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职场学习(workplace learning)也称"工作场学习"。职场学习区别于学校教育主要在于学校教育是一种正式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职场学习在性质上主要是一种非正式学习,其学习过程通常不由组织所决定或设计;  相似文献   

2.
论点     
关于职场学习职场学习(workplace learning)也称"工作场学习"。职场学习区别于学校教育主要在于学校教育是一种正式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职场学习在性质上主要是一种非正式学习,其学习过程通常不由组织所决定或设计;学习活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要求人们加强学习,紧跟科技发展前沿,以适应职业岗位变迁的需要.以工作为导向,加强职场学习,是成人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借鉴国外学者的相关观点,本研究探讨了职场学习的内容、途径、影响因素以及支持主体.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成人教育贝伦会议"关于"利用成人学习力量与潜力走向美好未来"的主题,引发现代职场教育与当代成人学习之间的激烈碰撞与深度契合,现代职场教育已然成为推进当代成人学习发展的中坚力量。从《贝伦行动框架》着力,深度揭示现代职场教育与当代成人学习发展的内在联系,试图通过改变以往职场教育发展的观照视角,使之成为当代成人学习的新起点,同时借鉴现代职场教育改革经验,创新当代成人学习的思路、体系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教育,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等。其中,还指出要加强继续教育。成人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作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高校成人教育为踏入社会、进入职场的成人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总理提出加强继续教育,正是希望将全民教育、终身学习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职场学习作为有别于学校教育的学习形式,在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已经成为西方职业教育和学习研究广泛关注的议题。梳理和分析西方职场学习的概念界定、兴起动因和学习模式,对我国职场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应适应毕业生就业的需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在社会公众面前展现自己的职业特点,使自己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风度气质符合职场中人的需要是职校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中职学校设置礼仪课程等于在学校与职场中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通过礼仪课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和职场变化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职学校礼仪课程的  相似文献   

8.
职场学习是发生在工作场所中的学习,是在参与真实任务,并获得熟练成员直接或间接指导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与课堂教学相比,它能够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工作技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促使他们使用新的思维模式,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术成绩.职场学习强调主动的活动、情境、社会、文化、实践共同体等要素对学习的关键作用,一方面,这些是其优势的成因;另一方面,实用主义哲学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活动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也为职场学习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供了理论辩护.  相似文献   

9.
班本学习指的是教师以班级为基点而进行的在岗学习,包括以班级为学习的场所、以班级经营时所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为学习的内容,以班级师幼间互动合作为学习的方式,以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为学习的目的.班本学习成为幼儿教师学习应然视角,这是由幼儿教师职场工作的特点与方式以及班级经营蕴涵着可促进幼儿教师学习的多种途径所决定的.而要让教师学习真正走进班本,作为教师和园长应明确赋予教师在班级经营中的学习功能,合理搭配班级的教师团队,倡导以班级为基点的教研.  相似文献   

10.
人才作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高校承担了较为重大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对高校的工作开展与教师教学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高校现阶段发展过程中,高校过于注重学生的知识理论学习,而疏于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有较为清晰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企业的应届生人才流失率也较大.以合作学习理论为新发展方向,探讨当下如何开展高校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为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树立职场目标,完成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教学实验法,对体育院系开设学习策略指导课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设学习策略指导课有助于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体育学习评价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习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体育学习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从多角度展示了如何进行体育学习评价的全景,通过对当前体育学习评价的反思,构建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工作场所的混合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5):121-124,135
文章以工作场所的混合学习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工作场所混合学习定义,即工作场所混合学习是指成人在工作场所内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或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进行的综合学习活动,包括工作活动混合、学习活动混合、学习技术混合和学习环境混合。阐述了工作场所混合学习构成要素和混合特性,并从学习角度和环境角度对混合学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关联主义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学习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使用最频繁的三大理论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及建构主义。每一种理论的出现必然有其时代特征,描述学习原理与过程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理论应该能反映基本的社会环境。而在技术已经重组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与学习方式的今天,关联主义应运而生。本文通过梳理传统学习观,解读关联主义主要观点,提出其对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工作场所学习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学校本位教育"的学习方式,发生在工作场所之中,其内涵经历了知识技能观、交互观、过程观和混合观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化。伴随新媒体技术在工作场所中的应用与普及,工作场所学习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工作学习一体化、集体知识群建共享、工作学习内容生成而非预设等。知识生成视角下的工作场所学习是工作场所学习的高级形式,它的提出是以知识生成隐喻为基础,强调集体知识库的生成、虚实结合的协作交流与分享、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学习元平台作为一种能够支持协同创建、内容生成以及语义关联的知识社区,可以支持虚实结合的工作场所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技能获得、参与工作任务、知识系统化生成三个阶段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学习技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技术是学习者利用相应的学习工具作用于学习对象之上实现特定学习目标的能力。学习者、学习对象、学习工具是学习技术系统的三要素,要素间的作用方式决定了学习形式,学习形式决定了学习技术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协作脚本是为推动学习者在协作活动中的协作进程而设计的脚手架,是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作脚本是学习科学中的认知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智慧结晶,是个体支架到协作支架的发展产物,更是学习科学作为一门设计科学的理论导向的产物。运用Bicomb、Gephi与SPSS软件,对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528篇协作脚本研究核心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脚本作用机制、学习环境与教学策略优化、科学教育、语言教育是国际协作脚本设计的四个主要研究领域,其内容与学习科学中学习发生机制、学习环境设计、学习分析技术等三个核心领域高度契合。通过展示协作脚本设计的六个案例,进一步总结528篇国际协作脚本研究,从设计的科学性角度提出了"4S-4W"协作脚本设计框架。结合学习科学三个核心领域的前沿动态以及文献计量结果,对172篇具备低内部成熟度、高外部影响力的新近文献进行进一步分析,探明了国际协作脚本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学习设计的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描述了一种研究活动,此项活动由参与澳洲大学教育委员会“AUTC”资助项目的研究者负责的。AUTC资助的项目为信息和传播技术及其在弹性学习中的作用。此项目旨在研究和开发通用型学习框架,以便为高等教育提供技术增强型高效能学习经验。鉴于此,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寻求通用型学习设计的处方,来促进建构知识解决问题。本文总结了所做的各项研究工作,并说明了研究过程中开发的通用学习框架。  相似文献   

19.
本科日语教育的现状及网络时代日语学习模式的嬗变,无不要求着日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模式要顺时代而变,而注重个人学习能力和科学学习习惯养成的自主学习模式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充分创设多样的学习环境、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成为了当今日语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服务个性化、需求多元化以及提倡终生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教育时代,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适应未来快速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一种新的学习形态应运而生—移动学习。移动学习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将会成为人们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寻常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