对这些因素影响的适应和调控训练.  相似文献   

16.
吴斌 《体育世界》2012,(6):111-11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射击运动项目特征及运动损伤原因入手,揭示射击运动员运动损伤机制;探讨心理干预在射击运动员训练、比赛和恢复三个阶段中的渗透和应用;并提出基于心理学条件下的射击运动员运动损伤防护体系的建构,以期对射击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许多冬季项目都具有比较高的损伤风险,如单板滑雪、高山滑雪和自由式滑雪等。如何帮助这些高风险项目的运动员应对运动损伤的挫折和康复治疗的挑战,是备战北京冬奥会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介绍了心理保障团队如何帮助一位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受伤运动员LGZ应对康复困难并重返国际比赛的心理康复历程。基于中国运动员心理建设系统,为LGZ的心理康复训练制订了三重目标:1)减少运动损伤的心理应激,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尽早回归正常的训练和比赛;2)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平稳的心态参加训练和比赛;3)提升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不断完善自我,促进终生发展。从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历时1年的心理训练中,共对其进行了5种心理干预:提供心理支持、实施表象训练、开展心理讲座、制订比赛预案和提供心理咨询;还通过心理测试来监控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并采用运动员个人评价、主管教练评价和竞技比赛表现来评估心理训练的效果。在为期1年的心理训练结束时,这名运动员逐渐克服了运动损伤所带来的焦虑,建立了伤后康复的自信,提高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在平昌冬奥会上取得了她个人的最佳成绩,获得了冬奥会奖牌。这一案例提示我们“术道兼修”的心理训练具有一定成效,也带给我们许多反思。  相似文献   

18.
回顾运动损伤心理学研究历程,利用相关心理学理论与模型,对运动损伤中的心理因素进行过程化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心理调试与训练可积极预防运动损伤,运动员运动损伤后康复过程中施加心理治疗与干预措施,有助于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是通过分析当前康复心理学的研究态势,了解康复心理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为康复心理学在体育领域的发展提供适当的渠道和方向。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基础,提出未来我国运动康复心理研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疼痛的研究;二是有关持续同一种运动损伤重返赛场的心理研究;三是对同质的受伤运动员进行群体研究;四是研究对象可以是残疾运动员的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20.
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及对心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优秀运动队7个项目84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及对部分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访谈,发现专业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性质与产生的原因与他们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有关.集体项目运动员的慢性(陈旧性)损伤比个人项目运动员的比例高.损伤产生的原因以身体疲劳为第一位,个人项目以运动技术不规范为主,集体项目则以准备活动不足和技术动作不规范为主.同时还发现,运动损伤会对运动员产生心理影响,怕运动成绩下降,怕教练员和队友的埋怨,怕亲人担心,不敢做高难度动作,厌烦训练.建议,重视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新的技术动作应放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进行,训练课的后半部分应减小运动负荷,可进行耐力性训练.个人项目应注意专项技术训练,加强技术巩固,及时尽早建立动力定型.集体项目还应注意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当运动员出现运动性损伤时,应积极治疗,轻伤做到边练边治,练治结合,中等损伤以治为主,达到痊愈后再训练.同时注意运动员心理干预,减小运动损伤对运动员的心理影响,在治疗伤病期间可采用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巩固运动技术,尽早恢复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