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ABC中,记三边长BC=a,CA=b,AB=c,角A、角B、角C的平分线长分别为t_a、t_b、t_c,△ABC的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分别为R与r(下文均用此记号),笔者在文[1]与文[2]中分别证明了: ∑1/t_a≥1/R 1/2r (1) ∑1/t_a≥2/3~(1/2)∑1/a (2)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1)、(2)两式取等号(这里∑表示循环和,下同). 本文将给出较(1)、(2)两式更强的不等式,即 定理 在△ABC中,有 (∑1/t_a)~2≥(∑1/a)~2 (1/2r)~2 (3)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3)式取等号.  相似文献   

2.
难题征解     
52.锐角△ABC中,AD、BE、CF是三条高,H为垂心,记△ABC、△HBC、△HCA、△HAB的外接圆半径之和为m,内接圆半径之和为n,求证m+n=△ABC周长。 (安徽怀中黄全福提供) 53 设△ABC的旁切圆半径和面积分别为r_a、r_b、r_c、△,△A′B′C′的三边和面积分别为a′、b′、c′、△′。证明或否定r_a/a′+r_b/b′+r_c/c′≥3 3~(1/2)/2 (△/△′)~(1/2)等号当且仅当△ABC与△A′B′C′均为正三角形时成  相似文献   

3.
在文[1]中,陶杰同志介绍了三维空间中的勾股定理,即 (1)在四面体O—ABC中,若∠AOB=∠AOC=∠BOC=π/2,则 A_1~2+A_2~2+A_3~2=A_4~2,其中,A_1:S_(△AOB),A_2=S_(△AOC),A_3=S_(△BOC),A_4=S_(△ABC).  相似文献   

4.
本刊93年第5期“抛物线与三角形面积”一文,给出了下面的两个结论:设抛物线y=ax~2+bx+c(a≠0)当△=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的两交点为A、B,顶点为C,与y轴的交点为D,则本文拟对结论(2)作两点补充: ①若△ABC为等边三角形,则△=b~2-4ac=12,S_(△ABC)=3 3~(1/2)/a~2. ②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2-4ac=4,S_(△ABC)=1/a~2. 由于△ABC的底边AB=△/|a|,高为|△/4a|;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高为底边的3~(1/2)/2倍;当△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高为底边的一半,利用这两点,不难证明以上两个结  相似文献   

5.
设P是△ABC内部满足∠BPC=∠CPA=∠APC=120°的一点,则称点P是△ABC的费尔马点。 定理 设P是△ABC的费尔马点,点P至边BC、CA、AB的距离分别为r_1、r_2、r_3,△ABC的内切圆半径为r.则有 r_n r_2 r_3≤3r.(1) 证明:记BC=a,CA=b,AB=c,PA=R_1,PB=R_2,PC=R_3,则有 a~2=R_2~2 R_3~2 R_2R_3, (2) b~2=R_3~2 R_1~2 R_3R_1. (3) 不妨设a≥b≥c.则可证  相似文献   

6.
第一试 一、选择题(满分42分,每小题7分) 1.计算1/[1-3~(4/2)] 1/[1 3~(4/2)] 2/[1 3~(1/2)]的值是( ). (A)1 (B)-1 (C)2 (D)-2 2.△ABC的周长是24,M是AB的中点,MC=MA=5.则△ABC的面积是( ).  相似文献   

7.
数学设△ABC 的三边的高的比为3:6~(1/2):3(1-3~(1/2)),求△ABC 的三个内角?(查富祚供稿)物理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一个由弹簧和木块组成的弹簧振子(图),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约定:△ABC三边长分别为a、b、c,面积为△,s、R、r分别表示△ABC的半周长,外接圆半径和内切圆半径.在△ABC中,有不等式a~2+b~2+c~2≥■△(1)这是著名的Weisenbock不等式~(\[1\]).(1)已有很多种形式的加强,其中最著名的是费-哈不等式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8,(Z1)
数学题中,一些条件常巧妙隐藏于题设之后,含而不露。问道隐含可使条件明朗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从结构特征中问道隐含例1 (2007四川内江市)已知△ABC的三边a、b、c满足a~2 b |(c-1)~(1/2)-2|=10a 2(b-4)~(1/2)-22,则△ABC为( )。  相似文献   

10.
命题设max(A,B,C)<120°,点P是△ABC内的费马点(即△ABC内满足∠BPC=∠CPA=∠APB=120°的点),BC=a,CA=b,AB=c;△ABC的内切圆半径为r,点P到三边BC、CA、AB的距离分别为r_1、r_2、r_3,则有a~2r_1 b~2r_2 c~2r_3≥1/3(a b c)~2·r (1) 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证明:记PA=u,PB=v,PC=w;△ABC、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数学》(苏州)1996年第11期张善立先生证明了一个猜想不等式:设p为△ABC的费马点,记PA=u,PB=v,PC=w,△ABC的三边为a,b,c,则 (u v w)~2≤ab bc ca (1) 笔者加强(1)为:(2) 证明 在△ABC中,有tgA/2 tgB/2  相似文献   

12.
(一) 在△ABC中,有Kooistra不等式: ctgA/2+ctgB/2+ctgC/2≥3 3~(1/2)。 (1)等号成立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 1992年,马统一把这个不等式加强为 ctgA/2+ctgB/2+ctgC/2≥(4R/r+19)~(1/2)。 (2)其中R,r分别是△ABC外接圆与内切圆的半径。在(2)的形式的启发下,周才凯与宋庆分别进一步证明了更强的结果: ctgA/2+ctgB/2+ctgC/2≥(12R/r+3)~(1/2)。 (3)  相似文献   

13.
设 D、E、F 分别为△ABC 的边 BC、CA、AB 上的周界中点,如图所示,△ABC、△AEF、△BFD、△CDE、△DEF 面积分别记为△、△_A、△_B、△_C、△_0,则有△≥4△_0,△~3≥64△_A△_B△_C.文[1]将它们分别加强为△~2≥16△_0~2 ∑(△_A-△_0)~2;△~3≥64△_A△_B△_C △∑(△_A-△_0)~2.  相似文献   

14.
276.设P是正△ABC内一点,分别作P关于直线AB、BC、CA的对称点C_1、A_1、B_1,并设△ABC、△A_1B_1C_1的面积分别为S、S′,试证:S′≤S。证:如图1,设正△ABC的边长为x,P到三边BC、CA、AB的距离分别为a、b、c,△PB_1C_1、△PC_1A_1、△PA_1B_1的面积分别为S_1、S_2、S_3,那么S′=S_1+S_2+S_3,且因∠A_1PB_1=∠B_1PC_1=∠C_1PA_1=120°,所以 S_1=1/2·2b·2c·sin120°=3~(1/2)bc, S_2=3~(1/2)ca,S_3=3~(1/2)ab。因正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等于此正三角形的高,即a+b+c=3~(1/2)/2x,于是S′=3~(1/2)(bc+ca+ab)≤3~(1/2)·1/3(a+b+c)~2=3~(1/2)/3·(3~(1/2)/2x)~2=3~(1/2)/4x~2=S。  相似文献   

15.
二次函数 y=ax~2 bx十c(a≠0),当判别式△=b~2-4ac>0时,设抛物线与x轴的两支点为A(x_1,0),B(x_2,0),则 AB=│x_2-x_1│ △~(1/2)│a│. 若△ABC为内接于抛物线中的三角形,设C点坐标为(x,y),易得 S_(△ABC)=1/2AB·│y│=│y│△~(1/2)/2│a│(1) 特别地:  相似文献   

16.
战洪 《考试》2003,(11)
2003年全国高考数学新、旧课程卷(文科)第15题:在平面几何里,有勾股定理“设△ABC 的两边AB、AC 互相垂直,则 AB~2+AC~2=BC~2。”拓展到空间,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三棱锥的侧面面积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设三棱锥 A-BCD的三个侧面 ABC、ACD、ADB 两两互相垂直,则 S_(△ABC)~2+S_(△ACD)~2+S_(△ADB)~2=S_(△BCD)_~2.”该题把平面几何中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71年,Ju.I.Gerasimov给出了下述三角形不等式: 设△ABC内部任一点P至边BC、CA、AB的距离分别为r_1、r_2、r_3,边BC、CA、AB分别为a、b、c.则 (r_2r_3)/(bc) (r_3r_1)/(ca) (r_1r_2)/(ab)≤1/4. (1)等号仅当P为△ABC的外心时成立. 在已知的有关△ABC、△A′B′C′及任意正数x、y、z的不等式 (1 y z)~2≥4(yzsinAsinA′ zxsinBsinB′ xysinCsinC′)(2)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1.(绍兴市)G是△ABC重心,GP∥BC交AB边于点P,BC=33~(1/2),GP等于()(A)  (B)  (C)  (D)2.(巴中市)如图1,AD是△ABC的中线,E是AD的中点,BE的延长  相似文献   

19.
1.8~(1/2)+(18)~(1/2)= (A)(26)~(1/2).(B)2(2~(1/2)+3~(1/2)).(C)7. (D)5~(1/2).(E)2(13)~(1/2). 2.△ABC∽△XYZ,顶点A,B分别与X,Y,对应.如果AB=3,BC=4,XY=5,那么Y、Z的长是  相似文献   

20.
定理 在△ABC中,3~(1/2)(sin~3A sin~3B sin~3C)≤3 cos~3A cos~3B cos~3C. (1)等号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